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修行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张冬云)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修行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张冬云)
修行中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张冬云
许多佛教徒不能明辨是非,把忍辱与胆小怕事混为一体了,这是非常不好的。忍辱,是面对别人侵害我的个人行为时多难忍都能忍受,而不进行还击,这是菩萨的行为。而当有人的行为侵犯其他众生乃至社会时怕惹事而忍的,就不能称为忍辱,而是胆小怕事。
作为一名有正见有慈悲心的佛弟子,就当站出来抑止歪风邪气。如果人人都不愿惹事上身,那社会上的恶行将不断增多,而正义之气逐渐减少,受害者最终还是我们大家。
许多人对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的人总是看不惯,说:这个人总爱惹事,都不像个学佛人。学佛的应该什么事都看得开,不必去管闲事的,你去管了就惹上是非麻烦了!
遇到这种情况,只好心中回击这类人:连正义都不敢维护,还谈什么学佛?佛菩萨为了众生得到利益,连自身血肉均可布施,我们学佛人就不能站出来维护人民和社会的利益吗?胆小怕事不应是我们学佛之人所具有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不是修行者的风范。
我们应该搞清楚“忍辱”与“胆小怕事”之间的区别,然后才能如理地做出抉择。面对危害他人与社会的行为,我们遇到了,就应该挺身而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义务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这样大家才能够生活得愉快。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行窃,由于怕事,不能加以阻止,结果让盗贼得逞了。我们的沉默会间接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大家也就没有了安全感。因此,不能够把维护正气的人称为“多管闲事”;而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的却称之为“有智慧者”。这就是我们是非不分、颠倒黑白的一种糊涂观念。
一般来说,忍辱就个人自身而言,而胆小怕事是就他人和社会而言。有了这样的区分,相信很容易搞清楚二者间的不同了。我们赞叹忍辱,不提倡胆小怕事,该管的我们就管。只要能维护众生的利益,我们都要出一份力量。只有人人都出力,社会才会变得更好。在日常修行中,我们一定要修忍。能忍的人,才能得成就。但是,面对不良社会风气,我们能力所及的,就予以抵制。不要说因为怕惹事上身就不管,那样是不正确的。
另外,对于用什么语言念经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念经用原文念加持力大一些,于是很多人学会用梵音来念,而有些学密的就用藏文来念。虽然这样是不错,可有些学佛人却念惯了汉语,只会用汉语念,这样能否得到大的加持呢?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很多藏文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能说用印度语念就有效,用藏语念就无效了吗?而藏语翻译成汉语后,经意并无多大差别,只要用心去念,就会有加持。能否产生加持不是看我们所用的语言,而是看用了多少真诚来念,就会得到多少加持。如果你的心没有忆念三宝,没有恭敬诚意的话,不管用什么语言也是无甚作用的。佛法传到世界各地后,随着传扬者的努力,翻译成各种各样的语言,不管是日语、英语、马来语、粤语还是各地方言,只要我们理解经义,尝到了法味,就是得到了佛法的加持。拿我们汉人来说,由于我们不懂印度语其中的意思,这样念起来是不会很大受益的,而念翻译过来的汉语则能让你的佛法更上一层。诸佛菩萨依不同众生不同根基而各为说法,也依不同的人不同地点以各种语言宣说正法,由此可见,语言只是我们修行佛法的方便,并没有什么分别,有分别的只是我们对三宝是否有诚信之心。
有人嘲笑学佛的人想成佛。在他们眼中看来,这似乎是异想天开的事。而实际上,可笑的是他们自己。也有一些学佛人,只是有时念念佛号,并没有成佛的思想。他们认为在学佛的同时,也照样可以像平常人那样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只想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而不希求成佛。持这种思想的人在学佛者来说占了绝大多数。若不想成佛学佛还有什么意义?若不成佛还得在六道中受苦。若不努力修行,既想在现世中安享快乐生活,又想死后往生极乐世界,有这种可能吗?不要以为每天念点佛号然后就有了往生的入场劵。贪图现世的享受没有出离心,对佛法的信心又不大,凭什么能往生?难道往生就是为了快乐地享受生活吗?错了,往生后也还是精进努力地修行,直至成佛!快乐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烦恼,很清净,不像在浊世中被贪嗔无明所覆,而造种种恶业。
佛说末法时代只守持一条戒律的比丘,与佛在世时持全戒律的比丘功德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因为末法时代障碍太多,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行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在浊世中修行一天的功德超过极乐世界修行很多年,因此在浊世中认真努力去修的话,是能很快圆满功德获证果位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为了早日成佛,会主动下生投胎到浊世中继续苦修。我们在这样利于修行的环境下而不修行,却盼着往生后再修,这不成了笑话吗?因此有智慧和没有智慧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还有一类乐于追求神通的人,整天钻在神通奇异之上,放着博大精深的佛法不学习思考,总想超能力的事情,这就是学偏了。你如果对佛法很精通,修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拥有神通。若只是一味去搞神通,那与旁门左道有什么差别?我们还需知道,神通并不能让我们脱离生死,能让我们脱离生死的是按佛的教导去修,发出离心、菩提心,精进努力。
做人就是要修行,若不修行,白白浪费这不易得到的人身。但如何修也是很重要的,若无正确的修行方法,修来修去也枉然。因此,多闻思多念经是很有必要的。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摘自《正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