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简介:《八识规矩颂》
佛教典籍简介:《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凡四章四十八句。唐代玄奘大师着。师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我国四大翻译家之一,法相宗的创始人。十三岁入洛阳净土寺出家,后因诸师所讲经论各有不同,经典中之义理亦有隐晦之处,乃于贞观三年(629)孤身涉险,备尝艰辛,西行求法。贞观七年达印度,入那烂陀寺,以戒贤为师,学《瑜伽论》等。贞观十九年归至长安,请回梵文原典六五七部,奉敕于弘福寺翻译,主持译事二十年,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三三五卷。
佛说唯心唯识道理遍该一大藏经,玄奘大师集其要义,作颂四十八句,统收一大时教,世出世法无不该尽,可谓至简至要,是法界的纲维,相宗的指南,大乘的入门。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在三界六道中的一切活动和受用,都离不开识。识有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以上称前五识)、意识(第六识)、末那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第八识),因此称为八识。
此八识行相心所缘性境、量、界地诸法,各有定数,所以称为规矩。又因玄奘大师将此八识分为四章,每一章作颂一十二句,将五十一心所各配于本识位下,条理不紊,因此称为规矩。又谓规矩乃正方圆之器,譬喻八识是范围三界万法的规矩。方圆不出规矩,万法不离八识,此八识即是规矩。
本颂颂文以七字为一句,概述唯识学说,其内容着重于讲说唯识学说中心的心识问题。第一章前八句是颂前五识依有漏种而成识,后四句是颂前五识依无漏种子而转为成所作智之义;第二章前八句颂第六识依有漏种而成识,后四句是颂第六识依无漏种子而转成妙观察智之义;第三章前八句是颂第七末那识依有漏种而成识,后四句是颂第七识依无漏种子而转成平等性智;第四章前八句颂第八识依有漏种子而成识,后四句是颂第八识依无漏种子而转成大圆镜智。
本颂无单行本,文略义深,后世遂有多种批注释文。如:
八识规矩补注 二卷 明‧普泰补注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一卷 明‧明昱证义
八识规矩略说 一卷 明‧正诲略说
八识规矩颂解 一卷 明‧真可述
八识规矩通说 一卷 明‧德清述
八识规矩纂释 一卷 明‧广益纂释
八识规矩直解 一卷 明‧智旭解
八识规矩浅说 一卷 清‧行舟说
八识规矩注 一卷 清‧行舟说
八识规矩论义 一卷 清‧性起论释、善漳等录
此外,近代的著作有太虚大师的《八识规矩颂讲录》、演培法师的《八识规矩颂讲记》、方伦居士的《唯识三颂讲记》等。
试述如何转识成智。
试述八识的特征。
试述八识的业用。
说明六、七两识的关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