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简介:《中论》
佛教典籍简介:《中论》
《中论》
《中论》,又称《中观论》、《正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释,姚秦鸠摩罗什译。
龙树又称龙猛、龙胜,西元二、三世纪顷,南印度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创始人。八宗祖师。自幼颖悟,学四围陀典、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等。出家后,广习三藏。曾至雪山,遇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经典,虽知实义,然未能通达。后遇大龙菩萨引入龙宫,授以无量大乘经典,遂体得教理。后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造大乘经论,树立大乘教学体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广为传布。师著作极丰,如《中论颂》、《十二门论》、《空七十论》、《回诤论》、《十住毘婆沙论》、《大智度论》等,造论之多,世所罕见,因此有千部论主的美称。其中《中论颂》是对部派小乘以及其他学派进行破斥,从而显示自宗的所谓立破之作,书中对部派的偏见做了彻底的破斥,也是龙树基本理论之所在。
青目,是四世纪顷的印度人。为注释龙树《中论》的论师,《大乘玄论》卷二载,师出世于佛陀入灭后一千年。僧叡《中论序》说:“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不雅中,其中乖阙烦重者,法师皆裁而裨之。”
本论即根本中论,透过空、缘起与二谛等问题显示中道,是龙树的代表性著作,古来三论之一。为三论宗所依据的要典之一。中是实义,又是中道义。唯此一理,名之为实;非有非空,则是中道。本论破一切虚妄偏邪,显中道实相,故名中论。如吉藏《中论序疏》说:“斯文论中实之理,从所诠理实得名,故云《中论》。”僧叡《中论序》说:“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
本论属于仅为偈颂之论,共分二十七品,主要为破众生断常之病,申二谛中道,令因此中道而发生正观。隋代吉藏《中观论疏》将此二十七品内容分为三段:初《观因缘品》以下二十五品,破大乘迷失,明大乘观行;次《观十二因缘品》、《观邪见品》二品破小乘迷执,辨小乘观行;第三《观邪见品》末二偈重明大乘观行,推功归佛。
又于“破大乘迷失,明大乘观行”中,初《观因缘品》以下二十一品,破世间人法,明大乘观行;后《观如来品》以下四品,破出世人法,明大乘观行。此前破世间,后破出世间,二法俱破,说明世间、出世间毕竟不可得,是申无二之道,也就是非世、非出世,乃名中道。
又于“破世间人法,明大乘观行”中,就二十一品,又开为三:初《观因缘品》以下十七品,以邪教覆正经,其义不明照,所以破禀教邪迷,显中道实相;次《观法品》一品,以中道实相既显,三乘贤圣由之而成,所以明得益;后《观时品》以下三品,因略说未周全,兼顿根难悟,所以重破邪迷,重明中道实相。
又于“破禀邪教,显中道实相”中,就初十七品又开二:初《观因缘品》以下七品,略破人法,明大乘观行;次《观作作者品》以下十品,广破人法,辨大乘观行。
本论具有破邪、显正、言教等三义,是最彻底的中道,既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主张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即无所得的中道,以明二谛,此种独特的般若思想不仅是印度中观学派的根本立场,也是三论宗所据的主要论点。
又本论对“中观”下了一个定义,即《观四谛品》第二十四的“三是偈”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颂为依据本论立宗的各派,如三论宗、天台宗所重视。天台将“空、假、中”视为是实在的真理,所以又称此颂为“三谛偈”。
本论除青目释、罗什译的译本收录于《高丽藏》第十六册、《碛砂藏》第十六册、《龙藏》第八十二册、《卍正藏》第三十九册、《大正藏》第三十册外,其主要的注释及译本有:
□龙树的《无畏论》,今有藏译本、日译本及德译本。然此注释本是否为龙树所亲撰,当今学界犹持有异见。
□佛护的《根本中论注》,只有藏文译本存在,其第一品有日文译本。
□清辨的《般若灯论》,今有汉译本和藏译本存世。
□安慧的《大乘中观释论》,此注释仅有宋代惟净等所译的汉译本。
□月称的《中论注》,今存梵文原本、藏译本,另有部分节译的欧译本及日译本。
□无着的《顺中论》,今仅存汉译本。
此外我国有道融、昙影等作疏弘讲,然今皆亡逸不传,现存者有吉藏的《中论疏》十卷。近代的著作则有印顺导师的《中观今论》、《中观论颂讲记》等。
由以上注释本与译本数量之多及历来受各代学者的珍视,可见本论对我国、日本、西藏等各地佛教的影响。
□试论八不缘起的意旨。
□试述本论对佛教的影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