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印泉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4)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来源:   作者:印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印泉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4)

   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我们要了解,佛说法四十九年,他分为了五个时期,一个是讲华严经时,第二个是阿含,阿含讲了十二年,华严经是佛定中说的,不是用世间时间说的,然后讲了八年方等,讲了二十二年般若,般若就是般若智慧,最后讲了八年法华涅槃。我们要明白法华经是最后讲的,最后讲的是最重要的,佛在法华和盘托出没有保留,为什么说叫成佛的法华,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成佛。惠能见到五祖,五祖问: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就是成佛。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我们和佛一样的智慧德相,现在凡夫把智慧变成烦恼,把德变成造业,相变成三途六道,苦相、烦恼相。所以佛讲经一头一尾,开头讲华严经,最后说法华经,都是真相,这叫经王(两部经王),我们现在手上拿的是经王,这里面讲的是我们本性里面的东西。

  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佛讲这部大经之前有瑞相现前,瑞相很稀有、很难见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升官发财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有佛法和没有佛法的时间相差很遥远,释迦牟尼佛跟弥勒佛相隔56亿7千万年,其中有佛法只有一万二千年。现在佛法还会住世九千多年,再过九千年佛法没有了,听不到了。我们学佛的要深入,明白什么叫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不是形容词,这个不是佛说的,这是所有学佛人共同的心声。就像在座的,学佛不管多少年,能够亲自到现场听到讲经的又有多少,在中国大陆很少,现在有光碟还好,有科技能帮助我们。释迦牟尼佛住世时,那个福报大,为什么那么多开悟证果,在佛身边天天听他讲。我们现在很难,我们自己拿着经典自己学,很不容易,又怕会错解、又会误解、又会曲解、又会劣解。古大德讲: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不是靠世智聪辩可以的,我们要体会到,印光大师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恭敬心是我们的性德,对佛对法,有诚心就有感应。恭敬心可以消业障,因为我们最大的业障是什么,贪嗔痴,还有贡高我慢的慢、傲慢,觉得自己了不起,觉得自己不错,我们自己没有学佛也是这样的,学了佛以后,知道我们错的很离谱。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没有错误,一种是佛,佛是圆满的,还有一种人是不承认自己有错,这种人没有“错误”。这种罪只好到恶道去消业障,造恶通俗一点讲,小朋友父母教他不听,交给老师,老师管不住也不听,没办法只好交给警察去管,如果还不听,世间法讲只好吃子弹,这个道理也是一样。

  所以遇到佛法是很殊胜的,我们可以做个比较,我们一生所受的教育,我在外面跟很多大学教授也这么说,你们一生受的教育真正明白后,与佛经比较一下,世间法讲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一下,确实是,佛的智慧是真实圆满,才知道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们要有恭敬心去学,才会相应才会自己得利益。我也体会到为什么再过九千年没佛法,佛不慈悲嘛,为什么不出现,后来才明白,佛出现是慈悲,佛不出现也是慈悲,因为没有恭敬心。如果佛出现,众生造业更重,等我们业障消了以后,福报现前,业障消了福报培够了,佛又来了。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人,愿意放下屠刀的人、愿意回头的人,愿意成佛的人,告诉我们怎么回头,我们为什么难,我们长时间无量劫把假相当成真的,现在佛给我们讲真的很难接受,我们无量劫被假东西迷惑,认为把假当成真的,就像六道,无量劫六道轮回以为是真的,就像释迦牟尼佛没出世之前以为是真的。现在科学家可以测到六道,但是科学没有办法超越六道。所以这个要明白,遇到佛法你才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事情,真的明白的没有比学佛更大的事情,法身慧命。通俗点讲假设我们得了病,世间法叫癌症,如果告诉你有一个好的工作、好的收入、好的生意让你去做,你都不会去,只有一个念头把病治好,人都快死了我还要这些东西干什么,要钱有什么用。学了佛以后要知道法身慧命,如果一口气不来就会堕三恶道,你现在给我一百个亿我也不会要。因为不相信因果,所以会去三恶道,所以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个道理很深。

  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其实就是救自己,学佛就是最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生生世世,一口气不来学佛的人要做的了主,不要以为平时小事情做主。学佛平时要这个放下,那个放下,关键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要把握住,这个不能随业力要把握住,如果不修善我们的福报会不够。福报从哪里来,恶业从哪里来,智慧从哪里来,经典上讲的很清楚、很透彻。

  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

  涅槃不是说人死了就是涅槃,涅槃是烦恼断了叫涅槃、圆寂。我们讲,打个比喻来讲黄河,我们现在在中原,河南那里看到黄河的水是黄的,如果到黄河的源头去找,那个源头穿越很长的距离,那个源头不是黄的是很清澈的,为什么变黄了、变浑浊了,因为被黄土高坡的泥土污染,我们看到就是黄的,这不是真相。同样道理我们现在众生凡夫,也不是真相,我们的源头也是清净的。六祖惠能开悟的时候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就像小朋友比较天真活泼,烦恼少,长大后烦恼就多,被污染了。学佛没有别的,就是恢复本来面目,把源头找到,清净了。涅槃就是说,我们学佛最终目标就是涅槃,圆寂,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

  以佛舍利、起七宝塔。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

  因为佛要说法华经,现了很殊胜的瑞相,弥勒菩萨动了念头,是什么原因佛现了瑞相,好像用世间法来讲,突然这个街道来了很多警察,来了很多汽车,我们会想今天有什么重要人物出现,如果街道封闭肯定会想今天有什么事情。佛讲法也是,现瑞相就是表法,让我们重视有重要的事情出现,稀有难逢、表法,让我们有恭敬心,有恭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有傲慢心的话就不得利益。有句话说“我慢高山、法水不流”,我慢像高山一样,水往高山流流不过去,被业力挡住了。所以,弥勒菩萨代我们问佛,弥勒菩萨也是表演,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佛与佛互相配合,配合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众生得利益,开智慧的利益。佛讲经之前为什么要赞佛等等,佛要不要这些形式,不需要?如果学了金刚经(会知道),佛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现瑞相这是让听的人生起恭敬心、殊胜,包括现在佛教很多场面很大,很庄严,这个里面是有内容的,内容是什么,是让我们对三宝升起恭敬心。

  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稀有事

  稀有,百千万劫难遭遇就是稀有。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误会,认为佛门里都是老弱病残,这个不是真相。以前在唐朝宋朝的时候,佛门都是精英,一流的人才都在佛门,他们识货。现在佛教误会,一流的人都在工商界、在经济界,都去赚钞票,但是我讲这话要明白,佛教本身没有吃亏,吃亏的是我们学佛的人,我们对佛教误会,想学佛的人吃亏。但是如果我们学的人没有抓住机会,又要经历生死轮回。真正明白佛法的人都感叹学佛时间晚了,这里讲的殊胜法,才会生欢喜心,世间法再好、再好,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要明白。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