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书题解:佛所行讚 解题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3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书题解:佛所行讚 解题

   经名:佛所行讚

  著译者:印度马鸣菩萨造;北凉.曇无讖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佛所行讚》,梵名Buddha-carita,又称《佛本行讚经》、《佛所行讚经》、《佛所行讚传》、《所行讚经传》、《马鸣菩萨讚》、《马鸣讚》,全五卷,共分二十八品,印度马鸣菩萨造,北凉.曇无讖译,收於《大正藏》第四册。本经為第一部完整的佛教文学,採用梵文韵体以五言偈颂叙述佛陀一生的故事,全篇共九千三百句,四万六千餘字,是一部长篇的叙事诗,堪称印度佛教文学的空前鉅著,在当时五印度及南海诸国曾传诵一时,后来贵霜王朝的佛传雕塑,即依此部长颂诗篇而製成。依七世纪游学印度的唐‧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说明本经在印度情况「五天南海无不讽诵,意明字少而摄义能多,復令读者心悦忘倦,又復纂持圣教能生福利。」本经於五世纪传入中土,再传遍东亚,传遍世界。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一、本经把共知的宗教内容和很难理解的教义,和当时最高水平的文学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了,用典故及排比写法,在现有的古典诗中仍然是水平很高的作品,於佛教史和文学史上做出伟大的贡献。

  二、印度古典期之诗歌文学的滥觴,也是印度文学史上有名的杰作之一。

  三、古典梵文学美文体之先驱,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曾广泛流传於古印度和印尼等国,在印度梵文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

  四、最早的课诵仪制中古印度係奉行「三啟」仪制,当时普遍讽诵本经之讚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后陈述迴向发愿。

  五、在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鶻文文献中,佛传故事為数不多,其中以《佛所行讚》存写本数量最多,有二十餘件。

  六、中国们近代的纯文学,像小说歌曲等,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孔雀东南飞、水兰辞等长篇叙事诗為受本经的影响所產生。

  七、本经关於八王分舍利品,儼然戏曲形式之对白,更奠定了元人杂剧之基础。

  八、本经在思想上并无大乘佛教思想之成分,颇受说一切有部之影响。

  本经内容描述佛陀的一生,身為太子拋却荣华、离家求道的过程描写得深刻精彩;大智成道、大悲救世的精神表现得生动感人;把佛弟子对佛陀的爱戴敬仰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共有五卷二十八品组成。本经各品要义如下:

  生品第一

  叙述佛陀為太子,父亲為净饭王,母亲為摩耶后於四月八日於蓝毘尼胜园诞生,出生后的种种瑞相,有贤者预言如果太子在家会成為一个统理世界的贤王,如果他走出世之道,就会成為一位觉行圆满的佛陀。

  处宫品第二

  叙述太子在宫中的成长过程。净饭王因生圣子故国泰民安,净饭王担心太子出家而选耶输陀罗為太子妃,希望太子随心恣五欲,唯愿乐世荣,不欲令学道。

  厌患品第三

  太子出游,见生老病死等人生的苦痛。

  离欲品第四

  太子心无五欲想,对宫廷内诸婇女眾,伎乐庄严具一切都没有兴趣。

  出城品第五

  太子深厌离,了无爱乐情,思生死苦如被箭师子,净居天子化為比丘形,劝其畏厌老病死,出家求解脱。太子骑上马与御者车匿一同逃离王宫。

  车匿还品第六

  太子与车匿至跋伽仙人处,太子即脱宝瓔珞授於车匿,叫御者车匿带马返回王宫。

  入苦行林品第七

  太子入森林中修种种苦行。

  合宫忧悲品第八

  车匿回国,眾人太子闻出家,呜咽而啼泣。

  推求太子品第九

  国王推派国师和大臣,搜索乔答摩太子,并劝说太子回宫。

  瓶沙王诣太子品第十

  太子出家修行后入王舍城乞食,国人见太子其容德深且明,恭敬合掌礼问讯,随宜而供养。国王瓶沙王见其庠步显真仪,供养食物及种种用具,邀请太子来到王宫,劝太子协助他一同治理国政。

  答瓶沙王品第十一

  太子与频婆娑罗王对答,说明五欲的过患,体会无常,只有修行才能真正的解脱。

  阿罗蓝头蓝品第十二

  太子来到了在阿罗蓝、鬱陀仙等座下修行,虽修到最高阶段,但还是无法得到真正的证悟,於是就离开至伽闍山苦行林,遇五比丘,持戒修苦行,经六年形体极消羸,欲求度未度,重惑逾更沉,故接受牧牛女的供养,得现法果。

  破魔品第十三

  太子於菩提树下,建立坚固誓言成就。恶魔波旬用爱欲、爱念、爱乐三个魔女前来挠乱,想断除修行的念头,后来均被释尊所降伏。

  惟三菩提品第十四

  菩萨降魔已,志心求尽第一义,入於深妙禪初夜入正受,忆念过去、来生受生死无量,一切眾生曾為亲属,而起大悲心。又观眾生轮迴六趣苦,即於中夜得净天眼,见一切眾生,如观镜中像,眾生随业而流转生死,最后以四諦十二因缘证悟。

  轮转品第十五

  迦尸城最初说八正道四諦等法。

  瓶沙王诸弟子品第十六

  首度五比丘证道,接著度了迦叶诸多弟子。

  大弟子出家品第十七

  度瓶沙王於王舍城附近的竹林修行,度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弟子。

  化给孤独品第十八

  度给孤独长者学佛,给孤独长者供养祇园精舍。

  父子相见品第十九

  生报恩心,回伽维罗卫与父王重逢,释氏悉从於佛教,受法為弟子,并有诸多人出家修道。

  受祇洹精舍品第二十

  往憍萨罗国,诣波斯匿王,為其说法,波斯匿王以祇桓精舍,奉施十方僧祇。

  守财醉象调伏品第二十一

  佛陀四处游化度眾,提婆达见佛德殊胜,内心怀嫉妒,欲破坏正法以崩石打佛,石分為二分,堕於佛左右。用醉象攻击佛,但醉象见佛心即醒,投身礼佛足 佛為说法。

  菴摩罗女见佛品第二十二

  世尊广化毕,生涅槃心,於王舍城出发,诣巴连弗邑,為菴摩罗女说法。

  神力住寿品第二十三

  為鞞舍离诸离车长者说法,佛告波旬,却后三月满,当入於涅槃佛陀临终。

  离车辞别第二十四

  佛告阿难陀,住三月寿餘命行悉捨,是时地大动,佛告阿难不应处忧悲,一切诸有為,悉皆磨灭法,合会性别离,欲令长存者,终无有是处。诸离车闻之驱驰至佛所,佛為说法并告别。

  涅槃品第二十五

  佛至涅槃处,受纯陀最后供,於中夜欲於双树间涅槃。

  大般涅槃品第二十六

  度须跋陀罗為最后弟子,於涅槃前兴大悲心,遗诫诸弟子以戒為师,志求解脱道。入初禪三昧,次第九正受,逆次第正受,还入於初禪,復从初禪起,入於第四禪出定心无寄,便入於涅槃。

  叹涅槃品第二十七

  诸天、弟子们悲叹佛陀的涅槃,诸天散香花,空中鼓天乐,人天一悲叹,声合而同哀。以诸名香木,置佛身於上,灌以眾香油,三烧而不燃。直迦叶至,悲叹俱瞻顏,敬礼於双足,火乃燃。

  分舍利品第二十八

  八王分得舍利起塔供养。时五百罗汉,,还耆闍崛山,结集诸经藏。

  本经有诸多译本,不仅有汉、藏本流传,而且有梵文原典留存。汉、藏文本均為二十八品,但梵文原典却仅有前半的十四品。据考证,后半内容当係后人所补,并非出自马鸣之手。除汉译、藏译外,尚有法、英、德、日等译本。

  一、汉译:本经译者,一般為北凉.曇无讖,然亦有学者考订為刘宋.宝云。另刘宋.宝云所译之《佛本行经》,全七卷,三十一品,第四至第三十一品,顺序略同本经係同本异译,二经均收於《大正藏》第四册。梵本现存十七章,仅述释尊诞生至归国等事。与梵本比对,汉译本颇有增删,且有梵本所无之后代思想,故可推断汉译本非忠实之译作。

  二、西藏译本亦為二十八品,係八世纪前期萨温赞孛、洛得卡儿孛,二人所共译。此译本乃梵本之逐字译,与梵本较為相近,故於校订梵本之脱落遗漏时,此译本颇有借鑑之功,故甚受学界重视。

  三、法译:烈维(Sylvain Levi)所译。

  四、英译:一為柯威尔(E. B. Cowell)据梵本所译,一為比尔(S. Beal)据汉译本译出。

  五、德译:一為理查舍米特(Richard Schmidt)所译,另為韦勒(F. Weller)据藏译本译出前十七品。

  六、日译:寺本婉雅依据藏译本所译。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