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由外而内的皈依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由外而内的皈依
由外而内的皈依—一海涛辑
1.「皈依」,不是求护于外,所皈依者是内在的,是佛、法、僧的内在本质。佛,不仅是指那已修行成正觉的佛,也指那人人具备,令我们皆能如释迦牟尼一样成佛的种子——佛性。
2.而皈依所表相于外的是指:佛是二千五百年前成觉者释迦牟尼,法是我们渴望奉行的释迦牟尼之教,僧是在修行之道上指引我们和陪伴我们的法师或长者。
3.我们有时说「皈依」,有时说「礼敬」;实则皈依不只是礼敬,因为皈依的意思是,积极利用那能把我们内在的,应现的佛性完全释放出来的机会。
4.法是道。若不依道而行,证觉——究竟解脱——即为极难达到的了悟阶段,而此一我们所须遵循之道就是那从佛住世时起直到现在,一切大师及伟人所曾遵循并藉以成佛之道。
5.礼敬法、皈依法,乃是对自己立下行道的誓约,表示自己有行道的信心。同样的,皈依僧并非仅指皈依外在僧宝的形象,它的意思是我们需要一位法师或善知识引导我们行道,这具有引导我们修道所需之经验的人即是僧。我们皈依僧,乃是以僧为我们在解脱道上的向导和伴侣。
6.如是,我们先皈依外在的佛——释迦牟尼,皈依外在的法——佛陀之教,以及皈依外在的僧——接受诸法师与菩萨的修行之道。然后,我们皈依内在的佛——佛性,皈依内在的法——成觉之道,以及皈依内在的僧——依我们传承的指引如法而行。
7.佛、法、僧三宝是我们外在的皈依,自心本性则是我们内在的皈依。若以自心本性为我们的内皈依,三宝、三根本为我们的外皈依,我们的心便能安稳而平和。
8.皈依的要点是,既然我们皈依的目的在求解脱,故凡不能令我们得解脱者,我们都不可皈依。
9.领受皈依,就如同在心识中种下觉悟、解脱的种子。直至成佛道为止,这颗种子都在我们的心识内。
由外而内的皈依—二海涛辑
1.受皈依戒并非只是念诵皈依文。在戒师面前诚心诚意受皈依戒时,我们所得的不仅是形式上的戒,也是皈依的真谛。领受皈依时,皈依者有一种誓志修道的感觉和自信,都会在我们内心产生出来。
2.那是誓志会引导我们认真努力求取我们应得的解脱,怀着对引导我们之正见的信心而皈依。因此在戒师前受戒比自誓受戒更为可靠与重要。
3.皈依法是指以佛法的教导为解脱之道,此中含有不可为自私的缘故而伤害任何众生的意思。我们要下定决心,并应注意那破坏此决心的可能。
4.无论做任何事,只要违反三宝之一,就是破戒。若破了戒,我们就应对自己破戒的行为感到羞愧和有罪:这不是一种绝望的羞愧和有罪感,而是认错、忏悔。我们既已在师父、佛、法、僧前皈依,破戒就如同欺骗了他们。
5.有罪的感觉是当我们面对他们时所感到的困窘,羞愧则处于我们的内心,尽管我们所做的事不为他人所知。只是觉得羞愧和有罪将会造成一种绝望的情境,而佛法乃是要我们利用羞愧和有罪感发展出自信,相信自己有永不再犯同样过错的能力。
6.知己之过,我们就要发露忏悔,把坚强、清净的心念说出来。这是处理羞愧和有罪感的正确方式。因此,皈依法意即依佛法的教导而行。
7.即使于戒律有所毁犯或烦恼炽盛,只要我们对三宝的信心未改变,对皈依的功德仍深具信心,虽然造了许多罪业,虽会暂时堕入地狱,但之后仍有可能远离恶趣,成就佛道。
8.皈依僧乃是与僧同行于道,因为他们能引导我们达到正确的目标,所以在未成佛到之前要多亲近善知识,远离一切恶缘。
9.善知识不但是导师,他还是一位护法,亦能保护修行人免于一切内外障碍的阻扰,就算是钝弱根性的人,借着善知识的教导与加持,也必定能开悟成佛,解脱轮回。
由外而内的皈依—三海涛辑
1.皈依的动机:我们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与觉证而发心成就佛道。若能以这样的发心来求受皈依,不仅能使此生更善顺,也会使来生更具福德、更接近佛道、也更容易得到成就。
2.皈依的意义:我们追随尊贵且已成就解脱的佛陀做为我们的典范,以佛陀的法教作为我们修行的道路,而佛陀的弟子则作为我们在解脱道上的法友和向导。
3.在我们虔诚祈请三宝或生起信心的那一刻,便已造作了善业,善业的力量会使我们得到加持。愈是具足信心、虔敬的祈请,得到的加持也愈大。
4.而我们皈依受赐新名,也就是法名,法名是用来加强我们与解脱道之间的关系。
5.皈依之后,此后我们还要立下其他誓约,如以慈悲心和同情心对待一切众生等等。首先我们要想:「但愿我能帮助他人,成为他人的医药。」
6.因为先有此愿,此后我们才会真正地去实行,做出帮助他人的事。这两个阶段分别各为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此二者之戒乃随我们利他之心的增长依次而受。
7.菩提心的生起依于我们对一切众生所表露的爱心和慈悲,其心愿是:「我要带领一切尽无余众生到现时和究竟的安乐之境,同时我也要解脱一切尽无余众生现时和究竟的痛苦。」
8.虽说我们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但实际上我们起初只能相对地利益众生,以后才能究竟地利益众生。要想究竟地利益众生,非成佛莫办;要想成佛,并不需要到什么地方去求去找。
9.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用净除自己所有诸障碍的方法,来成就自身本具的大解脱。觉悟成佛以后才有力量帮助他人,因此我们誓必要成佛觉悟的誓言必须出自内心。
10.这是皈依戒、皈依目标和有关之誓约的基本观念。大菩萨之利生行为就是如此。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