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虚云三位善知识不同方法的修学体会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来源:   作者:智光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六章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虚云三位善知识不同方法的修学体会

   密参禅师对真空、来果、虚云

  三位善知识不同方法的修学体会

  密参云:参禅这个法门,历代祖师说得很多,这件事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又称为是本份事,宗门下称为生死门头,专办了生脱死的大事。这件大事在古人份上,是很容易的,不是求他人,而是求自己,只要回光返照,如同本得。但是我们今人跟古人不同,因为习气深厚,用功者多,受用者少啊。为什么呢?都是没有找到直接下手处;都是一天到晚在妄想里头打滚,所以用功不得力,用不上功。原因在哪里呢?初发心用功人无非是这二件事。

  古人说过:参禅不怕妄想多,只看妄想起于何,生来死去真是它,看来原是没二个。所以只是这一个妄想翻来覆去,所以用不上功。那么我们就借着妄想用功,单看这个妄想从哪里来的,所以参禅又叫思维修。就是单看当下这一念,起从何处起?灭向何处灭?不要单在这个妄想上起分别,否则等于水里按葫芦,按下去它又起来了,那么用功怎么会得好处呢?所以说用功没有一点巧妙,特别是参禅,这叫作本份事,只要生死心切,反问自己:我要了生死吗?要了生死,就要发明这个“打妄想的人是谁”,还不是与“念佛是谁”一样吗?究竟这个妄想从何处来呢?要全靠一个恳切心,不要单对除妄想,好象我一用功,就怕妄想,你这怕妄想的念头就是妄想。妄想来了,我只要知道它是妄想,识得不为冤。不管它妄想怎么样,单看我的话头还在不在,那就要直接抓我们的“念佛是谁”。你要说看“妄想是谁”还要转个弯,你就抓你的“念佛是谁”就是,不管什么境界什么念头来,我就抓我的“念佛是谁”,只要有“念佛是谁”就行,其它的妄想也好,境界也好,不要去管它,等于一个人走路一样,不管在哪里,离家虽远直奔到家就行了,你在路上东看看,西看看,那你何时能到家呢?用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话头就是我们的路,我们只要有话头在,就在路上走,那么境界等于路两边的商店,种种鲜艳的东西不必去理它,我只顾往家走啊,你要管两边的事情那还有完吗?那就不能走了,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这个用功的事情,是心无二用,只要你有恳切心,照顾着这个“念佛的是谁”,这一念心,只要它历历分明,其它的念头就没有力量再起来。如它再起来,你一照它就没有了,因为心只有一个,有用功的心就再也不会打什么妄想。所以若是一边用功,一边有妄想,好象是俩个人,俩个心。你那个“念佛是谁”的心不恳切,若有若无,一半在这里用功,一半在这里打妄想,所以它是乱腾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心。古人说用功办道的人,“如丧考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同死了父母一样你看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所以这一念心,就恳恳切切的,护持着它,只要这个恳切心一生,那个散乱心就没有了。所以妄想归于散乱,昏沉生于懈怠,功夫用不上。

  我们初发心的,功夫全靠一个恳切心,用个什么功夫?也就是打妄想,这个妄想你调换成另一个妄想就是了,“念佛是谁”这也是一个妄想,这是一个真妄想。我们现在只准打这个妄想,其它不许有,就是单单的受持着这一念心。古人比喻说,“如猫捕鼠”,你看这个猫看着那个老鼠,它那个全付精神,两个眼睛看着,四个爪都预备好了,老鼠一出来,一口就咬住。用功这个心哪,就等于如猫捕鼠,这才能把初发心的功夫用好。古人又说,“一人与万人敌”,你这个用功的心只有一个啊,那些习气毛病,散乱妄想,不知道有多少。比喻一万人,你若没有力量,能抵得住你的习气毛病吗?

  上根利智的人说:“什么妄想不妄想,妄想本来就是空的呀、是虚假的。”可是在我们份上,由于往昔劫中这一条路不熟悉,走得少,妄想始终是很有力量的,就拿今生来说吧,多少年来都是在打妄想,你说今天单单的提出另一个念头来,你想当家作主,那它就答应了你吗?其它的妄想就来扰乱你了。可是你要明白,妄想就等于土匪强盗,都不是正主啊。我们今天用心的念头,是有主的,这是正的,象国家军队,那个强盗土匪是没有根的,强贼怕正主啊,一正息百邪。我只要有“念佛是谁”在,那一切妄想妨害不到你,单单的的保持着这一念,一心一意地受持这一念,其它的什么念头起,就用这个“念佛是谁”去照它,这个“念佛是谁”就等于一个太阳,一个大镜子,凡有念起,我就用“念佛是谁”去一照,“谁”!一照马上它就迁影灭踪。所以行住坐卧,单单的的照顾这一念心,你若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你说拈来便用,不可能。真正要把这步功夫做好,那就要生处转熟,这才是稳当的功夫。这个生处就是“念佛是谁”,向来也没有用过这样功夫,都是散散乱乱的想东想西,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惯了,你今天说是单单的不许有妄想,只许有一个“念佛是谁”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那些杂乱妄想是熟透的,你不要有心去用它,它是无孔不入的,它是自然的,毫不费力的。你就是念“楞严咒”时也会钻出妄想的。吃饭睡觉时,它那个妄想也不停的,你看它有多熟呀!我们现在做功夫就需要把“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做成这个样子,这个“念佛是谁”,只要少许一提它就来了,这个就要下点功夫啊。这就是在这个念头上下点功夫,单单的的在这一念上下功夫,就是照着来果老和尚指示的这一个方法“念佛是谁”看看。“念佛是谁”没得力量,到底“念佛是谁”?再看看,非用它一番。初下手功夫,把这个话头用熟了,等于这个人有了功夫,十八般武器到手都是熟的,那你只要一用它,它就来了,那你其它习气毛病,什么妄想不妄想都无用了。

  现在的人都图巧妙,心眼也多了,不叫“参禅”了,叫“讲禅”了,这是善知识们慈悲啊,恐怕后人不懂,参禅本来是不多讲的,讲了还有好参吗?细微的解释,解释了又解释,所以现在称为“讲禅”。过去多少年也不知道什么叫“话头”,都是光说看话头看话头,什么叫话头呢?不知道看话头参禅才有力量。到底什么叫话头?我怎么看不上话头呢?一天到晚在这个心底上摸索,却不知摸索的就是话头。

  到了后来我们和来老,到了上海,办了一个禅堂,跟我们这里一样方便的禅堂。四众弟子,多数是在家弟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好奇啊,念佛的人都没有参过禅,都来参禅,但是他们有信心,善知识只是给他们讲,怕他们听不懂,一直在解释。到了一九五二年,虚老又到了上海,在玉佛寺打水陆又打禅七。虚老这位老人家,那讲得更清楚了。把这个话头,什么叫参呀,什么叫念呀的讲的很清楚,这个用功就好用了。这条路讲得明明白白的,可是这么一来,出家的反而受了影响,就在这上头用心。虚老讲的话头是看“谁”字,来老讲的是看“念佛是谁”。于是分别这个好,那个坏,增加了妄想,这个众生苦啊,处处执着。而用了一番功夫的人,心里是有数的,无论他怎么说,自己好试验嘛,哪一个用功是得力,是不得力的。而且各人的根器也不同,一个人一个根器,一个人一个栽培,都不能随着人家讲的总要自己试验啊。

  来果老和尚说的这个方法,在现在说来叫做“念话头”,好象虚老说的看“谁”字比较细一些。可是话是这样说,你看看,你能用得上吗?你自己试试看,不能听人说呀。

  初发心的人,还是照来老这个方法。因为你有能抓拿处,抓拿得住,你能把他抓拿得住了,等于一个东西,你把它捉住了,然后你再训练它,把它训练熟了,管它有谁也好,没谁也好,都是戏论,这个“谁”与“不谁”都是妄想呀!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古人教你以妄除妄、以毒攻毒的方法。你知道“念佛是谁”,“谁”字不是妄想吗?也是一种妄想啊,要借它用用,叫做敲门瓦子。否则象我们这些中下根基之人,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古人根本用不着这些,一开口人家就明白,这一件事是本具的,不假造作的,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还有什么妄想昏沉呢?就算是有妄想昏沉,那也没有妨碍,这是过去的习气,不是一天能除得掉的,只要明白根本后,就是“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只要日用中恒常觉照,昏沉妄想就会自己消掉的。如同天上的浮云,什么人叫它长的?什么人叫它消的?它是自生自灭。又如大海中的波浪,什么人叫它起的?没有人叫它起;什么人叫它灭的?也没有人叫它灭,自生自灭。这是明白过来的人,用不着我们“念佛是谁”啊,“谁”啊,翻来覆去的用这么大的力量,跟妄想要拼命死战死斗,用不着这样子。但是我们今人呢,没有那个力量,也没有那种智慧,总而言之,是我们的业障太重了,不管怎么样,你只要相信一法,照着古人的方法一门深入,不要分别哪个是细的,哪个是粗的,只要你用功相应就可以了。只要你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那就有受用了。有了受用以后,你才懂得什么叫疑情,什么叫粗心功夫,什么叫细心功夫,那就有数了。你在这个工夫没有用上路的时候,你说有用什么巧妙用什么计划,越弄妄想越多。

  什么叫死功夫呢?说今人都叫看死话头,古人是讲究活话头,这个死话头是难办的,因为我们人心太活了,一定要用死话头。真正的要在这个“念佛是谁”上下点功夫,那是不吃亏的,是会得真正受用的。

  就拿我这个人来说,初上来是在禅堂住了几年,可是住几年觉得不怎么样,不过用功也算是用功了,不能说没有用功,那个几年当中也是在拼命用功,得力不得力吧,你看那个后来离开禅堂的时候就不行了。那是在解放以前。解放以后也在禅堂住了几年,那个几年就不同了,事情太多,光顾着给人家讲了,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了,用功夫就有了打岔,不能说有进步,能保持也了不得,保持得住,保不住还要失本呢!总之是讲得多行得少。虽然那个样子,就是那个时候在禅堂里,这个猛干的闹了几年,这几年的影响,我也调用过多次,这个用功好,那我就不要“念佛是谁”,我就用其它的功夫去了。唉,平常用用还可以,你遇到一些境界来了那就不行了,还需要“念佛是谁”,所以我常说:对不起,这个“念佛是谁”,一有了病苦,一有了困难就要用它,其它任何办法都不行,念念菩萨名号那还是抵不住啊,因为你没有下功夫,没有经常念,不熟,不是菩萨不灵,而是你的心不灵。但是你用过一番功夫的人,他的功夫遇到境界是有用场的,你说用场不大,还是有用场的,该用的时候还是觉得有受用的,这一次我可不能再改了,这一次我病好了一定要用这功夫,可好了以后就忘记了,又要东弄西弄去了,念这个想那个了。这个巧妙那个高,分别妄想又忙去了。等到遇上一点境界又要“念佛是谁”,别的不行,所以总觉得这个“念佛是谁”实在不亏人。但是我们凡夫总是妄想多,“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又没有功德,经上也没有,弄弄就不相信它了,就不要它了,但到时候不用它还不行呢,舍去它就不能得到一点受用啊!

  你就拿我们文革隔离那段时间,你说“念佛是谁”的这种德性,它真正是有德性。你没有烦恼的时候,说现成话好说,这个功夫那个功夫,等那个境界到头上来,你用功就不容易了,一天到晚几个人围着你,逼你交代这个、那个的胡说八道,不是吼就是骂,他们走了以后,在那个小窗眼还有人偷偷看着你,你看看心里头这个样子有境啊。想想用什么咒吧,可是念什么也念不到头啊,这个烦恼心上来,平常的烦恼可是跟这个烦恼不同,是真烦恼,那就不知什么时候还找你,那个烦恼还真麻烦,有的时候也想得开放下它,虽然这么说,那不管用,也知道烦恼是放下就没有了啊。你看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放不下的,作不了它的主,烦恼一来,你这个用功的念头就没有了,它这个烦恼是自然的,时时现前的。你这个用功的念头是勉强的,哪里能抵住它呢?所以实在没有办法了,还是用“念佛是谁”。你就看这个“念佛是谁”,管它疑情不疑情,这个有心造作的疑情还起作用吗?抓起“念佛是谁”来就参!唉!不管你多大的烦恼,多大的难过,“念佛是谁”参它一阵,心中立刻平平静静,那真是“烦恼即菩提”啊!这才体会到“烦恼即菩提”。你有了功夫,你功夫一提,那个烦恼妄想就转过来了,就转成了功夫,这就叫做菩提。不是烦恼的时候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就是觉照啊,看起来这个“念佛是谁”实在是有用的。

  那么在文革隔离当中所用的那个功,在那种困难的当中,真是昼夜烦恼,经过五个多月,俺那个里头用的功夫,那个境界平常还得不到,因为那时放下了,反正不让自由了,一天锁着个门,那就是恶关,不是善关。有人看着你,一天到晚找你麻烦,那你不放下也没得办法,只得放下。有的时候一阵放不下,用用功就放下了,所以在那个困难的境界当中,还是靠“念佛是谁”参它一阵子,心里就平静下来了,就安宁了一些。在文革隔离中这个“念佛是谁”还有几次得到小好处,平常还得不到,所以这个“念佛是谁”要相信,不要想巧妙。你初发心人,就在它上头,你念也好,参也好,追究也好总要保护它,等你把它参的不要你费力了,你只要一照顾它就来了,随便你这个心中怎么样子提,怎么样子参都不伤气,都没有妨碍,那个才是有的受用,那你敢用力量,你可以放开手来用力。在平常的用功都是造作呀,要怎么样怎么样,那个时候没有时间造作了。所以我们初发心用功的人,总要在这一念上用功,不要听人家说,人家说了跟你的境界不同,对我来说,用功是这样,那就拼命地把“念佛是谁”闹了几年。虽然多少年来也没有认真地把它用过,可任何时候提它都不费力。我有的时候不提它,不用它,到了时候有了境界,还是要它,什么也抵不住它,别的念头放到心中来,你说念快了,心里上火;念慢了,抵不住这个妄想烦恼,不容易啊。你说全靠这个一念的功夫还容易啊。你看这个“念佛是谁”还是有用的。我们初在北京跟真空老法师学用功,是参“父母未生以前”。那我就不参“父母未生以前”,老法师也同意的,只要你用功就行,那我看的“一念未生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是我个人想出来的办法,老法师也很赞成,不一定提到父母,因为提到父母啊,有些事情,好象心里有点分别,因为父母不赞成我们出家,逃出来的,所以不提父母。我跟老法师说:“提到父母心里就有点分别,被它转,你看怎么用功?我‘看一念未起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老法师说:“可以,能这样用就行。”

  可是到了高旻寺,来老和尚不赞成,他说:“现在用功只有“念佛是谁”得力。”那我就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对今人来说最对机。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呢?来老说:“因为今人念佛的多,都知道佛是十法界最高的。可是不晓得会念佛的这个心是什么东西,什么人在念佛,究竟这一个念头从何处而来,向何处而灭。不明白,一定要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才对机”。所以要寻找“念佛是谁”这个人,要参“念佛是谁”了,这也用了很大的力量才转过来呀。没有用过的人不知道,别看这一个字,这一个字要放到心里去,它的性质就不同,你比方参“念佛是谁”和参“父母未生以前”就不同。你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的本来面目”昏沉多,你初参“念佛是谁”妄想多昏沉少。因为本来面目的“目”字它是个底音,往下去的音,所以昏沉多妄想少。那个“谁”字是上音,这不用心的人哪里会知道呢?这都要自己试验的,你若参这“谁”字的话,昏沉少,不容易昏沉。它是个上音,可是这个心随着念头动的。所以“念佛是谁”参熟的话,昏沉就少了,因为它是个往上的音。那就拼命地改拼命地改,把这个“父母未生以前”改过来。那就参了几年“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是真有好处。我常说:“你别看这个‘念佛是谁’是粗的,说起来是念它还真的有用处,没有用过的人不晓得”。

  后来到了虚老那里,老和尚说:“这样子不容易发起疑情,是念念,念的多,单看一个‘谁’字,这个‘谁’字还是对初发心的人说,实际上这个‘谁’字还是粗的。”后来老和尚教导我们,这个“谁”字是用它的意思,不是用这个“谁”。可是这个“谁”字在打七中也用了一番功夫,也有好处,那个好处是细心的好处。可是遇到境界来,谁、谁、谁、打不起来呀。因为这个境界是粗的,是暴的。你再慢慢“谁”,慢慢“谁”,还行呀。功夫用不起来,遇到这个风浪来,那个安静的功夫暴不起来抵不住它呀,这个大风浪来了,你再慢慢的还行吗?你说你平常有这个定力是可以的,境界来了我心里不乱就行。但是你没有这个力量,你说你提功夫,靠那个微细,微细的“谁”字提起来,那除非你功夫打成一片,用到无心功夫的人,那就无所谓境界不境界。你说遇到一点境界,你提话头,“谁”字一提就粗起来,那怎么能发疑情?“谁”字起疑情是对老用功的人来说。所以初用功的人,一定要照来老的方法,用它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以后,再照着虚老的方法,单看它一个“谁”字。那个“谁”字也是暂时的方便,用久了那个“谁”字就也不要的。顺着那个“谁”字就要细下去,这才能达到深处……

  来老的功夫也是如此啊。你真正的把“念佛是谁”翻来覆去,那样恳切的用,你用久了,那个“念佛是谁”会息下来的。它这个粗妄会息下来的,一息下来那就跟虚老的功夫一样了。许多人就没有用到这个功夫,光在那个粗的闹了一阵子,开口就是说:“啊呀!你不会用功,你是念话头。”他没有用到那个细心功夫,他没有用到那个时候。要把那个粗心息下来以后,粗妄顿息。不要说真息,少许息一下,就能见到细心功夫,这个细心功夫,那才是疑情,那才是看话头,那跟虚老就一样。那你想粗也粗不起来,虽然粗不起来,你遇到境界来,那个粗的也能用,你是从粗上来的,也可以用粗的,又可以用细的。那个用心跟这个用身一样。你看这个会武术的人,他横竖都对。心的功夫也是如此,你把这个“念佛是谁”用熟了,怎么用都可以的,什么一个字,二个字,有字无字都行啊。就是要在初发心时下一番恳切心。

  要想从这个话头入手,以“念佛是谁”入手,那没有别的巧妙,你只要生死心切,时时刻刻不管行住坐卧、吃饭穿衣要抓住这个念头。早上一起,一睁眼马上把“念佛是谁”提起。参禅也要有窍门,那个参禅说没有巧妙还有窍门呢,没有别的窍门,就是下手的窍门。什么窍门呢?就是一起床一睁眼先提话头。从这个地方开始,一直下床,一直洗脸,一直大小便,一直到止静吧,使它不要断。你能够在这些地方不断,那你坐下来功夫就不断了。所以我们在高旻寺住的时候,老参师傅常给我们说:“你养息起来,不要马上去小便,要练出功夫来。起来‘念佛是谁’一提,跑香,跑香马上就止静,止静就坐,坐下来以后,一坐就算,手一放下来也不要动它,脖子也不要动,象个木桩一样一坐,只顾‘念佛是谁’,你这样正念就会现前。因为少许一活动,东一看,西一望,心早就散了。你再收起来也没有大力量了”。

  这一念心是不容易把它收入的,总要用一番,从基本功上来说,总要做到一个认熟,你若不认熟,你三提五提,心火上来,心里会难过,那你怎么提?容易弄出毛病。用熟以后,你随便怎么都可以。念佛也如此,你看那个念佛熟了,你随便怎么念都行啊。你初发心,念一会儿嘴疼了,心里念一会上火了,所以用功没有巧妙,第一要生死心切,我要了生死。宗门是生死门头专门办这一件事,时时刻刻把这个话头当回事。你在这个粗话头上用一番心,你才知道会起疑情。从自己的功夫当中见到这个疑情,你说从外头学来的,不从自己的功夫做出来,但是学来的变不了疑情,还是一句话,总而言之要肯用,熟能生巧。写字一样,你看会写字的人,人家有功夫的人,随便怎么动,写的就是好看。我们没有功夫的人,写了多少年弯七弯八的字不好看,还费了好大的力,因为不熟呀,没有巧妙,用功也是如此。要发长远心,我晓得这一法,真正的能使我们了生死,这一法是真实不虚的,过去从佛到祖,历代祖师都是这一法成功的,那我们还能够不行吗?我们是佛弟子,应该相信佛祖的话。我们就径直的行去,不管它得力也好,不得力也好,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三十年,今生不行再来生也可以。一生不行再一生,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沩山祖师说:“有三生你若不退,决定开悟,决定可以了生死”。所以我们要发长远心。我们的生死,不是短时间能了,从无量劫都是在生死中,生来死去,把我们这个八识田中习气毛病堆得满满的,说回来还是业障障着我们。你想怎么样子不由你作主,哪个不想一下子成佛,一下子把功夫用好?因为习气深厚业障太多,那一下子是不行的。因此我们就发长远心,但办恳心,决不相赚,总有到家的一天。我这个功夫不求别人,只要求我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它。

  初发心的人,谈不到什么疑情,什么功夫得力。总是有心功夫,你不要想巧妙,这个想来的巧妙都安不上去,非要自己做出巧妙来。就在这个“念佛是谁”上翻来覆去的,这一念心时时刻刻不要忘记了它,忘记了就提起来,提的重了我就轻一些,提的太快了我就慢一点,懈怠了我就少许精进一点,就这么善巧用它。总保持着它,不伤气,不伤身体,平平静静,有这个话头在,这就叫用功。

  什么叫了生死呢?这个生死也有粗也有细啊。说这是生死门头,那什么时候了生死呢?你开始参“念佛是谁”就已经开始了生死了,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没有定的时候,它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这每一个想都是生死啊。当下虽然不能感果报,这是一个生死种子,就是这个念念不定造成的生死因子。那么我们今天要发心了生死,相信宗门这一法,祖师留下的方便法门参话头,那么我们就参话头。我们参一句话头,就是这一念吧,这一念,念了“念佛是谁”,就不念其它的了,这个贪瞋痴就不发了。你若念念在这“念佛是谁”上,念念就没有贪瞋痴啊。那没有贪瞋痴,少一念就少一个生死种子,因为这个“念佛是谁”,虽然说它也是妄想,它这个妄想是熏不上生死的。因为里头没有含毒气,跟贪瞋痴不同,贪瞋痴这个念头,你越想它越多,越想它越粗,背觉合尘的。越想心中越乱,越想心中越黑暗,越想了越愚痴而越烦恼。所以它是生死本,这个“念佛是谁”,虽然说他也是一个念头,它是背尘合觉的。你越念它越参它,它越细;你越念它越参它,它越静;你越念它越参它,它心中越光明。妄想虽然是妄想,它是一个向外跑,一个向内走。“念佛是谁”越参,越清凉自在,越参心里念头越少,参到最后,功夫打成一片,心无二用,三业清净,才有开悟的希望。

  祖师也是这么来的,你别看祖师他闻到一言半句马上就悟,那是上根利智的人,他们的上根利智你不能看当下。拿因果上来推,也是多生多世修来的。比如我们今生参了一辈子“念佛是谁”就不同了,那个力量就大了。你连续几辈子参“念佛是谁”,把你这些昏沉、妄想、烦恼、无始来的业障都转成了这个话头,那怎么能不开悟呢?所以说参禅开始就了生死,随缘消旧业,旧业就是生死。就是我们没有参禅以前所造的旧业。我们有了话头,一天到晚在话头上用功,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那么贪瞋痴等妄想,只要不起它,那么就消它,不增就是消啊。我这个“念佛是谁”一天比一天熟,这个妄想一天比一天少,这就叫“随缘消旧业”啊!再往后用功,整个心底,都是“念佛是谁”了,那这个妄想就没有再生之处了。这就是做功夫得力了,所以说就要有一段时间,要有功夫才能了生死啊,不是说一下子就了,等开悟了就叫了,开悟了就彻底了。我们从参禅下手,这叫生死门头。有一个念佛是谁,就少打一个妄想,心心念念都是念佛是谁,念念就是了生死。就是这样子的理路。才用功的人,初发心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打妄想,不过妄想与妄想的分别不同,你不要说“念佛是谁”,就是说我们做做功课,念念真言咒语,念念经典跟打妄想都不同。因为它是净念,净念跟世间的妄想不同,世间妄想叫尘劳妄想,它想的负担重,象挑担一样重。所以要懂得这个心随着这个念。我们要时时刻刻一天到晚保持这个话头。你说忘记了,它肯定要忘记的,因为生嘛,忘记了想起来就提起来。要久用心,用它熟了,到你不要用心它就来了。甚至你念其他东西,你刚念半句那半句就成了“念佛是谁”了。因为它熟了。那时候我们在虚老那里,把“谁”字看熟了,到了后来念头不太会动了,只有动那个“谁”字了。你看看,因为它熟了,你再念其他东西很吃力的。所以说:“一切唯心造”。

  初发心的人,只要保持一念心,在这一念上下功夫,没有其它的巧妙。佛祖说种种的法则,也只是随顺自性,净除妄想而已。也就是指示我们在一念心上下功夫。赵州祖师说过:“用功犹如上战场,紧把念头做一场”。总要在这一念上下点功夫,我们无量劫来都没有在一念上下功夫,都是在一念上向外驰求,在那些相上追求。只要回过头来,在一念上照察照察,这就了生死。我们要恳恳切切在自己的脚跟下办一下子,这叫做本份事,也叫根本事,发明我们的心地。

  对于妄想来说,必须要认识它,这个妄想是虚幻的,由来已久了,不是一下子能除掉的。就是功夫不得力,有妄想我也不怕,只管提功夫。祖师说:“清净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断除妄想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也是邪”。就是叫你不取不舍,就是叫你抓住这个“念佛是谁”就行,再也不要找真如,也不要再去另除妄想。你除它,你除的心就是妄想。你取真如,你取真如这个心也还是妄想。“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尽了凡情,再不要找其它的,只要有这个话头在就是用功。那么来老说过的,只要有“念佛是谁”,虽然你不会起疑情不会参,等于一个人站在路上,你少许会参,“念佛是谁”参一点,那就开了步往前走,不过走得快慢不一定呀。你若疑情有了就飞跑,一行千里了。只要我们有这个话头在,等于站在这个路上,惺惺寂寂地用它一番,路上站着也是好的,说走就走。

  所以初发心的人,只须在这一念上用功夫,别求巧妙,因为巧妙用不着,参禅一法,不同其它的法门,我学学就可以拿到心上来用,说的和用的是二回事。说得再多,到心上用起来,丝毫用不上。非要从你心上行一番不可,那什么都是佛法。就在这一念上用功,在这一念上用纯熟了,那你也懂得疑情了,也懂得什么叫参究。再把这个话头用熟了,你只要把话头一照顾,它就现前,它就时时刻刻听你招呼,它得力的时候你也不知道这个人坐在那里了。光知道这个参的意思在这里。但是还有一个参在这里,身体有的时候空了,这叫做忘人我。但是还没有忘法,心中只有一个“念佛是谁”,没有了其它的念头,这个功夫就比较纯熟起来了。那么再进一步,功夫得力了,也不知道心中什么话头不话头,也不知道“什么念佛是谁,不念佛是谁”了,心里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也不知道自己是站着坐着,只有一个历历分明的话头现前,不是糊里糊涂的,而是历历分明的,就是没有分别心。一念不生,但似有桩事搁在心里没解决,这就叫做疑情;不需起念去疑去参了,这叫真疑现前。这个功夫常现前,那离得好处就不远了。你若这个功夫常现前,那就是说昏沉、妄想就安不上去了啊。所以我们在云门寺打七的时候,那个地方真好,到了再后来就没有睡觉,好象是刚躺倒,哎,打四板了,怎么搞的?到虚老那里请开示:“老和尚这是魔境吗?”虚老说:“这不是魔境,你心里有难过吧?没有难过,那不是魔境。如果说用功识心用过度了,它要难过的。它不睡了,它要难过的。这个功夫现前它不难过的。”所以真用功的人到了功夫得力的时候,是有境界,不是有相的境界,而是心理上有境界,那不是说偶尔就到,非要慢慢用功夫才到。等于钻木取火一样,你看钻那个木头要取火,它先要冒烟的,它先要发暖的,暖了以后,有的时候还冒点火星出来,然后才出火呢。用功也是如此,用功犹如钻木取火。所以宗门下就是公开讲的。不应当给你说的,就不给你说。人家给说了以后,那就害了你,因为你疑情起不来了。“我晓得,哎,这个就是疑情”,反倒成了障碍,就不说的,就叫你用。等你用到了,“哎,是不错,是这么用的”。所以要见明眼善知识。但是我们现在还在妄想里头,翻来覆去谈不到这些事情。

  用功办道,这个“我”字是最难忘的,最大的障碍是一个“我”字,个把小妄想,那是挡不住你的,这“我”可不容易忘啊,那你功夫怎么得力?怎么样现前?这个“我”字忘不掉,一时还难有受用,这个我执到了时候障碍大呢。就是“我”字不好言。所以功夫到了深处的时候,你见到善知识时,很容易落到“我”字里头去了,你又起分别了。每一句问话,都是这样回答“我晓得了”。这个“我”字难忘,如“我”字一忘,那还有什么事呢?现在我们用功是被昏沉妄想所障,到了最后就是一个“我”字呀。这个“我”字是最不容易把它降伏的,但是我们不管它,只要我们功夫到。所以我常说,这个功夫你看初下手觉得难得不得了,提个“念佛是谁”第二念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妄想把它包围了。你用久了,你这个“念佛是谁”会有用的。功夫到的时候,你别看那些妄想凶得不得了,可是它是假的,等到你有力量时,它就没有力了。跟强盗一样,你没有主人,他凶得很,看你有了主人在,他乖乖听招呼。你别小看妄想,妄想在我们这个时候,好像是坏东西,等你转过它的面目来,全部都是妙用,都是自己的神通啊。你看在《楞严经》上,最初上来都是说的这个妄想,把这个妄想说得坏得不得了。地狱种子,生死根本。到二十五圆通,你看,六尘六识都是圆通啊。只要转过来,都是妙观察智,都是说的妙用。不过我们现在做这一段功夫,当然是不能随妄想去。不要求什么巧妙,忘记了就提起来,也不管它什么疑情不疑情,只要我们有“念佛是谁”在,这就叫做功夫。你不这样用怎么用啊?等你把它用得时时刻刻离不掉了,那它就会起变化的,跟走路一样,它走的有了功夫,它就有了巧妙,那才谈得到参,才谈得到起疑情,再谈什么无心功夫,什么成团成片,那才逐步逐步的来。

  会用功的人,他就时时刻刻都用不着费力。因为他熟悉,用不着管它。你看那个《牧牛图》,最初见到牛,四脚蹄一蹲,跑的没影子了抓也抓不着,浑身都是黑的。到了后来它熟了,你不要抓它,它跟着你走了,那它就听你招呼了。到了后来即使人睡觉,牛也不跑了,就在你旁边卧起来。那就比喻这个话头,生的时候是难的,熟了就好用了。最重要的是你遇到什么妄想境界,不要理那个境界,你先看你的“念佛是谁”有没有,你就抓那个“念佛是谁”,不要管那个妄想。等于有人来偷我们的东西了,你只要把你的东西看好,你不要去看那些强盗,只看住那些东西,强盗就害怕,他晓得你识了他。你抓你的“念佛是谁”,妄想也就没有了。你去分别那些妄想,想去除了它。好了,你这个宝贝就被人家偷了去,都变成妄想了。这叫“家贼难防”。

  我们看祖师的语录,那些机锋转语既玄妙又不可思议。那是人家走到家的境界。我们是初发心,那些就算我们看懂了,到时也用不上去,没得受用。还是脚踏实地地参“念佛是谁”,可不要忘记它,时刻照顾它,这是我们的本份事,必须要把这个话头用熟,才有今后的好处。在话头未用熟以前,你说想什么高,想什么巧妙,总想得到一点好处。凭一时勇猛得到一点,妄想暂息一下子,得到轻安,得到好处,但不能抵挡风浪,没有什么大力量。只有这个脚踏实地的功夫能够得到受用。所以禅堂里头都是讲的初发心功夫。因为我们还在初发心的阶段里头。

  密参云:“用功出现境界,是因我等自无始以来轮回六道,那一道都去过。因此八识田中含存各种习气在内,心净下来后,功夫有时不得力,落于轻昏而现境界,功夫得力也能现境界。须知内心本来清净,反问分别善恶境界的是谁?当下境界消失,各种境界不出善恶二种,众生通病,放下功夫去分别外面善恶境界,易走岔路,切记……现善境界即生贪爱心,现恶境界即生憎心、厌恶心;排除它,越分别越执着越多,乃至嗔心持咒排除它。妄想本空,你若不识它,可有大力量,有境界如果不给别人讲,存在心中一年二年三年后,便无法纠正成大病也。理路不明的人,好坏境界分不清,好境界也认为是坏境界,坏境界也当作好境界,不肯问人,自己强作主宰,出了偏差,后悔不及,为何不肯问人呢?业力啊!”

  (笔者曰:功夫用到一定阶段,身体有反应,即是气脉运转,脸部如蚂蚁咬,背后头部眼睛痒,不要去抓。眼睛如针插,头部胸部背后大痛,不是病。有的人害怕,乱吃药会伤身体,气脉打通即不痛了。有人主张不讲气脉,怕众生执着气脉反成障道,古代明眼善知识多,一有何情况到处可问,今时不同也。就笔者身体反应情况问了许多人,不知道就无法解决,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因有慢性肠炎和风湿病,体弱气脉很难一时打通。慢性肠炎,气脉运转,腹泄越厉害,泄五颜六色。也有人排朱砂色的,类似胃出血,三天即愈,因人而异。有一比丘闭关,盘双腿突然跳起,摔地上腿子摔坏了,这是气脉运转到腿部,通不过去而跳起。如有体内振动,即改单腿,或散盘,气脉容易通行也。功夫相应时,消化力增强,一天能吃许多饭,此时应随顺,但不要过饱。气足不思饮食时,应减食或持午,或打几天饿七,或一二个饿七,对功夫有帮助也,但第一次应吃稀饭,不可过饱,如过饱,胃会扩张危险。于今国外有断食疗法医院,能治多种慢性病。所以百丈祖师说,疾病以减食为良药。总之量力而行也。根据自己的体质功底而定。有的人头大痛,害怕,不敢打坐,以为是偏差,我说气脉打通即不痛了。有时全身酸痛,四肢无力,身体放松,万缘放下,坚持静坐。)

  密参首座云:说大乘佛法,以符合实相道理为准;说小乘法,以符合三法印道理为准。(三法印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执者成病,着者成魔,执着以前有好境界,老是想着它。著是住好境界,住在境界里。计是外道,计空计有,计常计无常,有时内心出现各种恶念头,贪嗔痴慢疑等无法控制,此时不要害怕,越分别越多。应立即提话头转它,念佛人提佛号转它。此乃过去生中恶习翻出,应痛哭流涕忏悔,求佛加持。功夫不得力时,内心不安,想动不想静,夜见恶梦等。此乃过去生中习气翻出所致,须生大惭愧心,礼佛忏悔,并念诵大乘经等。打坐忍腿,话头参到心里发热时,要放下休息,等正常后再参。心发热时,心火开始上升,如不放下休息,心火过大后,眼皮底下成沫眼花,则容易现境界,你心里怕什么境界,即现什么境界。不明理人认为是发魔障,其实是心火上升,不善调身心也。密参首座说,他在金山寺功夫得力,头上现出光明如太阳照身上,时间不长,有人认为他已破本参,他回高旻寺问来果老和尚,老和尚说此乃识神境界,不可执着。功夫要入门之时,头上有一种光明,如太阳,妄想歇,识神现。密老过去在云门寺打七,功夫得力,日夜不用睡,无昏沉,轻安自在,怀疑是魔境,去问虚老,虚老说:“继续向前用去”。他说由于我见太重,根基力量不够,冲不过去而后退也。可见疑念之害也,这个疑念于疑情得力是相反的。密老他曾经在天童寺掛长单,看《大乘起信论》后,二十多天没有什么大的妄想。

  密参首座曰:“未悟以前,全靠语言,悟了以后,语言全非。得轻安以后,若功夫放松,容易现境界,功夫不得力,落于无记也易现境界。一念功夫得力,定中现各种境界。暂时的好境界不能执着,如果天天如此者,才是圣证。如有好境界现前,功夫更加得力,不生恐怖,说明是真的。如生恐怖不安,即是假的。有境界时,话头要更加恳切,切切不可把话头放松,去分别境界。过去有五百比丘在山中修行,一念功夫相应,见到八识田中影现无始以来的各种业识种子,心生恐怖,停住在境界上不能进步,文殊菩萨见到后,拿宝剑去杀佛,释迦佛边跑边叫好,五百比丘看见后,心想文殊菩萨大智慧人怎么会去杀佛呢?念头一转忽然开悟,此即话头之疑情也,所以疑情能破分别心也。古代祖师用棒喝接引人,而断当下之分别心,契入真如矣!五百比丘同时证罗汉果位,即是用智慧宝剑杀八识田中的各种幻化影子。过去有个修行人,在定中看到自己过去生中作狗,偷吃猪肉,卖肉人用一把针插肉上,它咬了一口,吞吐不得,老修行见后痛哭流涕,生大惭愧心。我们一旦功夫相应,千万不能住在境界上。所以祖师说:“有佛处不可住,无佛处急走过。”功夫得力不能住,不得力急提话头,一时功夫得力,见到任何好境界,不可生分别心、取舍心。心能随净缘,也能随染缘。染缘是众生,净缘是四圣,打妄想即染缘,宗门功夫要息缘,“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参话头目的是息缘,离开话头净缘境界,便会走岔路。”

  (笔者曰:身体反应千变万变,用功方法不能变,不能离开话头。心狂起不可随之发脾气,损害功夫及气脉循环。)密参首座云:“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象,只要当下一照,幻境即消。惟消后断相续心,急提佛号或话头,直心参去不起第二念,不论什么境界,皆用此法,不生分别,自然不为境转。最忌一见幻境就起分别心,忘失正念。”古德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境无好丑,好丑在分别。功夫上出差错都出在分别心,分别心就是执着。用功就忌一个“着”字,我们在有心用时,还是不离话头为稳当,有心即是有意去参究话头。古德云: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非虚语也。不过说易行难,未到大悟,识神难免显现,贵在理路清楚,善用其心,一切幻境碍不到你。静中见一人立在面前,此乃眼识幻影,话头一照即了。不加了知,一心在功夫上,自不会恐怖。总之不管凡圣好坏境界,一心盯住话头上,知心外无法,自心本无一物,自心是佛,勇猛精进,自然消除干扰。把唯心的道理,心外无法,常常对照,亦有帮助,一切不惧,正知、正见、正念,向前自然一正压百邪。对于持咒,一切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一知即了,不加分别,如有境界求归依者,在用功时一概不睬它,因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象虚老等为鬼神归依,都是悟后所作事。”

  佛曰:“当处禅那,觉悟无惑。”(笔者曰:冤家报复,恶意诽谤或陷害,不能生报复心,应生诚敬心,忏悔心。佛看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过去父母。真正能作到这一点,扩大我们的胸怀,增强大悲心,减少了对造业众生看不惯而生烦恼。我们的愿力、菩提心、大悲心要与佛菩萨相通,所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也。)憨山大师说:功夫用到极处,有一种烦恼非常猛利翻出,此时觉照要快,不被它转,一念觉破,便得无限轻安。又说功夫用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无可奈何,非常难受。这是八识田中业识种子翻出,要念楞严咒心(摩诃悉怛多般怛啰)加持度过难关。上述二种境界都是被功夫逼迫出来的。

  (笔者一出家没拜师父即住洞,连洞门都没有,晚上月亮照床上以为天亮,实才夜间十二点。睡不着,用呼吸念佛,后来不知何时心净下来而睡觉。那时每听到鸟叫而起床,害怕也靠念佛号。初出家什么道理不懂,有时听到老虎在虚空叫也不理它。后来声音从地面外伽蓝菩萨处叫上来,一直叫到山弯里去,此时我的心没有一点恐怖,我认为生死是注定的,我若没欠它的命债,我想老虎也不会随便伤害人的。有一次两个木工和我一起睡,老虎刚叫,他二人害怕不敢睡,大家起来小便后,我说我不怕,我睡床外你俩睡里面,要吃我给它吃。其实到现在才知道这都是境界的考验。哪里有真老虎到空中叫呢?用功人不能一门深入而忘记对夙业的忏悔。笔者曾因功底不够,里路不明,闭关吃过不少苦头,烦恼魔干扰,内心翻出烦恼,特别猛利,根基不够会出偏。病魔干扰,蛔虫在胃部串动而大吐血,以为是胃病。头一次大痛,念观音菩萨,就不痛了。过一个多月又大痛,用米糖作药引,未想虫喜甜食,差点送命。知道是蛔虫后不吃杀虫药,知道冤家扰乱,乃念十卷《金刚经》超度蛔虫,让它自己出来。(楞严经云:虫萬蜊鬼地狱果报满后,生于世间多为蛔虫。)过了一年后果然蛔虫排出,打开裤腿,放出蛔虫,给它归依念心经、大悲咒、往生咒后埋掉。(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愿汝脱离苦处早生人道,发菩提心,早成佛道广度众生。)第二次念观音菩萨因产生疑念,心想可能不会感应,真的不会感应。念观音菩萨不能生疑念,求天天又高,入地地无门,无可奈何。奉劝天下修行人,住山闭关要观察自己的根基、体力、胆量、功底定力以及知见理路等,是否明了可行。我师兄问我,人生难得,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拿来开玩笑呀!我说我已考虑好了。“有道友对我说,我闭关未总结什么经验,估计若不怕内魔外魔病魔烦恼魔干扰,知见正确理路明了,有定力,愿吃苦就可以闭关了。”若要达到四个不怕须要上等根基和甚深功底方可也。古今有许多人盲修瞎练住山闭关出毛病。用功人有人魔、外魔、鬼神等考验或破坏,也有菩萨考验定力。笔者有一次去寺里挂单,天又暗了,人又疲劳肚子饿,恨不得能马上挂单休息,可是不但不给挂单,反而被当家师骂一顿。笔者当时觉照力很快,晓得这是反面善知识的考验,马上一回观返照,当下身心清凉自在。再一心想,真修行人韦驮菩萨会帮忙吧,结果过了一会,当家师叫知客给我安排了。类似情况见过几次也。修道人必须利用顺逆境界来磨练自己,增强忍辱与定力,刀不磨不利也。终南山有的地方跳蚤特别多,有一段时间被咬的哭笑不得:我说观世音菩萨,我受不了呀!当下身心清凉,跳蚤也没有了。有个老修行在终南山虚老茅蓬住,晚上现一境界高大可怕,它说我是水神,当年归依过虚老,考验一下你的定力如何。)古德说:“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密参首座云:“此偈之意指示学人不要着境,因功夫未到大澈大悟,所有的显现不出空有、凡圣、顺逆、光明等境界,因功夫得力,逼使八识田中业识种子翻出。识之是幻境,一概不管,单单提起话头,在不明白处疑去,如用念佛是谁,就在谁字上一拶,如金刚王宝剑,佛魔皆挥,自然识神防碍不到你。佛性于识神的差别,一是有分别是识神,二是无分别是佛性。古人说: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总的来说,不论什么好坏境界,一落分别,就是识神。一切不着,自然无事。以不离话头为标准,这个“谁”字疑情,直接送你到家,自然不落识神。没有到大澈大悟,打破八识窠臼之前,所有显现,不出善恶、凡圣、顺逆的境界,皆是识神所变现,切不可认以为真,当作主人翁。所现境界不出空有、不生不灭,光明及种种圣境,切不可认以为真,因功夫得力逼八识田中种子千变万化,这就是识神变现。(于五十种阴魔相似)”

  (笔者曰:为什么说话头能破一切法,离一切相呢?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妄想分别执着,则种种差别相也就起来了,因为动一个念头就有一个相,不动念头即没有相,外来的幻化境界也如此。如果你提话头起疑情,把当下一念妄想执着心离开了,那么一切法也就自然不可得。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什么叫离一切相呢?有念即有相,无念即无相,鬼神也看不见。提起话头,如如不动,当下无生,所以一切相也自然而然离开——话头恳切,自然离开心意识。讲一公案证实参究话头离一切相的道理。五台山碧山寺金碧峰禅师作方丈,皇帝赐给他一个紫金钵,很珍贵。有一天阎王派一小鬼来抓他,到处找不到。小鬼问监斋菩萨,金碧峰禅师哪里去了?告之在房间坐禅,你怎么找不到呢?我教你一个办法,他最爱那个紫金钵,每天他都供一钵水在佛前,你去敲响它即可。果然师闻声动了念头,这念头一动,无常鬼就看到了,铁链过去咔一声就套住了,师晓得给无常鬼抓住了。后来师对无常鬼说:我做方丈,寺里的事都没安排,接法人也没选择,麻烦你给阎王老子说,过七天后再来找我,我把事情安排好了跟你去。无常鬼信其言放了他。师明白缘由,待无常鬼走后,即把紫金钵摔破,不再为心里有这一念爱好放不下而挂念。不动念,鬼神看不见,师于是七天七夜大精进,一念精进超百劫,七天后开悟了,因他功夫已到开悟边缘,所以再加一把火精进一下悟道了。在墙上写了几句话:“若要抓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若能锁得虚空住,再来抓我金碧峰。”这时他已经转识成智,证到空性。我们的佛性犹如虚空,没有形相,一尘不染,寸丝不挂,得大自在,七天后鬼神再也找不到了。生死由自己掌握,要走就走,缘未尽可以多住世度众生。后来无常鬼回去报告阎罗王,阎王恭敬合掌道:“又出了一尊活佛呀!我将来还要靠他度呢!”念头动起来,比现在电波的速度还快,起心动念,法界众生都会看到,不要以为做坏事别人不知道。)

  (笔者曰:对于初用功人,不要盲目精进,盲目精进容易出毛病。因为你没有打好基础,身心不纯熟,所以一定要依止善知识,他有实践经验,不会给你带错路。修行要有耐心,吃苦耐劳,修适当苦行磨练身心,提高坚强毅力,才能适应忍受路途中的困境,但不修无益苦行,伤害身体。)宣化上人曰:“修道人不要把身体看得太重,否则成为修道障碍。”参话头不能用力提,用力提容易把火气提起来。腿子痛得厉害也容易上火,火气上来五心烦燥,坐立不安,舌尖有红点,简单方法,白糖开水,加一半凉水,再加念几遍大悲咒,乃至各种退火药等。有一初参人,话头提太紧,心火上来不能睡,很急燥,又不知怎么办好?我到那里挂单,泡了一碗白糖凉开水加念大悲咒给他喝,叫他万缘放下,全身放松,不提功夫,不要管能不能睡。他休息半小时起来后,即觉身心自在安乐。若没有用此办法调和,即将会出偏差。也有人火气过大,一时用药退不下去,观寒冰从耳朵进,由两手排出,再观从头顶下到丹田(小腹),经两腿从脚底排出,火气即退也,但须有观照力。药物黄连上清丸和各种退火药,退上焦火甚好。所谓走火入魔,是心火过大以后,眼膜底下有一层黄膜,容易现幻化境界,如果不明道理,作不了主,即易出偏差。持咒太紧也容易上火,有一人大悲咒念得太快,心火很大,咒停不下来而大哭,即悲魔入体。由于他不懂道理,又练气功,后来出大偏差满山跑。以前有一比丘尼不善用心,猛提话头,把心火提起来,三天三夜不能吃不能睡。一天她在早课香时,看到大圣紧那罗王菩萨,金光闪闪的站在她面前,别人看不见。因她火气过大,眼睛花了,作不了主,致使她骂人“吃了今天饭会下地狱”。被人打后,大哭大啼,躺在路上没人敢理她。这时不能刺激她,刺激她是火上加油。后来余用同样方法,在众人帮忙下让她喝大悲咒水加白糖水、并叫医生针灸排火气,以后即平安无事。因此,出了偏差的人,如能及时掌握正确方法给予解救,一般不至心意大乱,时拖过久则难治理矣。

  密参云:大彻大悟人生常寂光净土,心净佛土净,禅净不分家。全妄即真,真妄不二。初下手用功者,用“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究竟是谁”,佛是哪个念的?以此作话头初步参,较容易得力。老参用如猫捕鼠之势参究。细心功夫的人妄想淡薄,话头能拖得长,站得久。用功初下手的人,对参话头,要不紧不松,不急不忙。只要话头恳切,妄想自然站不住。“猛利禅”大根机人用之容易得力,中下根人用之容易得病。“太平禅”话头似有似无,不易进步。有一种功夫住静,爱静怕动,是一种大病。参话头人不要怕动,功夫要达到动静一如。静中功夫到动中去应用,能静不能动不是真功夫。参禅人要善巧调和,太紧时要放松一点。但不可太松驰;太松则抵挡不了妄想。话头似有似无,觉得如是应加紧话头。话头恳切,妄想自然站不住。好坏境界都不住,不管什么境界都不去分别它,妄想自然不起,但不能离开话头。轻安境界来时,功夫放松,倘若贪著禅味,贪着四禅八定,时间久了会失功夫。密参首座说,他以前在金山寺出现一个境界,坐时现前,睡觉时也现前。因为打完禅七接着打水陆,见了地狱图印到心里去了,知道是妄想,是假的,用空观等方法都排除不了,很烦恼,这也是业力。问来果老和尚他还不相信,说哪有那回事。后来到云居山亲近虚老,一说此事,虚老便笑。原来虚老也见过。虚老说还是不理它,但须要相当长时间不理它,才能慢慢地消失掉。如果自己或他人在路途上遇到顽固境界,想急于排除,而一时又排除不了,便会妄想丛生,火上加油。此时应不取不舍,专提话头,或念佛持咒,真心忏悔,以降伏内心分别妄想执著。由于各人业力不同,路途上所遭遇境界也不同,不可不慎!临济祖师说:“汝等诸人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赤肉团心上,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汝等为何不知”。离开了妄想执着,本性自然现前,念头一动就是凡圣十法界。十法界即在当下一念心,用功人应当时刻观照当下一念,前面一念心迷即是凡夫,后面一念心觉即是佛。观察自己哪些方面对修行不利,应克服改正。境界虽多,不出顺逆二境。三业清净佛出世,三业污染佛涅槃,自性佛见不到了。修道最慎重是口业,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中峰国师云:“每说一句话,观察与道相应否?于人有害否?于已有利否?观察自己那一业重,于贪、嗔、痴、贡高我慢等心,一一审察,痛哭流涕忏悔,求佛加被。”

  密参云:参禅用功久后,无昏沉妄想,身心轻安,久而久之,更加轻安,定境现前,头上身上有光明,鬼神看见生恭敬心,礼拜即得超升。疑情现前,没有相,鬼神看不见。参禅人不怕妄想,不排除妄想,只提话头。参禅不怕妄想多,只知妄想起于何。(笔者曰:佛在世时,有一比丘由于理路不明,功夫到四禅认为是证四果罗汉,生四禅天,定力退后谤法堕落,可见理路不明之危害也。)

  (修无想定的人,生到无想天,寿命八万大劫,定力退后,谤法堕落。他以为已证涅槃,不会堕落。然为什么不能出三界?乃因贪着禅味,没有离开心意识参。在心地上参究话头。参禅人最要紧是疑情。重烦恼来时,要猛提话头,用“念佛是谁”“到底是谁”等……。境界现前,提话头于境界分开,谁字乃是细心功夫,离开话头是岔路。行人若知道道理虽多,却不能回归自心所用,空谈般若,反而有过,此乃所知障也。人皆知有身心世界,但执我见太重,每有执着好境界而贪爱之,逢不相应环境,便身心不安,五心烦燥,障道不能前进。由于过去生中有修外道法,今修正行而起障道,应生惭愧心忏悔。有的人看别人不倒单,他也想不倒单,殊不知人家不倒单,身心清凉自在,一夜在不觉间即过去,有的人勉强不倒单而致病。如果不倒单,白天身心清凉,没有昏沉,才是功夫相应,如夜不睡白天心里烦躁不安,此乃用功过度,把识心提起来了,应当万缘放下休息,等身心恢复平静后再用功,否则易出偏差。有的人用心过度,火气上升,要给他浓茶喝,或各种退火药,切不可以说他着魔,如若此说,会使人伤身失命,由于此时他有怖畏心。)

  古来有智者造业,被人指教,当下回头,返照忏悔,不会再造恶业。愚痴人造小恶而不肯改正,一错再错,坚持到底,受大果报也。然尽管有智者造业能当下返照,却少不了勇猛精进,真心忏悔改过,方得超越。罪性本空,须要大乘根性与勇猛精进力,所以古代也有还俗和尚开悟也。

  ●六种邪见:(1)妄认六道是本来有而不可灭。(2)妄认六道是性真而不须灭。(3)妄认六道是唯心而无定处。(4)妄认六道有定处而非唯心现。(5)妄认业性即空而不受报。(6)妄认业障有实而不可转。顺习:依惑起业、变流、随业受报。

  密参云:见到境界不动心,在定中见到任何善恶境界不能有畏爱之心。看话头贵在起疑情,话头站不久要多提,但不要太快,有时功夫得力,八识田中突然现出幻境,有的是往昔生中冤亲债主影子在八识中,被功夫反照现出,只要识破它,提起正念或本参话头即灭。

  ●住处要具足四缘:地缘、人缘、饭缘、法缘。有境界如执着它,不是生欢喜,就是生恐怖。古德云:任你千变万化,老僧不理不睬。佛出于世,为开示众生入佛知见,为的是了生死,不可世智辩聪,将一些诡辩杂谈当作佛之知见。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打坐闭目现境界,打开眼睛即无。若还有幻境,再闭起眼睛,一心盯住在话头上,不分别它自然消失。现好境界,如起贪心也会上当,魔也可以变佛菩萨形相。现恶境界,则生恐怖,想排除,越排除越多。要知一切唯心所现,心中如没有贪嗔痴,则无此境界,过去生中如没有造恶业,即没有此境界。功夫用不上而有种种障碍,或多病等等,此时应读诵《金刚经》,忏悔宿业。参禅人一法不立,无论任何善恶境界现前不理它,彻底放下,单提本参话头或佛号。心细下来如果没有疑情,容易现境界,要识破它,一切境界都是八识田中所现种子,八识田中一切幻化影子要空掉它才能开悟。

  功夫用到身心轻安时,话头放松了,贪着静境,境界则乘机而入,功夫不得力。住着静境,出现任何善恶境界,只要不取不着不排除,照顾话头,或专念佛号等,一般不会有何问题。要知道功夫得力而现境界,一般境界,把眼睛睁开即灭。得少为足,功夫到了有点小受用,不落昏沉妄想,即放松,以后会退。有小神通也容易住,一住即是障碍。自性神通妙用本来具足,只因妄想执着遮盖,不能现前受用。对一切境界不生欢喜心,不要厌离它,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有的人有点小受用就放松了,得少为足。有的人有境界不肯给人讲,时间久了会出毛病。“有心功夫”有时得力,有时不得力,须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到“无心功夫”。无心是没有杂念心,八识田中还有微细习气妄念翻出,还须精进加功。从散乱心到有心,由有心到无心,再前进,即有到家机会。但“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还隔一重关”。妄想识破它就没有力量了。要有智慧,离开心意识参,了知为心,思量为意,不离开心意识参,修一切法都是有为法。离开妄想境界,念佛是谁?只要用它自然离开心意识。达摩祖师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念起不随转,能转一切业,恶念起来,急提话头或佛号。造业堕落只因一念之差也。念头起来提话头,六根对六尘起憎爱,乃生死根本。境界本来是假的,你若执着它,即变成真的。修行路上的一切顺逆境界,都是八识田中幻化影子变现出来的,所以说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所现,不取不舍也不排除,也不取着。参禅用功有进步,或得好境界,生欢喜心,即是着我见,即是我法二执。得之于心,用之于手,一切语言文字乃是标指月,只能意会,不以言说,不能执着在语言文字上。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书不要看太杂,用功也不要太杂,贵在一门深入。虚老曰:“你参禅就一个话头参到底,念佛就一句佛号念到底,持咒就一个咒语持到底”。不要贪太多,不要贪这个咒也好,那个咒也好,样样都好,不说贪婪,也是分心之举。直心是道场,我们的心要非常的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内心有一丝一毫的贪心就背道而驰了。

  (笔者曰:你不知道具备什么样功夫才能悟入,小悟与大悟境界等,最好不要随意说你开悟。经云:未悟言悟,未证言证,未得言得,犯大妄语。柏林禅寺明海法师讲,不知道什么是开悟而说自己已开悟的,是增上慢,明知自己没悟而为名闻利养说开悟的是大妄语。《楞严经》开示:“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密参云: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过去许多人出毛病,多出在轻安,贪着轻安,贪好过,即是欲界生死。身心暂时休歇,轻安自在,话头忘记提,不求进步,住在无事甲里,久后退失功夫,现境界出毛病。欲界生死,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不可贪,心里想用功,习气毛病不能改,又如何能把功夫用上去?无论轻安烦恼境界,都不能住,只顾话头。色界境界在色相光明,不贪光明色相。用功人静中光明贪着它,不觉身心世界,空空洞洞。要空掉放下,保持话头;用功路头不搞清楚,仍然是生死,空、乐、明三种境界打不过去,仍然还是生死。也不求光明,不求空、乐、明,一切时都不离话头,离开话头都是岔路。空即空境,乐即禅乐,明是光明。功夫要检点,不要被境界转,转则生死不易了。如若住空,即堕空无边天,一切都不能著。路头上差别境界,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以为自己有深功夫,但要知深功夫有深功夫的障碍。古德云:“道高方知魔盛。”(圣严法师说:“禅七期间打坐固然是重要的,如果是心浮气躁,烦闷不耐之时,便令其拜佛,或令慢步经行。若因连续用功,以致心力不继之时,应令开枕睡觉。心散意乱而无法进入修行的情况之时,往往用礼拜、忏悔、发愿、唱诵等方法,使得行者的心向下沉,再向下沉,唯有安定,始见修行的效果。”)(笔者曰:这种调身对治法甚为重要,有的修行人由于不懂调身对治法,功夫无法进展,乃至怪业障深重等,有的是业障干扰,有的是理路不明,不亲近善知识。无心功夫向前一步,真疑现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疑情中。)

  住茅蓬诵大悲咒水,边念边洒四周围,诵经回向冤亲债主。诵阅时,先静坐五分钟,然后从始至终,不分别经义,一字一字向下诵。要明白念咒不能有分别心嗔恨心,如有此二心,持咒即不灵。(笔者曰:有一个人闭关,护关人走后,心里一直不安,也不懂得念大悲咒水喝,后现境界,一妇女白头发,说前生是他老婆,他就恐怖了。参禅者说:“你若是不走,我念楞严咒把你化成水。”它本来是幻化的,不可能用咒化成水。起了嗔恨心,讲了这话以后,哄咚一声,那个境界也不见了,关也就闭不下去了。他不懂降伏自心的缘故,不管它说什么,不理它,照顾自己功夫要紧。真正有定力的人不会害怕,害怕也是妄想,就是突然间受惊一下,话头一提,心即定下。要懂道理,胆量要大,作得了主,把持得住。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