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

  释理信

  佛教认为,人们苦与乐的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更不是由环境所决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面对环境的心态。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也就是说,良好的心态是自己幸福人生的主人,是构建和谐的关键。

  因此,佛教修行的主旨是要做到“境随心转,得大自在”。心为主宰,心能转境,而不为境所转,即心态的转换变化决定了一个人的烦恼与快乐,而不应随时着身外之物的转变而影响一个人的情绪。

  人们若能领悟到“境随心转”,的境界,即使处逆境,也能心得处自在。从佛陀一生的事迹中,我们能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佛是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其实不然,他是人而不是神,他生活在人间,他的一生也有很多的无奈和困难。在他六年月日参学苦修期间,就恶缘不断。后来,越接近成道,受到考验越多。就连佛陀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之后,令他“头痛”的人和事也从未间断过。例如:六群比丘因不按常规行事,惹来他人的非议和指责,给佛陀制造了不少麻烦;有些外道因为心怀嫉妒与憎恨,在大众集会上辱骂佛陀,还误导民众令佛陀和第子们曾经有三个月的时间没有人供养,以到他们只好靠吃马麦艰难度日。在佛陀晚年,他的堂第——提婆达多。曾经屡次想谋害佛陀,以夺取僧团的领导权。还有,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国。因为受到乔萨罗国琉璃王的入侵而遭遇灭族的大灾难……面对种种的困境,佛陀的心中生起烦恼,产生痛苦了吗?没有,如果有的话,他便不能成为天上人间都尊敬的佛了。

  身外有麻烦,心中不烦恼,这才是佛陀教导人们的处事之道。普通人心随境转,有时即使是做善事,也可能会带来无穷的烦恼。有智慧的人则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别人的误解看成是自我磨练心智、升华人格的机会,于一念间,化烦恼为菩提,转凡心成圣心。

  总之,一个人,只要您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即使是佛,在他的身边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令人烦恼的人和事。不同的地方是在于面对困境和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智慧。。这就是一颗看透人间百态、洞悉缘生缘灭的平常心。如果人人能做到“境随心转”,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世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成败得失;去对待生活,去服务社会,人生怎能不美好?又何愁社会不会和谐呢?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