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静谧与寂照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静谧与寂照

   静谧与寂照—一海涛辑

  1.当你与内在寂照失去了连系,你便与自己失去了连系。当你与自己失去了连系,你便在这世界中丢失了自己。

  2.你内心最深处的自我感,对于「我是谁」的认知,与寂照是密不可分的。寂照即是远比名称或肉体形相更为底层的「我本是」。

  3.寂照是你的本质天性,它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内在空间或察觉知晓的能力。因为有它,你对本页文字才能感知,并转为种种念头。没有这觉晓能力,也就没有了感觉、思考,甚至世界。

  4.你就是那个觉性——只是化装成人的形相出现。

  5.内在思维的嘈杂与外界的喧嚣是等量齐观的;内在的寂照与外界的静谧也是如此。

  6.无论何时,当你的周遭有那丝静谧时,倾听它——仅只觉察它、关注它。倾听这丝静谧,将唤醒你内在的寂照,因为唯有透过寂照,你才能觉察到那丝静谧。

  7.在你留意身边那丝静谧时,注意,那一刻你并没有在进行思考。你在觉察,但没有在思考。

  8.一旦你开始觉察到静谧,你便立即进入了内在寂止的警醒状态,你「临在」了,同时你也跨出了人类数千年来的集体制约。

  9.凝视一棵树、一朵花、一株植物,让觉察停留在那里。它们是如此的寂静,如此深刻地根植于本体之上,让大自然来教导你何谓「寂照」吧!

  10.当你凝视着一棵树,并感知其寂照之际,你自己也将变得静寂,你与那树将在极深处产生连结。当你处于寂照之中,并透过寂照去感知一切事物时,你将感觉与感知对象合而为一;这种与万物一体的感觉,就是真爱。

  11.要寻觅寂照,静谧可以帮得上忙,但并不是非它不可。即使众声喧哗,你依然可以觉察到那嘈杂下的寂照,觉察到那噪音生起之空间,那里是你内在的纯然觉性,即觉识所在之空间。

  12.你将觉察到觉性是你所有感官知觉与念头的背景,而能够有此觉察,就是内在寂照的生起。

  静谧与寂照—二海涛辑

  1.静谧可以帮你找到寂照,扰人的噪音一样也可以。怎么说呢?只要你能把对噪音的那份抗拒放下,接纳噪音就是噪音,这份接纳就会把你带进内在平和之境——寂照。

  2.任何时候,当你全然地接纳当下的如实状态,不管出现的是什么样的情况,你都能够平心静气。

  3.请留意间隙,譬如两个念头之间的空白,或一段对话之中语词短暂的静默,钢琴或长笛演奏时音符之间的休止,乃至于是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

  4.当你注意到这些间隙时,觉察到「什么」将仅只是觉察。无形、无相的纯然觉识层面将从你内在生起,取代了你原本对于「形相」的认同。

  5.真正的本智是默默在运行的。在寂照中,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力。

  6.难道寂照就只是无声、无物吗?不,它是本智本身——它是藏在万相之下的觉识,所以,它怎能与真正的你有所分离呢?你所认为的这个有形有相的你,也是源自于它、仰赖着它才得以存在。它也是所有星系、草叶、花朵、树木、鸟禽与万相的本质。

  7.寂照是这个世上唯一不具形相的「东西」,事实上,它也不是「东西」,它不属于这个世界。

  8.当你在寂照中凝视着一棵树或一个人时,是谁在观看呢?是某个比你这个人更为深沉的什么在观看,是觉识在观看它的创作。

  9.《圣经.创世记》中提及,上帝创造了世界,并「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当你透过寂照观看而不起念头时,你所看见的正是神所看见的那个「好」。

  10.你需要更多的知识吗?更多的资讯、更快速的电脑、更多的科学或知性分析,可以拯救世界吗?此时此刻,人类此刻最需要难道不是智慧吗?

  11.但什么是智慧?何处可以找到它?智慧随着静观寂照的能力一起出现,只要保持寂照,单纯地看和听,便足以启动你内在那无概念的本智。且让寂照导引你的一言一行吧!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