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我们跟「三宝」的关系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我们跟「三宝」的关系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一 海涛 辑
1.「三宝」指的是佛、法、僧。
一、「佛」是指把心灵所有的污秽都清干净的人。
(一)所谓心灵污秽,指的是:烦恼、负面情绪、引起烦恼与负面情绪的原因、由烦恼及负面情绪所产生的业力,以及烦恼与负面情绪所产生的污点。
(二)佛陀拥有所有好的特质,例如无偏私的爱和慈悲、深远的智慧,以及善巧地引导人的方法。
二、「法」是防止我们遭受困难、痛苦的措施,包括佛陀的教导,以及依照教导修行而产生对我们有益的精神状态。
三、「僧」是指那些对实相有直接体验、不受概念局限并且了悟的人。僧也可以指依佛陀教导而修行的团体,不过这是传统上对「僧宝」的说法,并不是我们皈依时的对象(意指皈依的僧宝应以前者为对象,而不是后者对僧宝的说法)。
2.我们与三宝的关系,可比拟为病人寻求医生、药品及护士们的帮忙。
一、日常生活中,我们因各种不满足的境况而受苦,佛陀就像一位医生,正确诊断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给予我们适合的药品;
二、佛法就像是能够根治我们病症与病因的药物,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三、由于僧在佛道上帮助我们,就像协助我们服药的护士一样。
3.「皈依」的意思是:全心全意地依靠三宝,以此激励、指导我们的生活,趋向积极、有益的方向。
4.皈依并非表示消极被动地躲在佛、法、僧三宝的庇护下;皈依是积极主动的按照三宝所指示的方向去做,因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5.皈依时,皈依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向,谁要引导他,谁是这条路上的同行伴侣。因此,皈依消除了由于对心灵之路不确定而生的犹豫不决与困扰。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二 海涛 辑
1.有些人对灵性的追求如逛橱窗一样:星期一用水晶,星期二用灵媒,星期三做印度教的冥想,星期四做哈达派瑜伽,星期五学全体性治疗,星期六做佛教的禅修,星期天就用塔罗牌。他们学了很多也懂得很多,但是贪着、愤怒及封闭的心胸并没改变多少。
2.皈依就是对我们要走的主要道路做清楚的抉择。即使没有皈依成为佛教徒,还是可以照着佛陀的教导去修行,仍然能够从中获益。
3.一定要是佛教徒才能修习佛陀的教法吗?不一定。佛陀给予我们很宽广的教授,如果某部分的教授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好,解决我们的困难,使我们更富有同情心,我们当然可以修习这些教授,并没有必要称自己是佛教徒。
4.佛陀教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我们,藉由修习某部分的教授,让我们与他人更能和平相处,这才是重点所在。
5.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认识佛陀,如从历史角度来看佛陀、把佛陀观想为觉悟的心灵,或者视佛陀为心中圆满成熟的佛陀本质的显现。
6.经由修行,我们可以净化烦恼、染污、障蔽,滋润我们本来具有的、美好的、潜在的种子,每个生命体都能成为佛陀。
7.历史上所说的佛陀,是一个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人,已净除心灵上所有的污秽,并发展出一切潜能。任何众生只要做到和佛陀一样,也可以被认许为佛陀。所以,佛陀有很多,而不只一个。
8.另一种方式是把一个特定的佛陀或佛教的本尊,看成是觉悟的心灵,只是为了能和我们沟通,所以显露出个别的特定形相。
9.还有一种方式是把佛陀或任何一个本尊看成是我们以后成佛的模样,也就是当我们净除了所有心灵上的污秽,并发展了一切潜力时所呈现的模样。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三 海涛 辑
◎认识化现的佛陀
1.另一个了解佛陀的方式是:把佛陀想成是一种觉悟的心灵,藉由各种不同的佛、本尊的形貌显现出来。
2.佛陀遍知一切,对所有的存在现象了如指掌,他们全然地发展智慧与慈悲,因而消除了所有的蔽障,成就了遍知一切的能力。
3.因为我们的心是有蔽障的,所以无法和佛陀全知的心直接沟通。佛陀为了实现希望所有众生都觉悟这个最至心的愿望,必须能够跟我们沟通,因此他们须呈现有形体的样子。
4.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把佛陀视为一个已开悟的生命体,他化现为王子的形相来教导我们。
5.但是如果佛陀已开悟解脱,为什么又转生为人呢?佛陀不是像一般人一样,是由烦恼、染污行为(业力)所控制而再生转世,佛陀已净除了内心由烦恼、业力所造成的染浊,他能够出现在这世间,是由于心中慈悲的愿力之故。
6.同样的,高层次的菩萨们——为了利益众生而持续、热切地想要成佛者——也是自愿转世再生,但不像凡夫因出于无知而轮回,菩萨们是出于慈悲,为了度化众生而轮回生死。
7.当我们把佛陀想成是一种化现,就不会强调佛陀的性格,而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人为形体的全知心灵的特质上。这是以比较抽象的方式来了解认识佛陀,所以比较需多花点心力。
8.同样的道理,各种证悟的本尊也可以看成是全知心灵特质的化现。如果所有证悟者都有相同的觉悟,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本尊呢?因为每一本尊的外貌形相都强调凡夫不同层面的性格,并且要与那特定层面的性格连线。
9.这说明了佛陀的善巧方便,以及他依每个人不同的倾向而个别指导的能力,例如,观音菩萨化现的是所有佛陀中的慈悲精神。虽然观音菩萨拥有跟其他佛等同的智慧与慈悲,然而他特别偏重在慈悲精神的化现。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四 海涛 辑
1.我们没有办法用眼睛看到觉悟的慈悲精神,如果要在形相上显露出来,该是什么样子呢?就像艺术家藉由图象表达自己,菩萨们也藉由观音菩萨的形相,象征性地表达他们的慈悲。
2.有些图画中,观音菩萨是白色的,并且有千只手。白色表示纯洁清净,意指藉由慈悲可使自我净化。千手中,每只手掌都有一只眼睛,表示菩萨以全然无私的慈悲注视着所有众生,并对所有众生援之以手。至于观音菩萨的身体则代表慈悲本身。
3.依着这样的形体来观想慈悲,我们就能以超乎语言、象征性的方式与慈悲沟通。
4.文殊师利菩萨是所有佛陀中智慧的化身,他有着和佛陀一样的了悟。在某些法门的经典寄载,文殊菩萨被描绘成金黄色,手持火剑和一朵莲花,莲花上放置文殊菩萨的「圆满智慧咒」,这样的形相是内在智慧的象征。
5.金黄色代表智慧,因为它照亮内心,恰似太阳的金光照亮整个大地。手持圆满智慧咒说明若要开发智慧,我们必须对这个咒的涵义加以研读、思维并禅修。剑代表智慧的作用如剑一般锋利,可以截断无知。
6.藉由禅修观想文殊菩萨,我们会得到佛陀的特质,尤其在智慧方面。
7.观音菩萨有时被描绘为男身,有时却是女身。觉悟的心灵是超越男女的,各种不同的形体其实只是一种化现的方式,是为了要与我们这种需要形相的凡夫沟通之故。
8.一个觉悟者可以化现为各式各样的形相。就如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9.虽然有这些不同的化现,然而佛陀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智慧与慈悲的全知、极乐的心灵。
10.所有的佛陀与本尊也都一样,他们都有相同的本质。他们只是化现为不同的外在形体,这样才能够跟我们以各种方式沟通。
我们跟「三宝」的关系—五 海涛 辑
1.同样的一团陶土,有人做成锅子,有人做成瓶子,有人做成盘子,也有人做成小雕像,这些东西的本质都一样,都是陶土,然而它们因形状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
2.同样的,所有的佛陀和本尊的本质都是慈悲智慧的极乐、全知心灵,由此本质化现为各种形体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3.因此当我们想要开展慈悲的精神时,修行就会偏重对于观音菩萨的禅修;当我们的心迟钝懒散,就会偏重文殊菩萨(智慧佛)的修行。
4.所有的佛菩萨都有同等的觉悟,只是各有各的特色。
◎我们将修成的佛陀
1.了解佛陀的第三个方式是:佛陀是我们心中圆满、成熟的佛陀本质(即佛性)的显现。
2.所有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因为所有众生的心灵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目前这心灵被烦恼、负面情绪、污染的行为(业力)所蔽障。
3.经由不断的修行,我们可以从心中拿掉这些污秽,并且滋润本来具有的、美好的、潜在的种子(指佛性)。只要完成心灵的净化与成长过程,每个生命体都能成为佛陀。
4.这是佛教的独特之处,因为大部分的宗教在讲到凡夫与圣人之间,多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然而佛陀却说一切众生都有完全觉悟的可能性,只要修行和引发想要觉悟的动机。
5.因此,已经有许多众生成佛了,而我们也能成为其中之一。
6.当我们观想着佛陀或本尊时,想着他或她是我们未来即将成就的佛,就是在佛陀完全发展成的形体中,想象着我们潜在的佛性。想着未来,我们将会走完觉悟之路。
7.借着在当下想象未来,我们一再地肯定自己潜在的美德。这个未来我们即将成为的佛陀,才是真正能让我们免于受苦的防护,因为成了佛,我们就消除了目前不满足状况的原因。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