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藏慧法师访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藏慧法师访谈

   藏慧法师访谈

  澳洲悉尼华藏寺住持藏慧法师是首个前往澳洲弘法的师父,他把佛教的普遍化,落实在澳洲社会里。

  我与师父曾有过一席饭,期间,进行了三回合的重点访谈。

  问:请问师父为何发愿留洋,要到“佛教沙漠”的澳洲弘法?

  答:要弘扬佛法,绝对不能忽略整个世界。我为何出走?至今,仍觉得走得太慢,应该早一点,早一点还年轻,记忆尚好,可以学得一口流利英语,那就不得了了,将可以度更多西方人。佛教要国际化,语言是第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较少有机会接触汉传佛教,反而有更多机会与藏传、南传佛教接触?因为他们有英文的着作,培育了许多懂得说英语的弘法者,这是有关语言与人才的问题。

  我只能说,我们Marketing(市场)的人才太少了。因此,当初要去,是想佛教多么的好,既然它很好,理应要拿出来一道分享。我出身在台湾,初中就剃度,原本意愿是要到美国,可是签证难办,澳洲这里就较好,结果办一次就成功了。

  当时我去澳洲移民厅面试,对方问了3个问题:“出家几年、今年几岁、想住在澳洲多久?”那时我英文也笨笨的,他问我要住多久,我回答:“Forever!”(永久),结果一给就给了我永久居留证。

  问:到了那里,师父如何一步一脚印开拓当地的佛教事业?

  答:一开始,澳洲人较少接触佛教,佛堂还没盖就跟当地政府在打官司,许多人也反对。反对,是基于不了解,他们以为佛堂是舞龙舞狮、吵吵闹闹的,香要烧一大把,灰烬漫天,当地人很难接受!

  他们也不了解供奉出家人的意义,为了生活费用、为了日后的佛教事业,我们得各自分批赚钱,一些开计程车、一些在洗厕所。

  我在澳洲打的首份工作是在邮局里派信。他们干嘛会请我?当时澳洲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出家人,看到我奇形怪状,穿着这样的衣服……可是外国人很开明,你一块布条缠身都能接受,何况我穿得如此整齐,也不怪诞啦!

  开始我们在那儿做的就是租借餐厅讲道、为当时的越南难民教课等等……慢慢的,接受的人愈来愈多,当佛堂盖起来以后,信徒都来了。

  目前一些澳洲人犯了打老婆的粗暴行为,政府单位还会发派他到佛寺当义工,而2000年奥运会,我们也走入运动员群体,给他们进行辅导。

  我想,在澳洲30年的最大成就,是被当地政府肯定,有关佛教的普遍化,也落实在澳洲的社会。

  问:人们谈论世俗化与现代化的佛教,请问两者有何不同?

  答:现代化就是用新的说明方式、新的研究来对佛法加以诠释,而不是着重表面的物质享受。例如盖了一座雄伟的佛寺,以适应现代人的“习惯”或“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因此,世俗化的定义在于:“投好”、“讨好”世间人们各种奢侈需要,利用它让大家因此都能接受它,而不去排斥它。

  问:那么日前佛教团体的世俗化是不是日益严重,有哪方面需要纠正的?

  答:世俗化是否严重,我想……我跑的佛寺不多,要纠正?你们跑佛寺比我还多,感受肯定比我深。或许,你可以感受那座Building(建筑物)给你的感觉,它让你觉得像住在Hotel里,除了Hotel以外,还给了你怎样的讯息?这样,可以分辨出现代化或者是世俗化了。

  问:一些世俗化较强的佛教团体,法师认为他们是不是同时也做到弘法的工作?

  答:因为我看不到,我无法晓得,只能说除非你住在里头久了,从他们的各项活动、教育里就可观察出。

  问:世俗化会否会影响佛教教育的意义?是人在影响,或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答:你也是人,对吧?那肯定是人在影响,并非我们认为。

  问:现代人会认为佛寺盖得大,师父法力就高?对吗?

  答:哈……,对啊,他法力很高,不然怎样盖雄伟的佛寺呢?那要很多钱的。问题是,盖得大,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各方面,有多少成果?这必须认真的去考量。所以讲到盖佛寺,我认为是要有实际的需要才去做,当初我盖佛寺,是基于澳洲没有才盖建的,盖建的最主要原因是要有个“根”去推动当地佛法。

  那要不要盖得庞大?澳洲人口不及2千万,你盖一座宏伟的佛寺,由谁来照顾?扫地、擦玻璃都成问题了。从经济学来说,这不够经济化。盖佛寺的目的主要是要弘扬佛法,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有心学佛者潜修!或许有人说,一年有两次法会,届时会有一千多人来到,你就盖个能容纳一千多人的会场,可是一年365日,扣除两、三日后剩下的三百多日,该怎么办?

  滋养蚊子吗?那就太不经济了,也不需要。真正的需要是先衡量当地的人口、信徒有多少,和平常住多少人之后,才可以做衡量打算。否则,把钱都花在那里,还得去照顾它、管理它,到时还得忙着去找钱呢!

  找钱很辛苦,我们应该要懂得珍惜,善用这些经济来源来从事一些较为实际的需要,不必要求庞大的建筑物。

  至于小佛寺?我常说,把世界各地的佛寺都当成一座公园,公园里有大树也有小草,大树有威、小草有柔,我们大小通吃,根据个人福报因缘,就去那所佛寺吧!小寺庙也不要太自卑,应该更努力带出佛法的柔性,表达出最好的。

  问:据知一些“山头主义”佛寺出现占有信徒的现象,师父如何看待?

  答:简单的说,把佛寺当成企业化经营,即是信徒把佛寺占为己有。一些佛寺会办许多活动,让信徒疲于奔命,造成心理压力,信徒甚至会难过自问:“佛呀,我是跑错地方了吗?”我想,大家都不要这样,应该学习印顺导师与信徒之间的互相尊重,假如出现抢夺信徒的现象,我是绝对反对,要了解,信徒会来,全是因缘会合。

  问:师父对佛寺成为旅游景点有何看法?

  答:这也是好事。但是我自己盖佛寺,就不希望往这方面发展。我认为,一个佛寺应该是训练出家人、提供修行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如此之下,它就不应受到外界干扰,或让游客像参观动物园一般。

  问:现代人信仰“新式主义佛法”,在乎的反而是获得大师的拥抱与加持。记得曾经有一位印度法师来到大马,为了获得一个拥抱,信徒们大排长龙。我们想“既得利益”的信仰心态,会是一种迷失吗?

  答:对于弘扬佛法的我们而言,第一个反应是,世间有太多可怜的人。第二点,他们非常忙碌,希望在最短时间里解决问题,乃至算抱你一下,能否解决问题、或者不能,都会想藉此一试。

  这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队排得这么长,证明世间很苦,苦难很多,有问题的更多人呀!首先,我们要肯定这点。

  第二,为什么一些出家人没把佛法弘扬出去,让世间人都受到影响,让他们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而不必四处盲目尝试,此时的问题,归咎于我们(出家人)的责任了。

  第三个同时又带给我们希望。啊,我们工作还是很多,人们既然不走入佛堂,我们就走出去。如此这般,才能称是现代佛教,而不是在于形式上的。

  问:为什么大师会说这些人都很苦?

  答:“苦”?佛教讲,一个人的苦、压力都是自我造成。为什么又是“难”?因为你本身就太爱自己,养成了一种自我爱惜的习惯,这很难破除的。

  问:师父,爱自己不好吗?

  答:当然很好,可是为了爱自己,自然会往外追求,往外追求难免产生失落感,然后与外间冲突、与外间争夺,因此社会的冲突,你欺我诈,自自然然就会被引发出来。

  所以我说的“爱”,是适可而止的“爱”,千万不要“太爱”,当中的“太”是很沉重的。

  问:如何适可而止的“爱”?

  答:“太爱”引起争乱、引发战争,因为你爱自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园,因此你的家就是“我所有”,维护你的“所有”,就得搏斗、付诸法律行动。这种爱我们称“自我的爱”。世间痛苦的根源都来自“自我的爱”。你自我的爱愈强,就会感受到愈强的压力,你愈是敏感、愈是痛苦,更会遭遇到更多病苦。

  要记得,适可而止即是不要“太爱”,那么失落感就不会太大了。

  (如何转换?)哈,修行吧!这种修行,要快也快不来来呀!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