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负面影响(明舒法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明舒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负面影响(明舒法师)

   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负面影响

  访谈要点: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如果佛门是清净地的话,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报道,比如某个寺院,烧一柱高香就达到6000块钱,刚才也有网友在问:大师,您觉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吗?

  明舒法师:修行首先要有点心不为物欲,不为外物屈死,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为物欲,这在修行上你还没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话,修行就不好谈了。财色未空先问道。至于大家到寺院烧香、拜佛,烧香是为了表示对佛的一种恭敬,对寺院的捐献是随份随力,我们佛教一直提倡这样,应该说一元钱不算少,一百万也不能算多,这要根据你自己的心态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说太商业化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主持人:不光是刚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在南方的一些寺院里,重财利的现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门出现大量的商业行为,而且以出钱的多少来诠释对佛的信仰程度,您觉得是不是一种亵渎呢?

  明舒法师:这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过度商业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险,宗教在这个社会上存在,需要体现一种教化功能。如果这个方面弱化了,那就动摇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时被商业行为大量渗透了寺院,还能被称为佛门净地吗?

  明舒法师:希望能够有所转变吧。本身寺院还是三宝地,按照佛教来说,这个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里,而应该是所有僧人共同的,在那里的一批僧人只是现在代表管理这个寺院,所以同样还是可以称为佛门静地。大家在那里捐献的钱财如果用来修寺院了,那这个钱财还是属于佛法三宝共同所有的,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各位网易的网友大家好,欢迎作客网易新闻中心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晓虹。今天来到聊天室的是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来自陕西省金台区金顶寺的明舒法师。

  明舒法师: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主持人:刚才通过线下聊天我们和明舒法师交流过,明舒法师说,他是头一次在网站做访谈,我们看到聊天室里已经有很多热情网友了,纷纷对明舒法师提出了问题,我们回头会将网友的问题提交给明舒法师。今天的访谈分为三个部分,一个介绍一下明舒法师的个人经历;第二是谈谈关于做住持以及金顶寺的发展,大家很想知道,经济学硕士的头衔是否能够让一个曾经破败的寺庙起死回生?另外我们想和少林寺做一下相关对比。媒体现在对明舒法师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他是以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身份出家的,为什么明舒法师要遁入空门呢?他从舒雪松转变为释明舒到底有哪些过程?今天就请明舒法师讲讲他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我们想先从您的名字开始,明舒这个法号有什么特殊含义没有?

  明舒法师:我出家是在云门寺,我师傅的弟子都是明字辈,师傅给我起的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明就是光明的意思,舒就是舒展,好象放光明的意思。

  因为信仰,所以出家

  主持人:您当时为什么出家呢?

  明舒法师:还是因为信仰,信仰佛教之后,自己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有一个选择。我自己觉得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修行,获得生的解脱,求得正果。我们在世间的任何追求,不管有多大,和这个来比都变得很小,因为前者是无穷大的价值。从数学上来说,和无穷大相比,任何一个有限的数值,不管它多大,最后它都等于无穷小。所以世间的一切和这个相比就变得没有什么意义。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抛下了一个小我,投入到了一个大我当中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明舒法师:可以这样,但不是说抛弃小我,投入大我,还可以说要征得自我的本心。

  修行修的是“心”,修行需要“看破”,“放下”同过去没有关系

  主持人:修行修的是什么呢?

  明舒法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修行会不同,但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修行成佛都是要明心坚信,修的都是心,但最初的阶段要打很多基础。

  主持人:刚才您大概介绍了一下为什么选择出家,您说是因为信仰的问题,好象您在没有正式剃度之前(92年正式剃度)就已经对佛学有相当研究和亲近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佛教感兴趣的?

  明舒法师:谈不上相当研究,87年开始介入佛教,开始对佛教感兴趣,90年正式皈依。

  主持人:很多网友有这样的猜测,您出家是不是因为被情所伤,或者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因为那时候您读大学,后来又读了硕士,您可以跟网友说一下吗?

  明舒法师:一般人很容易这样去猜想,但作为一个出家人,他要修行,肯定需要时间,看破、放下一些东西,但这个看破、放下,同他过去有没有一段感情经历其实不相干,比如释迦牟尼出家,他是王子。有情场失意出家,如果你是因为放不下而出家,那这个出家帮助你看破也是可以的。对我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经历,或者刻骨铭心的感情。

  主持人:我们现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您是什么感觉呢?有一个网友问一个问题,入世更能普渡终生,功德般若其倍才能得到正果,年轻又有能力就出家,是不是厌世了呢?

  明舒法师: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主要是讲世间很苦,厌弃世间,求得个人的解脱,而大乘佛教在认识到世间充满痛苦的时候,还要有一个入世的精神,不能完全舍弃世间。我有一个师兄弟曾经写了一副对联:心怀胆魄入世间,不即不离。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态度。

  如果不出家,我觉得会是很后悔的一件事

  主持人:那么您潜心向佛,为什么不用自己所学去帮助世人,从俗世当中更好地修行呢?

  明舒法师:帮助世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现在我觉得也给有些人提供了帮助,特别是给一些学佛的居士,如果有缘分的,也能在佛法上提供一些帮助。

  主持人:还是讲究有缘。您出家的时候,硕士研究生的学历会不会让您在同进的人当中显得出类拔萃,这是不是给您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明舒法师:有一些帮助,因为我出家之后就到佛学院去教书,我出家之前就已经联系好了到云门佛学院出家,当时国内有一位挺知名的佛教学者,中国佛教专业的佛学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您觉得通过这个得到您想要的生活了吗?

  明舒法师:可以说是得到了,而且如果不出家的话,我觉得是很后悔的一件事。

  主持人:如果您不出家的话,那您觉得您的人生轨迹会是怎样的?

  明舒法师:那看得到的,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从社会那里都可以看得到。也就是工作、成家、开创某一个事业,但是这些都好象是肥皂泡一样,总会破的,不管肥皂破再美丽,也会破的。

  主持人:这样说起来好象对我们的人生是一种否定了,或者说因为您选择了这种生活,您觉得这种生活更加积极向上吗?

  明舒法师:对出家人来说,这是积极向上的。看破是为了放下,放下是为了提起,要放得下才能提得起,提得起才能打得破。

  主持人:不舍不得不破不立。(笑)说禅的话我肯定说到一边去了。

  明舒法师:你说得很好。

  真正的佛是我们的自心

  主持人:明舒法师在鼓励我。谢谢。还有一个问题,佛在您心目中的样子,从最初到现在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改变?因为学佛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您学得越深,感悟可能也就越不同,在您的心目当中认识是怎样的?

  明舒法师:认识是有深化了,但要说什么样子,经书里面讲佛有32相,80(?),这是外表的形象,但《金刚经》里也讲了,你不能用32相、80(?)就说是佛的样子,如果这样的话你认识不到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我们的自心。

  主持人:我想到比较有名的一个,般若波罗密心经。

  明舒法师:这是一个梵文词语,唐代翻译是音译过来的,而“般若”两个字在唐代音里就读“Bo Ruo”。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住持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舒法师:我自己是早晚自修,早晚各坚持两个小时的自修。上午是看看书,佛学方面的,学习学习。早晚只是打坐,会见一些重要的客人,处理一些事情,下午是会客的时间,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外出的情况下,我就在会客厅,也是随意看看一些书,如果有人来了就接待,有电话就接听电话。

  为改变出家人形象,所以把“硕士”头衔打在名片上

  主持人:下面要问的这个问题是在相关新闻在网易出现后网友的评论,新闻里介绍,您在给人的名片上,会在您的“明舒法师”的法号后面加上一个‘硕士’头衔的后缀”,这个网友就问了,既然您是为了修行,为什么您会在您的法号后面印上硕士学历呢?他认为这是未脱俗的表现。

  明舒法师:过去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社会上可能有些人认为我们出家人普遍文化程度比较低,需要改变出家人的形象,所以我把“硕士”头衔打在上面了。

  主持人: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明舒法师:因为如果完全藏在深山,也不用印名片了。

  主持人:对,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完完全全很安静地进行古寺当中的修行,可能也就不用在意外面人对我们评价。您觉得现在媒体对您的报道,外界对听的评价,对您的生活有没有造成一些困扰?

  明舒法师:没有产生什么太大的印象,媒体报道的规模最初我也不了解,是后来有些人逐步告诉我我才知道的。最开始是华商报的记者,他叫谢振刚(同音),因为他在宝鸡听到一些人的评价之后,和区政府联系,然后区政府办公室联系采访的。由华商报报道之后可能转载比较多,规模我也没有想到。但是对我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在寺院里,好象还感受不到。我觉得我们社会上对出家人,僧人,我们是一个特殊群体,不是了解得不多,而是了解得太少。从这件事情上也能看出来,因为僧人当中学历高的其实不乏,还有很多的。但华商报对我报道了以后好象大家才发现,其实还有很多硕士学位出家的,博士学位出家的,而且不是一两个、两三个。

  主持人:您觉得这么多高学历的人选择遁入佛门,是什么原因呢?从您的角度来看。

  明舒法师: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因为信仰吧,因为出家修行不分学位高低,和身份也没有直接关系。在印度的时候,佛是太子出家,佛的弟子们大多数是贵族,也有很多社会低层的人,包括掏粪的呀,出家之后,四种姓都是一样的,和学历、身份没有关系,只同信仰、宗教感情、宗教情操有关系。

  挨门化缘或者找你讲灾给你护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

  明舒法师:因为我感觉到我们社会对于僧人的了解非常少,还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假僧侣,假和尚、假尼姑挨门串户的化缘,说要修寺院,或者说你有什么灾给你什么护身符然后收钱。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种人不是真的僧侣,不是他们修行好不好,而是他们根本就不是僧侣。好象城市里都能遇到这种假僧侣,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接触到假和尚。但除了一些很特殊的人,比如比较虔诚的,跟着某一师傅修行的,除了少数人之外,他们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僧人,大部分人到庙里就是烧烧香、拜拜佛。如果我们都这样藏在深山里,让骗子来破坏僧人的形象,这也不好,所以也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明一下,希望大家不要上这些人的当。

  主持人:那怎么样辨别假僧人呢?

  明舒法师:不用辨别,挨门化缘的,或者找你讲灾给你护身符的肯定是假僧人。真正的僧人不会这样做,我出家15年没有见到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僧人,不管他修行好不好的,没有人去做这样的事情,社会上往往对这个不了解。有一些行脚僧人,仿照古代的,身上不带钱,只带钵,走路到某个地方朝山,有化饭的。

  主持人: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假僧人,一方面可能是这些人利用了大家佛教方面的信仰,但这种行为实际是对佛的一种亵渎。

  明舒法师:一个是利用了人们的善心,他说他要修建某个寺院啊,或者利用人们趋吉避凶的心态,总觉得一个出家人跟你说那些事情,说你有什么灾事的话,还是破财消灾比较好一些,这是被欺骗了,跟被偷了是一回事,对佛教来说破坏形象,对我们整个社会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应该消除的现象。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了关于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的假僧人的问题,然后我们可以很明白地辨别它。

  明舒法师:对,不需要做别的辨别,如果你认为他可能是真的,你可以同佛教协会联系,不会有真的。

  寺院太商业化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如果佛门是清净静地的话,那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报道,比如某个寺院,烧一柱高香就达到6000块钱,刚才也有网友在问:大师,您觉得修行的人跟名利靠得太近,好吗?

  明舒法师:修行首先要有点心不为物欲,不为外物屈死,如果你放不下物欲,那就是心为物欲,这在修行上你还没有真正起步,名和利不能放下的话,修行就不好谈了。财色未空先问道。至于大家到寺院烧香、拜佛,烧香是为了表示对佛的一种恭敬,对寺院的捐献是随份随力,我们佛教一直提倡这样,应该说一元钱不算少,一百万也不能算多,这要根据你自己的心态的。所以像有些寺院,如果说太商业化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现象。

  主持人:不光是刚才提到的一些寺院,可能在南方的一些寺院里,重财利的现象也是非常多的,佛门出现大量的商业行为,而且以出钱的多少来诠释对佛的信仰程度,您觉得是不是一种亵渎呢?

  明舒法师:这对佛教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过度商业化就有走向世俗化的危险,宗教在这个社会上存在,需要体现一种教化功能。如果这个方面弱化了,那就动摇了根本。

  主持人:那些弱化了教化功能同时被商业行为大量渗透了寺院,还能被称为佛门净地吗?

  明舒法师:希望能够有所转变吧。本身寺院还是三宝地,按照佛教来说,这个寺院不是某一批僧人在那里,而应该是所有僧人共同的,在那里的一批僧人只是现在代表管理这个寺院,所以同样还是可以称为佛门静地。大家在那里捐献的钱财如果用来修寺院了,那这个钱财还是属于佛法三宝共同所有的,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僧人或者某一批僧人所有,大家可以分清。

  主持人: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还要它放在一个长远的境况里来看。

  明舒法师:对。

  主持人:那么金顶寺会向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这个问题拆解来看,先拿少林寺做比较,少林寺是以文化产业的方式来运作,金顶寺,比如我们以后要发展,制定了什么样的思路呢?

  明舒法师:作为文化产业是这样的,华商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也谈到这个事情,当时我们交流得还比较详细,可能是因为版面的问题,最后刊登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得特别精炼、浓缩。

  目前中国寺院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

  主持人:那您在这儿详细说一下。

  明舒法师:文字太精简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当时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讲了我的看法,佛教寺院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如果从学术上来说,这肯定是不细化的,粗线条的。第一个就是农产运作,自给自足,那时候祖师都在偏远山地建寺院,僧人自己开荒种地,伐木、烧砖、建房,在农闲时集中修行,平时修行和农业生产并重。到后来寺院逐步逐步积累了很多土地,基本是靠土地租赁,就是“地租”来维持寺院的收入,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朝廷对很多寺院有大量的土地封赏,相当于政府划拨的土地,另外寺院从信徒捐献的钱当中拿出一些钱购买土地,还有最初建设寺院的时期,大部分都在偏远的地方,开荒,自己开发了很多土地。后期,大约就是解放前,基本都靠土地租赁收入维持。现在是第三个阶段,寺院经济一个是靠宗教性的收入,信徒的供养,捐献、布施、奉献的钱财,或者做法事活动的收入。另外还要发展一些自养事业,这也是政府提倡的。自养事业在目前时代已经不能够完全回到农禅并重的时代了,所以现在大部分的寺院主要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事情是正常的。少林寺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说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这就是刚才我讲的,我们在发展自养事业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过度商业化,过度商业化有世俗化的危险,有弱化佛教教化功能的危险。僧人也变得让人感觉唯利是图,特别在乎这个的时候,那这时候佛教的教化功能就淡化了。

  主持人:咱们金顶寺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明舒法师:我们金顶寺没有门票,基本上依靠大家的捐献。我们的自养事业办了一个流通处,可以卖一些香啊、蜡啊,纪念品。

  主持人:只有这些?

  明舒法师:我觉得可以维持。

  主持人: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富日子也有富日子的过法是吗?

  明舒法师:是。

  主持人:现在还可以不收门票,但我看到网站上的一些照片,寺院的整个寺容修缮一新,由原来的六亩多变成了三十多亩了,这些都是在您的住持之下发生的变化,我想问一下,您的经济学硕士身份,对您治寺是否有什么帮助呢?

  明舒法师: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帮助。

  主持人:那您为什么不用你的所学为您的寺院做出点儿贡献呢?

  明舒法师:那我不就成了一个商人了?(笑)

  主持人:您还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明舒法师:这就是角色错位了。

  主持人:您也不出去募集资金吗?

  明舒法师:募集资金有出去的,有的时候到有些地方给一些居士讲经说法,争取其他有些寺院经济上的支持。

  主持人:您这块的资金现在能不能作为寺院相关维持的有效补充呢?

  明舒法师:要维持一个寺院,资金需要量不是很大的,要维持一个寺院的话,怎么样都是绰绰有余的,但建设过程中建设的资金,可能和维持寺院的资金相比要巨大得多。

  主持人:您说的建设是指扩建?

  明舒法师:就是基建方面的。我说的维持寺院是正常维持它的日常运转。

  主持人:几乎可以通过法物流通达到维持了?

  明舒法师:维持寺院的常规运转非常容易,而且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如果要搞基建的话,需要外面的一些支持。

  主持人:咱们现在有这些想法吗?

  明舒法师:得到了外面的一些支持。

  金顶寺的网站是为让学法者有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们通过金顶寺的网站看到了上面关于您的很多介绍,金顶寺网站是谁建设的呢?

  明舒法师:金顶寺的网站好象开通了才一二十天吧。

  主持人:那我们就搜到了(笑)。

  明舒法师:是北京的居士做的。

  主持人:我看得很详细,比如一些相关新闻,寺院介绍、图片,上面全都有。但其中比较多的是对您个人的介绍。

  明舒法师:对,也比较特殊。

  主持人:您对个人介绍怎么看呢?

  明舒法师:因为介绍才能了解嘛,一个佛教的居士要想学习的话,学法的话,那么他首先需要对师傅有一个了解,当然光从网站上了解不够,但起码要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主持人:我还以为是咱们金顶寺的僧人自己做的网站呢。

  明舒法师:资料大部分还是我们寺院自己准备的。

  主持人:但网站是由北京的居士架构的。这一节咱们就谈谈您对网络的感觉吧,我看到有些宣传照片上都放着您在上网的照片,刚才我也在问您对网络的熟悉程度。

  明舒法师:不熟悉(笑)。

  主持人:一般上网的话您都上哪些网站呢?

  明舒法师:有的时候会看看新闻,有的时候就是浏览一下佛教网站。在我们金顶寺网站没有开之前,可能一个礼拜就上一次,网站开通以后,一个礼拜两次吧。

  主持人:金顶寺有多少台电脑呢?

  明舒法师:一台。

  主持人:只有一台电脑?那咱们有多少人呢?

  明舒法师:出家人有十一二位,再加几位居士,十几个人吧。

  主持人:电脑都是跟谁用的?

  明舒法师:我一个徒弟他负责管电脑。

  主持人:比如有些人如果希望上网,会不会允许呢?

  明舒法师:不允许。

  主持人:咱们还是有控制的?

  明舒法师:对。好象社会上好多人上网,对学习、对家庭生活都会产生影响,出家人的话,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不会迷恋网络,如果过度上网,我怕对修行会产生某种影响,而且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主持人:首先是没必要,再一个您还有担心。

  明舒法师:对。

  网络交流佛学,会流于浅显

  主持人:现在某些寺院的网络条件都非常好,大家能够通过网络和很多人做交流,现在明舒法师您可能只能给一位或几位居士、信佛者传播佛法,如果您上网了,比如像今天这样的做网络访谈,您可能面临的就是全国观众,您的佛法普及范围会更加广泛,这样也打动不了您吗?

  明舒法师:我觉得在寺院里用电脑上网,好处是一个有些工作用电脑比较有好处,比如管理上的一些事情,再就是交流、联系、查阅资料,另外就是宣传,这些都有好处的。但不需要每个人都上网。网上进行佛学交流,大部分情形也容易比较浅泛,大家一块儿聊天,这样对初学的人可能帮助比较大,对一个僧人来说,本身他的学修日程是很紧张的,不是都有必要。因为对有些僧人来说,需要创造一个环境给他修行。大部分人正在达到这个境界的过程中,所以需要排除一些干扰。

  主持人:无论以后金顶寺发展成什么样子,对网络的发展还是要有一些限制的?

  明舒法师:对,寺院发展得比较大了之后也许会有两三台电脑,但也不一定都上网。

  主持人:您对这个还是持一个比较保守的态度?

  明舒法师:对(笑)。我在云门佛学院做教务长的时候,当时也有很多人主张开电脑课,但是我始终反对,在我离开云门佛学院之前,佛学院没有开电脑课。

  主持人:可能因为您而让佛学院与网络结缘的步伐晚了几步。

  明舒法师:现在听说好象开了(笑),而且买了十几台电脑。现在好象是一个潮流。因为我觉得一个寺院有几个懂电脑的出家人做这些工作就行了,而现在不乏出家之前已经懂电脑的人出家。所以在修行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不一定非要去学电脑。

  主持人:很多人看完了之后,都愿意把您和少林寺的释方丈放上来相比。您觉得这种比较对吗?

  明舒法师:人和人之间很难相比。比哪个方面呢?

  主持人:首先释方丈,有人愿意把他称作少林寺掌门人,或者少林寺CEO,如果有人叫您金顶寺的CEO,您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明舒法师:金顶寺不是一个企业,如果他愿意叫CEO他就叫去,跟我没关系(笑)。

  网友:据说您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经常逃课,现在对不太爱念经的和尚您怎么办呢?

  明舒法师:(笑)。

  主持人:这个问题您愿意回答这个网友吗?我看到您好象脸红了(笑)。

  明舒法师:(笑)怎么说呢,出家修行还是应该认真一点,我们那时候读书吧,一个是学校管得松,另外自己对有些课程,觉得随便一点也能掌握了。

  主持人:但您现在是做修行,就不会这样了,肯定是非常认真的。

  明舒法师:因为一些事情要看自己的爱好,一个人爱好一件事情的时候,做起来,对他来说就很简单了,不是一种负担,不让他做,这就是一种负担。

  主持人:不好意思,刚才问那个问题主要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再问一个问题吧,有一个网友问,出家人要怎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职场中人,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可以送给他们?

  明舒法师:只要你的信仰没有动摇,我觉得什么事情就容易很乐观,就算遇到一些事情,最讲究的就是看破放下。

  主持人:看破和放下。对咱们上班族的朋友也提出了相关的劝告吗?

  明舒法师:这个范围太大了,如果是学佛的居士,就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多修行,在佛学上多学习,对其他上班的朋友,有些事情一个是看破一点,放下一点,一个人的事业会怎么样,他还是有一个福报在起作用的,自身的福报,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某些事情不一定要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人有痛苦、有烦恼,都是因为他非要达到某一个目的。

  主持人:还有人说,我觉得佛在于自然。他这话说得对吗?

  明舒法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肯定是不全面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明舒法师今天能够作客网易,我今天做节目,我问了很多问题,无论是尖刻的还是搞笑的或者外行的,法师都很随和认真地做了回答。我想明舒法师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课,也许我们在讨论佛学和禅的时候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最起码我们可以把身边的每一件事从细微之处时开始做好,如果您真的对佛学感兴趣,希望您能够潜心学习,或者和明舒法师多做交流,明舒法师愿不愿意在网易开一博客呢?和网友做一些相关的交流。

  明舒法师:还没考虑这个问题,但可以考虑(笑)。

  主持人:好的,跟网友最后再说几句好吗?

  明舒法师: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今天的访谈到这儿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再见。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