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穿越人生之旅——读《智慧之路》札记(海天)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9日
来源:   作者:海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穿越人生之旅——读《智慧之路》札记(海天)

   穿越人生之旅

  ——读《智慧之路》札记

  海天

  法国当代思想家雅克·阿达利的著作《智慧之路》篇幅不多,内涵深邃,读来启发良多。

  《智慧之路》是一部论迷宫的著作。笔者在阅读该书时,想: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精神领域何尝不是我们必须穿越的“迷宫”?穿越迷宫所应具备的素质,又何尝不是禅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穿越迷宫所领悟的智慧,又何尝不是禅者的智慧?——所以敢于把这篇札记交付《禅》刊。

  ○“迷宫”是容易使人迷惑、迷惘、迷路、着迷、迷恋的地方;也是令人深入其中,获得智慧的地方。以此,现实生活对于我们而言,未尝不是迷宫。在人世间,我们沉迷其中,流连忘返,不能返光自照,便是凡夫;我们了悟本性,把人世作为锻炼智慧,使自己成长的课堂,便是圣贤。

  许多人学佛学禅是因为领悟到生活令人迷惘的一面,希望从中解脱出来。但我们真正应远离的是自己迷执的心,而不是世间本身。真正的禅者了悟世间的本质,不离世间,在世间开悟,在世间成长,拓展自己,帮助迷途的同胞。真正的超越并不远离现实生活,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

  真正学佛学禅的人应该是生活的强者,而不是不敢面对生活的懦夫,应该敢于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成长。学佛不是提供逃避生活的避难所,而是向我们提示面对生活应具备的态度、智慧、素质。

  ○禅的特质就是把佛理落实到现实生活中,禅是活泼的,它让我们的内在生命得以正常、健康、圆满地发展。面对生活,我们应具备的品质是:坚韧不拔、徐缓、狡黠、好奇、有智谋、灵活、应变能力强、自制力强,具有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切正面的品质,具有应对现实生活的一切品质。

  1、理想。在理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自己的人格理想:怀抱着一个未来的明晰的精神形象,充分运用自己拥有的时间,始终朝着理想迈进,尽量完满地进行着自己的人生之旅。

  生活的意义依靠我们自己赋予:我们可以一复一日地机械地生活,也可以赋予生活以解脱、活泼、创造、奉献、关爱。

  2、漂泊。庄子说人生如逆旅。我们是生活的漂泊者,不应迷恋执着于生活的一隅。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自己,面对新的生活。在人世生活中,我们能抓住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只是精神财富:智慧、道德、心理素质能伴我们到永远,金钱、名誉有时反成为我们的负累。

  作为漂泊者,我们必须做一个好旅者,善待他人,给社会造福,接纳他人,尽可能与他人万物同一体;我们也应保持戒备,避免身心可能受到的伤害。佛教中特别强调防范身口意三方面可能受到的污染,所谓“如入蛊毒之乡,不可稍粘染些儿。”

  3、无我。面对现实生活,必须具有现实的态度:无畏、不退转、无心、无固、无我,对现实生活中的路径应顺任。不把现实生活看成与自己对立的东西,不把它看成自己面对的难题——这样太累,而应把现实生活视为解决难题的方法,看作使自己成长的必由之路。

  4、迷路。在现实生活中,迷路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探求。迷路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一次发现自我的机会。迷路之后,我们会返光自照,探索自我。

  5、接纳他人。好奇心有助于我们与人相处时学会接纳他人,关注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认可其独特性。

  6、接纳自我。现实生活要求自己一人去探求,不可过于依赖他人与环境。遇到困境,不要怨天尤人。要有独立性,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原则与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按别人眼光评判自己,不轻易因为他人的眼光、观点观变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与自己的弱点相处。我们只能从现在的自我向前迈步,一味否定自己,企图另造一个新我,是不现实的。

  7、不屈不挠。耐心、顽强和决心是面对生活必备的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追求,任何时候都有希望:没有任何情况是无可挽回的,一切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满怀希望。

  8、智谋。要找到正确的道路,必须有智谋。有智谋的人任何时候都保持警觉,他打开所有的感官:看、摸、闻。有智谋的人善于抓住机遇,善于解开死结,疏理混乱,预见突变,他判断准确,动作迅速。有智谋的人善于洞察他人内心的想法,识破编局、谎言,先机行事。

  9、记忆。倘使想避免永远无休止地在原地兜圈子,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必须学习记忆。

  10、解结。现实生活中有“结”,人心中也有“结”,“结”是许多能量交汇的所在。在《奥义书》中,“解开心结”意味着“达到不朽”,一旦解开所有的结,人便从世间的约束中解脱出来,开始“真正的生命”。解结要求有精细的品质,办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不失耐心。

  11、静虚。在现实生活中要给予自己静观反省的时间,比如每天按排两到三小时的禅定实践,每天进行反省等。静虚能帮助我们走出思想的误区,帮助自己以正确的态度、方法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

  12、无所得。穿越人生旅程,获得什么样的名利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经由生活、思考,我们脱胎换骨,走向成熟,我们更能面对生活的变化,更能面对新的生活,甚至面对死亡,面对另一种存在状态。

  ○穿越人生旅程,有些人期望找到佛性,有些人期望把握人生的真谛,有些人则“认识”到人世的荒谬。而我们,最简单,会发现一条超越的、现实的、活泼的智慧之路,这正是禅的路。

  ([法]雅克·阿达利:《智慧之路》,邱海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禅刊  2000年度第四期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