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学法感悟
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学法感悟
老法师在讲《华严经》时,常常提到这样一句话:“心能转境即同如来,心随境转即名凡夫,”想必这个道理我们都能理解,但真正遇境逢缘时,是否心能与法相应呢?
记得有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从乡下来到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他生性非常的勤快。可老板对他还是一千个不满意,心里又不愿辞退他,因为这个年轻人确实太勤快了。不仅如此,他在店外处处受到别人的欺辱,笑话他是个”乡巴佬”,年轻人满肚子的气愤,好几次都想离开那个可恶的店老板。但他始终牢记着临离开家乡时。父亲对自己的叮咛:“孩子记住,不论受到什么样的气或是挨打受骂,你都一定要忍耐。”他有时在背地里悄悄流泪,但他从来没有发作过。有一次,他在厕所墙上看见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当你在人面前生气时,你不要哭泣!”
我们都有过那充满了痛苦的人生体验,不同的是:坚强的人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用微笑和坦荡去迎接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怯弱的人。才会逢人便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不幸,以博得别人那一两句“你真是太不幸了”的话。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苦的自性,但放下的当下还是很轻松的。我们不可能在具有苦的自性的地方,找到一点点快乐。止住我们烦恼的相续相,让智慧现前,只有解脱才会快乐。
在《华严经》里佛陀教导我们:“当如实观一切有为行,前际,后际。知前际无明有爱故生,生死流转。于诸蕴宅不能动出,增长苦聚。无我、无寿者,无养育者,更无数取后取身者。离我,我所,如前。后际亦如是,皆无所有一虚妄贪着,断尽出离,若有若无,皆如实知,”
以上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如实的观察了知 。了知一切有造作的行为前际后际及生死流转。增长苦聚的原因。前际是指我们最初从无明执着开始,紧接着产生贪爱引发我和我所。这就是我们生死流转的根本,正因为如此,使我们在这五蕴色、受、想、行、识的住宅区当中,不得自由,积聚了种种的烦恼和痛苦。后际是指因为执着我和我所,数数的去投生,在六道中轮转不息。这些情况我们都应当如实的了知。
如果我们想离开我和我所,应当观察一切有为之法都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无论是前际还是后际,皆无所有,都是我们的虚妄贪着而产生的幻相。要想断尽烦恼,出离三界,对于有无都应当如实了知。
愿我们都能学会微笑,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如实观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谛。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