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27入悲智之门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7年:07-027入悲智之门

   入悲智之门—一            海涛  辑

  1.积聚福德资粮就是袪除障碍和习气,积聚智德资粮就是证悟自己真正无碍的本性。

  2.修苦行亦能积聚福德,因为你可从中转变不良的行为模式为良好的习惯。

  3.以口业积聚福德,是指舍弃不干不净的胡言乱语,而养成说正话的习惯。

  4.佛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内在的智慧,其教义则根据内在的本性而有各种了悟智慧的方便法门。

  5.佛法的主旨是:本心不需要外在环境就能体会自然的纯真、欢喜、安详与清明。

  6.我们的根本无明在于我们对自己有某种自信,而这其实是依赖外在世界而有的一种不可靠之自信。

  7.由于世间无常的本性,因此无论我们自信多高,仍是不断在破灭中,结果备受痛苦与挫败,而这种痛苦会因我们的烦恼,诸如最根本的贪、瞋、痴,而相对增加。

  8.禅修是指运用契机的法门以长养一颗更慈悲、更祥和的心,也是指渐渐习惯于这种智慧的心境。

  9.每天用一段时间于静坐。一到时间就专注于习定上,不要再虑及其它的事情。

  10.要进入佛陀的教法,我们必须持着三个态度,第一是听闻法教(闻),第二是深思其意(思),第三是以之实修(修)。

  11.经由禅修,我们学会如何放松自己,保持平静祥和。以这份宁静的心,我们才能知道在繁忙杂乱的生活中如何自处。

  12.禅修还有很多益处,经由修行我们可以增长智慧。日常一切事都要仰赖我们的智慧,因此经由禅修和菩提心的培养,他人会感觉到你的改变。

  13.禅修教导我们如何松弛自己和保持宁静,这份宁静会带来内心的喜悦。由于这份宁静和喜悦,我们会与人相处得很好,一直都在愉快的心境中。

  入悲智之门—二            海涛  辑

  1.禅修是开展心灵的一种过程,而持久即是其成功的关键。

  2.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圆满之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必经途径就是开始静坐修持。

  3.无论必须花费多大的努力与精力,我们都必须禅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会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安。

  4.虽然我们本来就具备证悟的能力,但还须藉由方法去认知、了解,启开并证悟我们的内在智慧。

  5.若我们以一种仁慈与开朗的心态真诚地面对自我,那我们便能自我解析,且能认真、仔细地改正自己。

  6.一旦我们真正了解慈悲心的真谛,并且试着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上时,我们便能脱离痛苦的两种根源:嫉妒与羡慕。

  7.「悲心」的藏文实际意义是「高贵的心灵」。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具有一颗含有应机特质的开朗和包容之心。

  8.具有慈悲心的人根本不需要去求他人的尊敬,因其人格自然而然会得到他人的尊敬。这种人如同一件香气四溢的物品,即使把它包装起来或藏起来,都不会失去它的香气。

  9.培养菩提心不仅会带给自己,也会带给周遭的人快乐。心灵上的平静会使你将事情做得更好,你会更愿意去倾听他人的遭遇,也更能帮助他们。

  10.当我们的心渐趋宁静与稳定,并更能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只对自己及自己的欲望更有自觉,同时也更能体谅他人的需要及渴望。

  11.只要看着别人快乐,我们就能感同身受,别人的喜悦变为我们的喜悦,我们单从别人的喜悦中也能获得快乐。

  12.嫉妒与羡慕是慈悲的最大敌人。

  13.一个内心充满嫉妒的人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他一直被嫉妒心困扰着,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或心静的人。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