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65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5年:05-065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
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一 海涛
1.生活的目的在于利益有情,无论自己是否快乐,都要把快乐带给他人。
2.生命的目的——人身贵在能利益有情。
3.拥有珍贵人身的目的,并非只求达成自己的安乐而已,还得帮助他人离苦得乐,这才是人生的目的。
4.众生要的是安乐,不是痛苦。但众生要的这种安乐并不仅是暂时的安乐而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无上的安乐,即证悟的究竟安乐。
5.这就如采购物品般,人们要的是最美好、最耐用的物品。同样的,人们要的是最持久、最高层次的安乐。
6.若有任何人不想证悟的唯一原因,无非是欠缺佛法的智慧。
7.既然众生需要的是成就正觉的无上安乐,那么我们能给他们的最大利益,就是引导他们成就正觉。
8.由于众生各各具有不同的特性及智能层次,需要施予各种不同的教法。因此,必须毫无差错地通晓各种方法。但因为只有佛才能洞悉众生的所有烦恼,以及所有应对方法。因此,自己必须先成就一切智的无上正觉。
9.面对困境时,应自然的生起涌现欢喜的念头;就像面对冰淇淋或音乐时,自然的心生欢喜一样。
10.在此末法时期,众生特别容易被苦、困难及不快乐所折磨。这是因为他们脆弱的心智无法视所经历的困难及伤害为有利,甚至视为安乐的因。
11.与其视所有由众生及无生命的事物所引起的伤害为苦,不如养成一种习惯,将所有的苦视为正面、有利的因素,使自己安乐的因素。
12.先尝试将小伤害视为有利的,逐渐习惯后,就能将严重的困难视为好的,甚至是愉悦的,安乐的必要条件。最终将能把所有干扰自己的事视为不可或缺的。
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二 海涛 辑
1.将困难情境视为有害且不如意是很平常的,然而转念的修息却能将它视为是使自己安乐的极大助益。
2.转念的修持并非要去止息困难,而是要使自己能运用所经历的困难,发展心智以成就菩提道次第。
3.转念的修习并不意味着现在或将来不会再受到敌人或疾病的伤害,只不过意味着将不会受到它的干扰罢了。
4.困难并不干扰人,它甚至可以帮助人发展心智及持续佛法的修持。
5.困境是如何帮助佛法的修持呢?必须在两种思惟上训练自己的心智。第一,必须停止对苦的排斥心;第二,必须心生欢喜地面对困难。
6.不明白自己的心已习惯于这种思惟模式,所以就会将一些外在的事物、其它的人或物,视为问题的根源。
7.行者密勒日巴常将右手放在耳上,持倾听状的手印,这意味着,一切存在的事物,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告诫、一种教示。
8.对于修行者而言,一切事物不但不相为敌,反而是友,亦即「触目所及皆为友」。事事不但不是困扰,反而是有益、具正面作用的。
9.无论有多少困难,为这些困难而心烦或恼怒都是毫无意义的。
10.当遇上不幸、不如意的情境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再三地思惟,视它为困难或为之发怒所可能带来的极大缺失。因此,根本不需要把它们视为困难。
11.如果问题是能解决的,就不需要为它烦恼、气愤或颓丧。如果问题是无法改变的,就更没必要为它不快乐或不高兴;也就是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没有理由生气或沮丧。
12.遇到逆境时,若能自动的将它视为好的,就能喜乐。即使面对批评、贫穷、困难、失败、病痛或死亡时,内心丝毫不受干扰,仍然喜乐常在。
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三 海涛 辑
1.愈能明了困难的益处,就愈能喜乐地经历人生中的困难。
2.经由训练自心,且养成不把问题视为困难,那么就算遇到身心上的大困难,也会变得容易忍受,并能安然渡过。
3.实际遇到困境时,很难立即将它视为行善的契机,因此完善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预先做好训练,那么当严重问题来临时,才能轻松的运用所熟悉的菩提道次第禅修或转念法来修持。
4.将困难转化成安乐,光是明了困难有于修善是不够的。必须诚挚的认识自己的问题就是自己修善的必要条件,并且由其中生起持续稳定的喜乐。
5.在困境时,要想着:困难带给自己无尽的利益,它能带来现世及来生的安乐、解脱、及证悟的究竟安乐。
6.停止厌恶困难并生起喜欢困难的这种思惟方式,会让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也可以使自己不沮丧、不灰心地持续修行。
7.乐与苦端赖自心,端赖自己的诠释。它们并非源于外物或他人。所有的快乐及所有的苦,皆由自己的心所造。
8.凡是众生为世俗的利益而追求的现世快乐,其身口意业都是不善的,只会导致痛苦。
9.凡是追求来世安乐的一切行为,都是善的、安乐的因。
10.凡为追求解脱自己的业障及妄念而做的身口意行为,都是善的、解脱的因。
11.凡是希望为一切众生而成为正觉的一切身口意行为,不仅是善的,而且是善的因。
12.一切法端赖于心,甚至暂时及究竟安乐也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愿,取决于自心。不同的愿,得不同的结果。
13.所有的苦都源自于寻求现世的快乐、轮回中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其实是找不到的。
14.快乐和痛苦并非其它众生或所谓的神佛所造成的,唯有自己才是快乐和痛苦的造作者。
大乘转苦为乐的法门—四 海涛 辑
1.轮回苦或究竟乐全源于自己不同的愿,也就是源于自心。
2.若心随瞋念则会感受到痛苦;若心秉持着慈悲和忍辱,则会感受到安乐。
3.人类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平日如何维系自心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四大,「我」这个名言假立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即使这假名「我」的心仍存在,一旦这心不存在,纵然四大皆在,「我」也早就不存在了。
5.这个看似存在且做各种行为的「我」,只不过由妄想、分别心藉由四大而假立的,仅只如此而已。
6.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因此,没有为之起贪恋或恼怒的必要,应该完全弃绝烦恼才对。
7.瞋怒的苦痛就像炽红的炭火在心中燃烧,心随欲念,将无法满足。
8.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可以明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而随瞋恨转时,心灵将无法安宁。
9.瞋恨不能带给自己或他人丝毫利益及快乐,它只会带来伤害,使自己不愉快,且愈来愈邪恶。
10.如果受制于瞋恨,会在心识上留下种子,那么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瞋恨心会再度升起。若不修持佛法,那么每次瞋怒都在心上留下种子,就是为未来生起更多的瞋怒预做了准备。
11.瞋恨会遮蔽自己的心,使自己日常生活不快乐。瞋恨会造成生理上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12.瞋恨会给自己及他人造成许多问题;并且除了这一世外,瞋恨也会为不可胜数的来世,不断地造成伤害。
13.瞋恨会销毁功德,阻断了解脱及修持一切种智的努力。
14.瞋恨的对治药是忍辱,然而以转念来修持忍辱,可以在生活中立即获得宁静、松弛及许多安乐。
15.随着欲念形成业,会在心流中留下种子,导致来世再入轮回。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