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书法与禅家的情感交流(释中伟)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释中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书法与禅家的情感交流(释中伟)

   书法与禅家的情感交流

  释中伟

  关于禅宗的东传,据灯录记载,是由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传到中国,事隔若干年后终于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禅宗传入中国之初及发展经过不同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于相互渗透发挥了妙用。同时也可说中国的本土文化促进了禅宗的发展。我们越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史,就越感到禅的存在,越感到禅的力量。

  禅宗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畴,它并不局限于寺庙的范围。同时,中国的士大夫对禅宗的观念,思维方式与灵机妙趣的欣赏备至。禅宗正是通过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才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去的。中国文化丰富的土壤培育了禅宗,反过来,禅宗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既深且远,与儒道并立,融通的思想支柱或说文化基因。所以说,禅宗的精神是超乎于这些文字的。文字对于禅宗来说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接引学人的"方便"而已,它的精神是活生生的,它早已渗透到了各种鲜活生动的文化现象中去了。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在神州艺苑里,它不仅同绘画、音乐、舞蹈艺术等互吐芬芳,而且一向被看成具有内在精神美的高层次艺术。

  书法"神州独秀"的地位,一方面因它变化多姿的线条形态,给人以视觉美感。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表现人们精神世界,寄托思想感情,体现审美情趣的独特功能。

  书法的思想感情表现,并非同汉字与生俱来。它的发展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种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汉字自身为书法起到了传情达意的作用。我们重现书法史的发展,就会了知到书法家们由汉代书法家的审美意识的重视,到魏晋时代的内容重视,再发展到唐代对思想感情的重视,每一不同时代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变化。

  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走向全盛的黄金时期 ,佛教禅宗的盛行,给唐人的审美心理增添了新的色调。真于情性而又脱俗超逸的禅学意境,为书法走向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表情艺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我国书坛上,空门释子最为活跃和极度辉煌的时期就是唐朝。仅据北宋《宣和书谱》一书记载,唐代最有成就的和尚书法家就有十余人,其中以草书闻名的占有绝大多数:怀素、景云等都是风靡后世的草书大家。

  一般来说,僧人醉心书艺,是希望借笔砚作佛事,以手中之笔作为弘法利生的工具。而唐代僧人与历代的和尚相比,似乎对书法倾注的热情更大。僧人们如此痴情的醉心于书法,这和智永、怀素等和尚书家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声望有关。

  《宣和书谱》中说:"唐兴,士夫习尚字学,此外唯释子多善之。而释子者,又往往喜作草书,其故何耶?以智永、怀素之倡,名盖辈流,耸动当世。则后生晚学 者,不啻膻蚁之 。"可见怀素出类拔萃的书法艺术和由于其精妙墨迹引起的轰动。当时给予后学以强烈的刺激。

  释子特别青睐草书,有其内在的原因。

  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狂草又是各种书法门类中最有代表性的。同时也与草体的"自然潇洒、简练含蓄"的特征有关。依照禅宗"即心即佛"的理论,人的本心是清净的,是具有佛性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尊重个人内心的觉悟,就是最佳的人生哲学。将这种哲学适用于书法上,禅师们自然就会将注意力凝聚于能自由抒发个人情感的草书,尤其是张旭创造了狂草之后,这种鬼神莫测,能尽情发挥情趣的艺术形式,就成了众多禅师书家一致的选择目标。而怀素,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和带头人。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代名僧,长沙人,著名书法家,深通禅理、禅趣。怀素的狂草,与他创作时嗜酒的习惯有关。他常常酒酣兴起时,在寺院墙上、器皿上,甚至衣服上任意书写,不足兴不罢休。人们称他为"醉僧",他自命为"狂僧"。

  他在南朝大画家张僧鳐的《醉僧图》上题诗云:

  人人送酒不曾沾,终日松间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入画醉僧图。

  怀素终日不离酒壶,以酒为拌,酒已成为他创作的必需品。

  醉酒作书,醉酒作画,在历史上不乏其人,这同一艺术家豁达豪放的性格分不开,无酒不足以显文人的豪情。但对于禅僧怀素来说,醉酒作书,同禅的思维方式有直接关系。禅宗主张在"物我同化"中顿见真如本性。所谓"物我同化",是指人的心性,即主观心灵与天地同化为一体,在主观与客观相即相融中,观照心性,把"物我同化"引入创作。可以发现,主客观相遇合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境界也不同。

  怀素的醉中作书,就是在追求禅的这一空灵超越的"物我同化"的境界,酒能使书家心醉神迷,"物我两忘"。在这种心态下创作,书就是我,我就是书,书我不分。这时书家的内在生命精神,随摇曳生姿的笔墨,挥洒纸上,成为"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欲书书不得。"(怀素《自述贴》)

  为使书法表现禅宗空灵、超然物外的意境,怀素对草书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草书更具抽象性。他打破了传统的字字不相连的草书格式,用"游丝连绵"法,把字的笔画,以及字与字之间连接起来,使草体更具抽象的动态美。字体的这种改变,使怀素的激越、高亢又超然物外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

  怀素的狂草与禅的密切联系,通过看《自述贴》,可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

  1、 追求空灵超然的情感。

  怀素对草体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文字外观美化和表现思想感情的需要,流动连结的点画、奔放洒脱的线条,都带有怀素自由空灵、超然物外的感情意味。怀素认为要将激越的情感表现出来最终要的是气势。气势对于书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表现出气势,就要运用快速流畅的笔法,特别对于狂草来说,运笔滞涩,则气势全无。运笔既要快,但又不能违背书写的基本要求,字要有一定的法度,让人辨清笔画、字意。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矛盾。一般人难以做到两全其美,怀素却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让世人赞叹:"怀素所以妙者,虽率真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 俗交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跋怀素《论书贴》)

  他在《自述贴》中谈自己创作体会时说:"豁然心胸,略带疑滞"。这说明他创作时,气势在胸,犹如庖丁解牛,从"见全牛"到"不见全牛",任凭空灵超然的情感,尽兴挥洒,使笔下出现"若惊蛇走 ,骤雨狂风"(《宣和书谱》卷十九)之气势。

  怀素对自己的"骤雨狂风"般的气度也甚为得意。他说道:"兴来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自述贴》)怀素的《自述贴》正是在"胸中气"的作用下,一气呵成的。每个字都气脉相承,气贯全篇。他这种奔放豪迈、奇姿绝俗的气势,来自他内心强烈的情感。这是禅家空心澄灵,本心清净的"静美",以"大动"表现"大静",最后达到"物我两忘"。

  2、 追求对立中的和谐统一

  从对立中求得和谐统一,是禅宗重要的思想方法。禅宗的文字观和语言特点,就是这种思想方法的结晶。禅宗的这种思想,在怀素的《自述贴》也得到体现。纵观全贴,篇首气势比较平缓,只是小波澜。后来慢慢随着感情的高昂,波澜层层迭起,一波高过一波,到了后半段,掀起汹涌大浪,激荡澎湃,大有"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蟠龙?quot;的气势。这种布局与情感表达,与怀素采用对比手法分不开。在字形结体上,以大小、欹正呼应,偶成疏密,充分展示了点线面错综变化之妙,反映出形体对比间的辨证关系,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运笔大胆夸张,时而圆劲细挺,时而方折重挫,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在墨法上,运用渴笔枯墨,使线条在枯润浓淡的对比中,虚实相生,活泼生动。怀素艺术上的成功,与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段是分不开的。

  3、 追求自然真趣

  汉字起源于象形。即使演变成楷草等体,仍有象形成分。狂草的抽象意味很浓,但仍可表现出大自然的客观形态。

  禅宗反对艺术如实反映客观形态,主张从自然形态中领悟到自然真趣,表现自然形态的神韵。怀素在表现自然真趣上,传达了禅宗的这一理想,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我们从《自述贴》中可以看到,怀素改变了此前汉字方正的写法,大量运用了圆劲而富有弹性的弧线,具有活泼生动的特征。怀素将圆形巧妙运用到草书中,创造了极为生动的形象,人们从他的字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壮丽景象。

  他的草书,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真趣的审美愉悦。同时,对自然真趣的追求,又体现了禅宗精神超越的一面。他把自然与禅趣融为一体,通过对自然特征细节的再现,来表达对自然真趣的崇尚,从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为了领悟大自然的神韵,他常观察夏云随风的变化,到嘉陵江去感受波涛的声势。怀素把悟到的自然真趣,印证到书法上,使他的字体变化无穷,充满了自然真趣。

  在这里,仅以禅家怀素为例,说明了禅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在唐代以及唐之后,受禅精神浸染的草书家出现了一大批。当然,禅宗的意境与书法艺术的结合,不单是在禅宗门人范围里,它的影响早已波及到了整个书界。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