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77菩提心与慈悲心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77菩提心与慈悲心

   菩提心与慈悲心—一        海涛  辑

  1.基本上,慈悲心、菩提心皆是利益他人的心态。

  2.培养利他之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远离轮回、成就涅槃,都必须以利他之心为基础。

  3.我们若能将利他之心逐渐扩大,外境也会自然变得更为善顺。

  4.多数的人对慈悲有错误的见解,觉得慈悲心是替别人感到难过。慈悲并不是为别人感到难过,真正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心境,这种心境是没有任何的分别,没有任何偏颇的意见,所以叫作「慈悲观」。

  5.由此可知,慈悲也是修静观的方法,因为我们愈修慈悲感觉到外面的一切都是平等的,心中平等的见解就会愈强。

  6.慈悲是开展和谐的最佳途径,因为所有的人类,不论种族、文化背景,都有共同的基本愿求——欲求快乐、厌离痛苦,也因此慈悲能成为普世公认的美德。

  7.心怀慈悲的人总是安详自在、平易可亲得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能较好过,觉得整个世界充满了爱。

  8.慈是愿求自、他快乐,悲是愿求自、他离苦,慈、悲之功德可以渐进的方式培养。

  9.我们可以从那些容易使我们生起慈悲心的对象开始练习,到后来甚至对敌人也能生起慈悲心——他也和我一样欲求乐、厌离苦,不幸的是,他用错了方法。他只是被烦恼迷惑暂时遮蔽了心目,那并不是他的真实本性。

  10.我们可以如是渐进地培具基础慈悲心。之后,进而扩大到对一切具有心识的生命,我们都能体认彼此共有的愿求,生起了「愿他们能得乐」、「愿他们能离苦」的心愿。

  11.当我们能以这样的心怀拥抱每一个生命时,便是所谓的无量慈、无量悲。以此为基础,我们便能修养所谓的菩提心——觉醒的菩萨心怀。

  12.我们必须培养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以出离轮回、证得佛果。

  菩提心与慈悲心—二        海涛  辑

  1.发菩提心有二要件:

  一、对一切众生生起悲心,希望众生皆能离苦得乐。

  二、志令一切众生成就佛道,证入佛果。

  2.虽然平日我们也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行种种善,但这还不能称为发菩提心。为了令一切众生皆得成就佛道、离苦得乐而力求觉证,是谓发菩提心。

  3.对于仇敌,我们要生起悲心,思惟如何利益他们、帮助他们不去伤害别人。若非得要示现忿怒相,也要看情况来示现,而且一定要建立在纯净的悲心之上。

  4.其实,烦恼妄念的恩德很大,若没有烦恼妄念,也就无法生起智慧。比如:没有瞋心就没有安忍,没有仇敌就没有我们修习安忍的对象。安忍是因不断去转化瞋心才修成的。

  5.发心最为重要。真怀善心时,恶法也会成为善法;若怀恶心,善法也会变成恶法。

  6.若发心是为利益他人,而且是建立在慈悲之上,那么打、骂人也可能成为功德;若以嫉妒心、憍慢心、比较心而礼拜、念佛、行善,终究无法成为功德。

  7.许多看似没意义的行为,由于发心殊胜,也能成就善法功德。

  8.每一个人都有深重的烦恼习气,能生起微小的悲心,就已是极大的福报。

  9.通常悲心生起时,显现的会是寂静慈悲之相。至于那些智慧护法或忿怒本尊,他们乃是佛事业的化现——对于无法以寂静、慈柔方式度化的顽强众生示现忿怒相,使其立即停止造业,不去伤害别人。

  10.帮助他人,宜以「寂静相」善巧从事。忿怒相必须建立在悲心而非瞋心之上。

  11.发菩提心旨在动机——强有力的动机会引发强有力的动力、勇气,得到强有力的结果。

  菩提心与慈悲心—三        海涛  辑

  1.噶举派中的噶举教法:「四加行」(即转心四思惟),行者要深入思考人身难得、诸行无常、业报因果、轮回过患,认清这世间是充满苦的,如生老病死苦、无常聚散苦等等。因此产生出离心,愿从充满痛苦的轮回脱离出来,这便是小乘之发心。

  2.有了这种离苦得乐的出离心后,再进一步便不应只顾自己解脱,而应该发心救度一切众生,因为所有众生也一样受着无量无边的苦难,由此发心为救度众生而修行,这便是大乘的菩提心。

  3.有了出离心及发出了菩提心后,就是修持金刚乘法门的时候了。

  4.四加行,能帮助我们断除粗的我执,无造作的安住能帮助我们断除更多的我执,菩提心的修持能帮助我们断除细的我执,空性的观修能帮助我们断除微细的我执。

  5.大悲心和菩提心的差别——二者皆是利他之心。菩提心是以慈悲心为基础而发起的觉醒之心。

  6.菩提心是大乘所讲的发心,大悲心则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功德。

  7.发菩提心的重点,是在于尽量发起强有力的意向:我独自一人要让每一众生成就佛道,究竟离苦得乐!

  8.菩提心是我们入达证悟的主因。培养菩提心能使我们的心变得广阔、开敞,并建立起勇猛的自信。

  9.所以我们要在菩提道的起点,发起最积极的意向:我将令一切众生证得佛果。

  10.我们身陷轮回而受苦的主因,是在于我们只关心自身的福祉。

  11.如果能每晚观修四无量心而至泪流满面,那是最好的了。即使只生起一弹指的慈悲,也能消除多劫的障碍。

  12.慈无量心和喜无量心的差别:

  慈无量心:令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喜无量心:令一切众生具无苦之妙乐,亦即绝对的快乐。

  13.「无量」,是指我们所观想的对象遍及一切的众生。经由四无量心,特别是悲无量心的修持,渐渐地我们就能发起菩提心。

  菩提心与慈悲心—四        海涛  辑

  1.修习四无量心的意义在于利他。一般人做事情都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开始着眼,但是因为太过于注重自己的利益,最后反而对于他人与自己两方面都造成伤害。

  2.声闻、缘觉由于没有生起利他的心念,所以并没有办法成就佛果。也就是说只有单单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情的话,就会有这样的过患。

  3.慈悲是净除业惑、烦恼、垢障,积聚福德、智慧、资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净业、集资法门中极为殊胜的修持。

  4.十九世纪的大成就者巴楚仁波切说:「有菩提心是最殊胜的,没有菩提心的话,就失去了方便。」

  5.没有一尊佛是不具备菩提心而能成佛的。过去的诸佛依止菩提心而成佛,未来的诸佛依止菩提心而成佛,现在诸佛同样也是依止菩提心而成佛。

  6.如果你不具有菩提心的话,无论听了多么深奥的佛法,都仍然是不完全的。不具足菩提心的人,对空性的了解也不可能圆满,就像阿罗汉没办法成就佛果一样。

  7.有些人只注重心的某一部分的小小禅定,而不修养菩提心,这就像是没有看到大海,却只注意牛走过的脚印一样。

  8.菩提心是入大乘教法的主干、根本,是佛所说一切教法最精髓的地方,修行道路一开始的关键就是菩提心。

  9.要生起菩提心的开始依止是悲心。就好象是母亲爱自己的独生子女,所生起的种种照顾之心一样,是不由自主就生起的悲心。我们也要以这种方式对一切众生生起无量悲心,因为悲心是利他而没想到自己利益的。

  10.菩提心的体性,就是以自利利他作为处世的态度。希望一切众生皆从轮回中解脱、远离痛苦、并且得到究竟的佛果,这个心愿就是菩提心。

  11.昆努仁波切在《菩提心赞颂宝炬》里说过,如果要在世间上讲人人都会欢喜的谈话,那一定就是具有菩提心内容的话。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