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比丘尼传卷第三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比丘尼传卷第三

 

  东官曾成法缘尼传三十七。

  南永安寺昙彻尼传三十八。

  崇圣寺僧敬尼传三十九。

  盐官齐明寺僧猛尼传四十。

  华严寺妙智尼传四十一。

  建福寺智胜尼传四十二。

  禅基寺僧盖尼传四十三。

  东青园寺法全尼传四十四。

  普贤寺净晖尼传四十五。

  法音寺昙简尼传四十六。

  法音寺净圭尼传四十七。

  集善寺慧绪尼传四十八。

  钱塘齐明寺超明尼传四十九。

  法音寺昙勇尼传五十。

  剡齐兴寺德乐尼传五十一。

  东官曾成法缘尼传三十七

  法缘。本姓仑。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彩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谑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复失去。田中作人见其随风飘扬上天。父母忧之祀神求福。既而经月乃返。返已出家披着法服持发而归。自说见佛及比丘尼。语云。汝前世因缘应为我弟子。举手摩头发自堕落。为立法名大名法缘。小曰法彩。临遣还曰。可作精舍。当与汝经。法也缘等还家即毁神座缮立精庐。昼夜讲诵。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岭有若灯烛。自此以后容止华雅音制诠正。上京讽诵不能过也。刺史韦朗孔默并屈供养。闻其谈说甚敬异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南永安寺昙彻尼传三十八

  昙彻尼。未详何许人也。少为普要尼弟子。随要住南永安寺。要道洁学优有闻当世。彻秉操无矫习业不休。佛法奥义必欲总采。未及成戒已究经论。具足已后遍习毗尼。才堪机务尤能讲说。剖毫析滞探赜幽隐。诸尼大小皆请北面。随方应会负帙成群。五侯七贵妇女以下莫不修敬。年六十三。齐永明二年卒矣。

  崇圣寺僧敬尼传三十九

  僧敬。本姓李。会稽人也。寓居秣陵。僧敬在孕家人设会。请瓦官寺僧超西寺昙芝尼。使二人指腹呼胎中儿为弟子。母代儿唤二人为师。约不问男女必令出家。将产之日母梦神人语之曰。可建八关。即命经始。僧像未集敬便生焉。闻空中语曰。可与建安寺白尼作弟子。母即从之。及年五六岁闻人经呗辄能诵忆。读经数百卷妙解日深。菜蔬刻已清风渐着。逮元嘉中鲁郡孔默出镇广州。携与同行。遇见外国铁萨罗尼等来向宋都。并风节峧异。更从受戒深悟无常。乃欲乘船泛海寻求圣迹。道俗禁闭。留滞岭南三十余载。风流所渐犷俗移心。舍园宅施之者十有三家。共为立寺于潮亭。名曰众造。宋明帝闻之远遣征迎。番禺道俗大相悲恋。还都敕住崇圣寺。道俗服其进止。丹阳乐遵为敬舍宅立寺后迁居之。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并钦风德嚫施无阙。年八十四。永明四年二月三日卒。葬于钟山之阳。弟子造碑。中书侍郎吴兴沈约制其文焉。

  盐官齐明寺僧猛尼传四十

  僧猛。本姓岑。南阳人也。迁居盐官县。至猛五世矣。曾祖率晋正员郎余抗令。世事黄老加信敬邪神。猛幼而慨然有拔俗之志。年十二父亡。号哭吐血绝而复苏。三年告终。示不灭性。辞母出家。行已清洁奉师恭肃。蔬粝之食止存支命。行道礼忏未尝疲怠。说悔先罪精恳流泪。能行人所不能行。益州刺史吴郡张岱闻风贵敬。请为门师。宋元徽元年净度尼入吴。携出京城。仍住建福寺。历观众经以日系夜。随逐讲说心无厌倦。多闻强记经耳必忆。由是经律皆悉研明。澄情宴坐泊然不测。齐建元四年母病。乃舍东宅为寺。名曰齐明。缔构殿宇列植竹树。内外清靖状若仙居。饥者撤膳以施之。寒者解衣而与之。尝有猎者近于寺南。飞禽走兽竞来投猛。而鹰犬驰逐相去咫尺。猛以身手遮遏。虽体被啄啮。而投者获免。同止数十人。三十余载未尝见其愠怒之色。年七十二。永明七年卒。时又有僧瑗尼。猛之从弟女也。亦以孝闻。业行高邈慧悟凝深也。

  华严寺妙智尼传四十一

  妙智。本姓曹。河内人也。禀性柔明陶心大化。执持禁范如护明珠。心勤忍辱与物无忤。虽有毁恼必以和颜。下帷穷年终日无闷。精达法相。物共宗之。禅堂初建。齐武皇帝敕请妙智讲胜鬘净名开题。及讲帝数亲临。诏问无方。智连环剖析初无遗滞。帝屡称善。四众雅服。齐竟陵文宣王疆界钟山集葬名德。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南齐侍中琅琊王伦妻江氏为着石赞文序立于墓左耳。

  建福寺智胜尼传四十二

  智胜。本姓徐。长安人也。寓居会稽于其三世。六岁而随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见招提整峻宝饰严华。澘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问之具述此意。谓其幼稚而未许之也。宋季多难四民失业。时事纷纭奄冉积载。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独行无伦绝尘难范。听受大涅槃经一闻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总持之誉佥然改目。自制数十卷义疏。辞约而旨远。义隐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欲规不逊。胜克意渊深雅操壁立。正色告众。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时庄严寺昙斌法师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盗。乃失菩萨璎珞及七宝澡罐斌衣钵之外室如悬磬。无以为备。忧慨辍讲。闭房三日。胜宣告四部旬月备办。德感化行皆类此也。齐文惠帝闻风雅相接召。每延入宫讲说众经。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胜志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众实允物望。令旨仍使为寺主阖众爱敬如奉严尊。从定林寺僧远法师受菩萨戒。座侧常置香炉。胜乃捻香。远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氲流烟。咸叹其肃恭表应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斋摄心祈想。忽闻空中弹指合掌侧听。胜居寺三十年。未尝赴斋会游践贵。胜每重闲静处系念思惟。故流芳不远。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缔构房宇。阖寺崇华。胜舍衣钵为宋齐七帝造摄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寝疾。忽见金车玉宇悉来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书佛字。字体鲜白色相明润。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钟山。文帝给其汤药。凶事所须并宜官备也。

  禅基寺僧盖尼传四十三

  僧盖。本姓田。赵国均仁人也。父宏梁天水太守。盖幼出家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华林寺。忘利养惔毁誉。永徽元年索虏侵州。与同学法进南游京室。住妙相尼寺。博听经律深究旨归。专修禅定惟日不足。寒暑不变衣裳。四时无新饮食。但资一菜中饭而已。受业于隐审二禅师。禅师皆叹其易悟。齐永明中。移止禅基寺。欲广弘观道。道俗咨访。更成纷动。乃别立禅房于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则善诱谆谆不倦。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四时资给。虽已耆艾而志向不衰。终日清虚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时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许。高阳人也。精进有行业。亦以禅定显闻也。

  青园东寺法全尼传四十四

  法全本姓戴。丹阳人也。端庄好静雅勤定慧。初随宗瑗博综众经。后师审隐遍游禅观。昼则披文远思。夕则历观妙境。大乘奥典皆能宣讲。三昧秘门并为师匠。食但蔬菜衣止蔽形。训诱未闻奖成后学。听者修行功益甚众。寺既广大阅理为难。泰始三年众议欲分为二寺。时宝婴尼求于东面起立禅房更构灵塔。于是始分为东青园寺。升明二年婴卒。众既新分人望未缉。乃以全为寺主。于是大小爱悦情无纤介。年八十三。隆昌元年卒。时寺复有净练僧律慧形。并以学显名也。

  普贤寺净晖尼传四十五

  净晖本姓杨。建康人也。志道专诚乐法翘恳。具戒之初从济瑗禀学。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奥。十腊之后便为宗匠。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请于第讲维摩经。后为寺主。二十余年。长幼崇奉如事父母。从为弟子者四百余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时寺又有僧要光净。并学行有闻也。

  法音寺昙简尼传四十六

  昙简。本姓张。清河人也。为法净尼弟子住寺。游学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后己志在广济。以齐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禅思静默通达三昧。德声遐布功化自远。道俗敬仰盛修供施。时有慧明法师。深爱寂静。本住道林寺。永明时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之所修饰。僧多义学累讲经论。去来諠动明欲去之。简以寺为施因移白山。更立草庵以蔽风雨。应时行乞。取给所资。常聚樵木。云营功德。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积薪引火自焚。舍生死身供养三宝。近村见火竞来赴救。及至简已迁灭。道俗哀恸声振山谷。即聚所余为立坟刹也。

  法音寺净圭尼传四十七

  净圭。本姓周。晋陵人也。寓居建康县三世矣。圭幼而聪颖一闻多悟。性不狎俗早愿出家。父母怜之不违其志。为法净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纯邃经律博通。三业禅秘无不善达。神量渊远物莫能窥。遗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进总持为世法则。传授训诱多能导利当世归心。与昙简尼同憩法音寺。后移白山栖托树下。功化转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八日。与昙简同夜烧身。道俗哀赴莫不哽咽。收其舍利树封坟刹焉。

  集善寺慧绪尼传四十八

  慧绪。本姓周。闾丘高平人也。为人高率疏远。见之如丈夫不似妇人。发言吐论甚自方直。略无所回避。七岁便蔬食持斋志节勇猛。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戒业具足道俗所美。时江陵有隐尼。西土德望。见绪而异之。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尝同居一夏。共习般舟。心形勤苦昼夜不息。沈攸之为刺史普沙简僧尼。绪乃避难下都。及沈破败后复还西。齐太尉大司马豫章王萧嶷。以宋升明末出镇荆陕。知其有道行迎请入内。备尽四事。时有玄畅禅师。从蜀下荆。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畅每称其宿习不浅。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豫章王妃及内眷属。敬信甚深从受禅法。每有嚫施。受已随散。不尝储畜意。志高远都。不以生业关怀萧。王要共还都。为起精舍在第东田之东。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年自称忽忽苦病亦无正恶。唯不复肯食。颜貌憔瘁苦求还寺。还寺即平愈。旬日中辄复请入。入转如前。咸不知所以。俄而王薨祸故相续。武皇帝以东田郊迥更起集善寺。悉移诸尼还集善。而以福田寺别安外国道人阿梨。第中还复供养善读诵咒。绪自移集善寺以后。足不复入第者数年。时内外既敬重此尼。每劝其暂至后第内。竺夫人欲建禅斋。遣信先咨请。尼云甚善。贫道年恶。此叚实愿一入第与诸夫娘别。既入斋。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请作七日。禅斋不得休(后复有十字道别今忘之)作诗竟言笑接人。了不异常日高傲也。因具叙离云。此叚出寺方为永别。年老无复能入第理。时体中甚康健。出寺月余。便云病。乃无有异于恒少日而卒也。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时年六十九周舍为立序赞。又有德盛尼。德合志同为法眷属。行道习观亲承音旨也。

  钱塘齐明寺超明尼传四十九

  超明本姓范。钱塘人。父先少为国子生。世奉大法。明幼聪颖雅有志尚。读五经善文义。方正有礼内外敬之。年二十一夫亡寡居。乡邻求嫂誓而弗许。因遂出家住崇隐寺。神理明彻道识清悟。闻吴县北张寺有昙整法师道行精苦从受具足。后往涂山听慧基法师。讲说众经便究义旨。一经于耳退无不记。三吴士庶内外崇敬。寻还钱塘移憩齐明寺。年六十余。建武五年而卒也。时又有法藏尼。亦以学行驰名也。

  法音寺昙勇尼传五十

  昙勇者。昙简尼之姊也。为性刚直不随物以倾动。常以禅律为务。不以衣食经怀。憩法音精舍。深悟无常高崇我乐。以建武元年随简同移白山。永元三年二月十五日夜积薪自烧以身供养。当时闻见咸发道心。共聚遗烬以立坟刹云。

  剡齐兴寺德乐尼传五十一

  德乐。本姓孙。毗陵人也。高祖毓晋豫州刺史。乐生而口有二牙。及长常于闇室不假灯烛了了能见。愿乐离俗。父母爱惜而不敢遮。至年八岁许。其姊妹同时入道。为晋陵光尼弟子。具足以后并游学京师。住南永安寺。笃志精勤以昼继夜。穷研经律言谈典雅。宋文帝善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宋大将军立王园寺(在枳园寺路北也)请移住焉。到十一年有师子国比丘尼十余人至。重从僧伽跋摩受具足戒。至二十一年。同寺尼法净昙览。染孔熙先谋人。身穷法毁坏寺舍。诸尼离散。德乐移憩东青园。乐咨请深禅穷究妙境。及文帝崩。东游会稽。止于剡之白山照明精舍。学众云集从容教授。道盛东南矣。齐永明五年陈留阮俭笃信士也。舍所居宅立齐兴精舍。乐纲纪大小悦服远近钦风。皆愿依止。徒众二百余人。不聚嚫施岁建大讲。僧尼不限平等资供。年八十一。永元三年卒剡。有僧茂尼。本姓王。彭城人也。节食单蔬勤苦为业。用其嚫遗纪竹园精舍焉。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