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正念的修行 1-2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4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8年:正念的修行 1-2

   正念的修行—一           海涛  辑

  1.谈正念的修行中包含了去除的修行,以及「断念」的修行。正念的修行非常难。我们要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剎那,立即察觉。

  2.刚开始,我们很难保持足够的觉察力,来认清烦恼的生起。然而,当负面情绪生起,我们要分辨它们是贪、瞋或痴。即使我们能加以辨识,也不容易用对治来去除它们。

  3.我们会发现,情绪只不过是一些不具实质的念头,本质是空的:无来处,无去处,无停留处。当我们有能力去除烦恼之后,接着就是困难的「断念」修行。

  4.身、语、意要永远从事正面的行为。而当我们做出正面行为时,身、语、意要一体行动。不要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做出令他人受苦的事情。同样的,不要念诵会伤害非人的破坏性咒语。

  5.修心不能有分别心,不要挑选对象,要针对一切,不论对象是否有生命。任何念头的生起,都应该成为修行的道路,而不是修心的障碍。

  6.对于无法逃避的困难,我们应当经常禅修。

  7.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衣食,健康良好,拥有一切所需,无忧无虑时,我们不应执着,也不该依赖这些好处。

  8.反过来说,当我们无法享有这种条件,一切不如意时,我们应当利用这种情况来激励自己的勇气,把困境当做菩萨道路。

  9.商人来到了遍布珠宝的岛屿,却空手而返,他会无颜见人。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我们要善用现在修行的顺缘。如果能够让真实的菩提心生起,就算我们贫困、无名也没有关系。

  10.对佛法而言,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佛法要真的去「修」!就算念诵百万咒语、从事各种善行,但如果心是散漫的,就不会有任何利益。如此一来,法教对我们无益,菩提心也没有机会增长。在所有修行之上,要勤修菩提心。

  11.对治情绪比离家修行要重要。如果我们离家修行,却有着更强烈的贪、瞋、痴,那么我们的行为对修行而言,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善用对治。

  正念的修行—二           海涛  辑

  1.当人生顺利,心满意足时,我们会倾向修行;当我们饿了,没有东西吃,就会失去修行的兴趣。这是因为我们对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

  2.修行要全心投入,让自己完全浸润在修心之中:有时禅修空性,有时生起出离心,有时对众生发慈悲心。透过仔细的探索和检视,我们会更下定决心,愈来愈努力去修持修心的法门。

  3.如果帮助他人,或有机会修行,我们不应当期待他人的感谢、称赞或给予好名声。

  4.成就佛法的三个主因是:一、遇见合格的上师;二、透过他的开示,培养正确的动机;三、具备必要的资粮。

  5.如果我们能够终身修持两种菩提心,在座上和座下皆正确禅修;如果我们能将心与禅观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不会是凡夫的经验。

  6.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结晶,能够听闻菩提心是多么幸运。宣说菩提心的上师,则是胸怀无比仁慈的圣者,因为菩提心本身是无比的伟大。

  7.殊胜的菩提心带来所有利益。透过它,我们能够结集身、语、意一切正面的行为,让我们的心与法教合而为一,为自己及他人争取轮回之苦与涅槃的一切快乐。

  8.精进修心,不久之后就能够为众生及自己成就丰富的福祉。只要练习修心,我们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是一个殊胜的教导,菩萨一切法教的精要,而且一再被赞叹。

  9.修心的一般效果,就是让修行者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要修持自他交换而不求回报。

  10.俗话说:「出自自私动机的善行,如同有毒的食物。」有毒的食物可能看起来美味可口,但它会迅速致人于死。如果善行被我执渗透,而被视为具有实存性,那么善行就会变成毒药。我们要屏弃一切自私。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