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何谓十善业道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何谓十善业道

   何谓十善业道

  文:凡思整理

  我们到寺院听开示,经常听师父说“十善业”。什么是“十善业”?经师父开示后,总算知道原来是由“五戒”扩大,而成的十善业道,即称之为“天乘”①,能修持十善而到达上品者,来生可享受天福。只是五戒侧重在身的修为,而十善是兼明心的动念而已。因此可以说,开五戒第四的妄语为: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的四戒,合起来就是: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十善戒法,或称十善业道。现在将十善业道略述于下:

  1、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孔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愍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2、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知利己而须利人,即利人为利己,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信,则无偷盗之事发生。

  3、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除了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也就是说,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

  4、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5、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以现代语来说,“不两舌”就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两舌灾祸,可导致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若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6、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所谓的“不恶口”,就是要我们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所以佛教经典指出:“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7、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所谓“绮语”,即是花言巧语,说不正经的话,导人产生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绮语者,死随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说话要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庄严威仪,必为人敬仰。

  8、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名、色、财、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做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来的钱财,除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

  9、不嗔恚而慈忍积福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导致杀害灾祸,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勤修慈悲忍辱美德,远离嗔恚过患,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10、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无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理事理明白的善人。

  以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是为口四善业。不悭贪,不嗔恚,不愚痴,是为意三善业。

  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这话是说依止佛陀的真理,修习智慧,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学佛的真义。十善业道,一方面制止外在的恶行,一方面净化内心的善行,以达到建立人间净土,才是现实人生佛教之目的,也才是适合时代需要的佛教。

  注释:①佛教分为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但佛法是以人天乘,趣于大乘直达佛乘为基础。故人天乘即是佛乘的始阶。因此佛法流通于世间,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合时机的教法:首为五戒,谓之人乘正法,能受持五戒的,可保人身不失(不堕恶 道轮回)。再由五戒扩大,即十善业道,谓之天乘,能修十善到达上品的,来生可享受天福。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