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41般若波罗蜜多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41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一          海涛  辑

  1.般若波罗蜜之功德:

  一、《圣集颂》云:

  「万千诸盲人,无眼难识路,不能抵目的,若人无般若,亦如无眼然。仅具布施等,其他之五度,不具般若故,则无眼无见,不能证菩提。」

  二、《入中论》云:「如彼明眼向导人,能引群盲至乐地,佛以般若导群盲,开发慧眼显众德。」

  三、《菩提道灯论》云:「方便无般若,般若无方便,皆为局缚因,般若与方便,二俱不应舍。」

  四、《无尽慧请问经》云:「无方便之般若,必受缚于涅槃,无般若之方便,必受缚于轮回,故应二者相合而修(方能趋入正道)。」

  五、《维摩诘经》云:「诸菩萨以何为缚?以何为解脱?(以)无方便之智慧为缚,有方便之知慧为解脱;无智慧之方便为缚,有智慧之方便为解脱。」

  2.如果只单独修习方便或智慧一种法,那就是魔道的行为了。《海龙王请问经》云:「魔业者有二:一者无智慧之方便,二者无方便之智慧。知其为魔,应断舍之。」

  3.智慧是不会自然产生的。就好比只有少许木柴,虽然燃起了火,也不会维持长久,但如果能够积聚大量的干柴,使之燃烧,不但火势会很大,时间也会燃得长久,熄灭它也很不容易。

  4.同样的,仅凭一点少许的福德,是很难生起大智慧的,必须依布施、持戒等善行,积聚广大的福德后,才能生起大智慧,才能烧尽一切障碍。

  5.为了智慧本身应该勤修布施等善行才对。《入菩萨行论》云:「为令诸众生,生起般若故,佛为说施等,种种请教法。」

  6.修般若之证验者,行人修习般若之相应相,有下面几种:

  一、自然会对善业较前精进。二、烦恼自然会减轻。

  三、对(定、慧之成就)会努力去争取。四、舍弃一切散乱诸作业。

  五、对此世之一切不贪不着。

  般若波罗蜜多—二          海涛  辑

  1.修般若之果报可分两种:一是究竟的果报,二是暂时的果报。究竟的果报指获证无上菩提。《般若七百颂》云:「文殊!若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当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暂时的果报则是能够产生一切善乐之适意福果。《圣集颂》云:「佛陀及佛子,声闻并缘觉,天及王人等,并一切众生,所享诸快乐,及一切福报,皆由胜般若,波罗蜜多生!」

  3.虽然一切法本来就是自性空离一切戏论的,但众生的境界中,却显现了万千的事物,因而经受种种的痛苦。因此仍旧必须要对般若有了解和修持才行。

  4.智慧(般若)之体性

  一、彻底地抉择诸法是名智慧(或般若)。

  二、「通达一切法无生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也。」《般若七百颂》

  三、「通达诸法自性空,即是般若殊胜行。」《圣集颂》

  四、如果能消尽一切执有、执无之念想,那个离心意、超言说的境界就是所谓的涅槃了。如经云:「消尽执有执无心,即是解脱大涅槃。」《圣梵天请问经》

  五、「般涅槃者,一切诸相尽悉泯灭,一切转动悉皆超离也。」《入菩萨行论》

  六、《妙法莲华经》云:「迦叶!真实了知一切法平等性者,即涅槃也。」因此,涅槃乃是一种心意动念之止息,远离一切生灭取舍等相者也。

  七、《中观》偈颂云:「不取亦不舍,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涅槃者如是。」涅槃是离生、灭、取、舍等相故,无所作、无所造、无所转。

  八、智慧或了达自心等言词皆是指妄念断绝时,才能了悟自之真相,才是智慧。《调摄请问经》云:「般若波罗蜜者,非任何法可能言,远离一切名句者也。」

  5.《般若七百颂》云:「于任何法不取、不持、不舍,才是般若波罗蜜多之修观方法。于任何法皆不住,才是般若波罗蜜之修观的方法,于任何法皆无想、无缘,才是般若波罗蜜多之修观方法!」

  般若波罗蜜多—三          海涛  辑

  1.般若波罗蜜多之修观者,无任何可修也。般若波罗蜜多之观法,即是观虚空也。《般若八千颂》

  2.若知此身心,实皆如幻化,幻化与身心,无丝毫差异,超离诸识见,行止皆寂静,此即般若教,最胜之行法。《圣集颂》

  3.我以如幻法,变现诸化身,变像马车乘,以及种种物,诸物虽显现,实际无所有,应知一切法,实皆如幻化。《三昧王经》

  4.心持明念无分别,诸福德行亦不断。《真实行经》

  5.若以片刻时,安住空性定,其福尤胜彼,供养三界众。《广大证觉经》

  6.三界众生,尽其形寿,以所有资具而行善事积胜资粮,不如一瑜伽士,以一座时修观空性,其福胜前。《起信经》

  7.由修三昧故,能断诸疑惑,舍此无他道,习禅最殊胜,智者应勤习。《地藏十轮经》

  8.长时持净戒,多劫习禅观,若不了实性,仍难获解脱。若人能了知,毕竟空妙义,则于一切时,于诸法无贪。《说诸法不生经》

  9.经于劫数,于诸经法书写、读诵、持受、听闻,为他解说,不如一日修观(空性),其福胜前。《地藏十轮经》

  10.此心若不能住于空性,则仅靠其他善业,是不能得到解脱的。

  11.一个人如果对空性有了契悟,则一切佛法皆摄归其中矣!

  12.《无暖请问经》上云:空性也可以说就是三皈依。

  「如菩萨知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如来知非色、非相、非法;如实见真如(随顺如是般若义者),即是以恬适心皈依佛也。」

  「如来法性者即是法界也,法界者遍满一切诸法者也。若能随顺证见一切法法性,即是以恬适心皈依法也。」

  「依法界无为而修观,依声闻乘无为而修观,或不依者为,不依无为,以恬适心(随顺般若)是为皈依僧也。」

  13.发菩提心也可以说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发大心经》云:「迦叶!一切法如虚空无性相,本来光明清净,此即发菩提心也!」

  般若波罗蜜多—四          海涛  辑

  1.般若修持法:「心」与「智慧」之修持方法。

  2.《极无住续》云:「若能常食彼,无整相续食,此人能满足,一切宗派义,诸愚蒙不见,依语言名句,内外一切法,皆是自心也。」

  3.(密宗修法)生起次第中,观佛身及持诵真言等,若有般若才是完整的。如《喜金刚续》云:「无有能修与所修,无佛亦无有真言,远离一切戏论中,佛与真言皆安立,五方五佛即在斯。」

  4.《桑结襄经》云:「塑像与影像,何能生瑜伽,勤修菩提心,方能成真佛。」

  5.萨惹哈云:「读经即是此,持经亦是此,修观亦是此,心中若执法,则乖般若教,以有相之见,不能见般若。」

  6.《梵王胜心请问经》云:「不加思想即布施,不依名言即持戒,不予细究即忍辱,不取不舍即精进,不贪不着即禅定,无有分别即般若。」

  7.《城藏经》云:「智者若观空性法,不依不住诸世间,亦不住于诸有中,此即清净持戒行。」

  8.《甘露秘重续》云:「香花等供养,非真正上供,若能调自心,是为最上供。」

  9.般若摄于一切行为中:

  一、火供(护摩)亦可摄于般若中。《秘密甘露王续》云:「作火供法者,为得成就故,为息妄念故,烧柴焚物等,何得名火供。」

  二、礼拜亦摄于般若波罗蜜中。《虚空宝》经云:「譬如将水灌入水,或以酥油注酥油,自见自明智之时,此见即是真礼拜。」

  三、若具足般若,供养亦在其中。《父母谒见经》云:「若能依止空性法,于如来境生雀跃,此是能仁最胜供,无有较此更胜者。」

  四、若具足般若,忏悔罪业亦在其中。《清净业经》云:「若欲行忏悔,应以正直心,观察实相义,善观真如理,是最胜忏悔。」

  五、守护戒律及三昧耶,亦可摄于般若之中。《天子请问经》云:「戒与非戒二俱无贪亦无着相,是名涅槃之我是极清净戒也。」

  六、般若亦摄供物食事等法行。《秘密甘露王续》云:「食事供物等,种种供养行,皆归于心性,内外一切法,莫不摄于心。」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