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25修心导论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25修心导论

   修心导论—一              海涛  辑

  1.人生的目的,浩如无边虚空。我的责任是消除一一有情所有的困境和困境因,并带给他们现前和究竟的安乐,尤其是究竟的安乐。

  2.不管健康或不健康,贫或富,有没有受教育,我们究竟的目标在于利益其它有情。

  3.「成功的人生」真正的定义是:有能力利益其它有情。

  4.解脱,是一切苦(生老病死以及其肇因)的彻底止息。

  5.一切菩萨都具有大悲心。他们来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解除其它有情的苦,为他们带来安乐。

  6.「佛」,是说永不再有苦因烦恼,只拥有导致安乐的善念之道。就是调伏、观照你的心。

  7.佛的圣心中唯有怀抱利益一切有情的念头。这样的圣心具有疗愈力,因为其遍智被无量的悲心所系。

  8.心是人生安乐之源,也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安乐不可或缺的保障。

  9.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追求自己的安乐,贪瞋等其它烦恼因而跟着生起。

  10.自我为中心和贪着等病态的想法,是一切困境的来源。

  11.你的自我越强,生活中就越多问题,其它人会发觉你很难相处。

  12.爱惜其它有情,能够根治所有困境的祸首——内心的自我爱惜。

  13.真正的奇迹是,体会到自己的心才是苦乐的源头,因而不再造苦因,唯造乐因。

  14.苦与乐不是由外而来,是来自我们的心,我们的意念发起而造作的业。

  15.正确的思惟方式带来安乐,苦乐来自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的人生是由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

  16.佛陀教导我们:我们是自己的导师,也是自己的敌人。造善业、乐因时,就是自己的导师;生起恶念,而造下困境因,就是自己的敌人。

  修心导论—二              海涛  辑

  1.如果不以善心、利他心来修持,不仅没有利益,反而会造成伤害。这不是法门的过失,而是修行人没有适当的发心,用错误的态度修持。

  2.一切安乐都从每位有情的正面态度和善行而来,从清净心而来。

  3.只有修持佛法才能去除或避免恶业驱迫我们,为事物贴上负面标签,从而造成自己的受苦。

  4.「滴水可以满罐」,不应认为小小功德没有用,要尽可能积聚功德。

  5.「星火足以燎原」,不要认为小小的恶业不会带来后果,应避免它。

  6.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安乐,都是其它有情的恩赐。

  7.怀有对他人的慈悲心,能使你的行为由不善变为善,变为成就正觉的因,变成净除恶业和积聚功德的法。

  8.一旦发起最健康的心——菩提心,我们的内心便会获得满足、平安。原先制造苦的心,便转化为创造安乐。

  9.我们会觉得心胸开阔,体验到和平与安乐,这是爱惜其它有情的成果。

  10.苦乐、善恶,一切都和你自己的态度、思考方式和动机有关。

  11.想要爱惜自己的人,应该明智地去做。爱惜其它有情,就是明智的爱惜自己之道。

  12.每位有情都同样求乐避苦,而我们要对每一位有情的安乐负责,不仅是对朋友,还包括陌生人和仇人。

  13.不加害其它有情,就是帮助他们,让无数的有情免于受害,而获得平安。

  14.即使是爱惜一位有情,不管是人或动物,只要是牺牲自我去照顾他们,都会带来大净障,净除所有的恶业,也就是疾病或其它一切困境的肇因,令身心康复。

  15.一个慈悲的人,光是他的存在,就足以康复其它有情。

  修心导论—三              海涛  辑

  1.以大悲心疗愈心,能够解除自他所有的困境。悲心的善念不仅有助于恢复健康,还会带来和平、安乐和满足,使我们得以享受人生。

  2.虽然遍智心能够彻见一切,而悲心才是救度有情的原动力。

  3.一个人越发展、强化自己的慈悲心,所有的众生便获得更多的安乐;智慧越开展,便能够累积更多的功德,净更多业障。

  4.一旦内心充分开展慈悲和智慧,粗品、细品的无明障便彻底消除了。那时的心,无所不知,圆满觉醒。

  5.把自己化成能满一切有情愿望的如意宝珠,然后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布施给一切有情。

  6.放生好比吃特定的饮食,以巩固健康;持咒则好比吃药来消灭病菌。

  7.持戒清净的人,不管有没有证量,痊愈力都比较强。

  8.修持安忍,你就不会伤害他人,也因此不会伤害到自己。修持安忍,就能去除瞋怒。

  9.修持安忍是未来世能得到美好色身的因,如果你的身相很吸引人,就更容易利益他人。

  10.拥有对一切有情的安忍心,你生生世世都会为世界带来不可小觑的宁静与安乐。

  11.要时刻记住:成办一切有情的安乐是我的责任。

  12.为了带给一切有情安乐,尤其是圆满佛果的无比安乐,我们必须成佛,才能够成就这么广大的伟业。

  13.回向一切善行的功德,是为了保护它不要被不善的力量摧毁,并引导它朝向我们一直在发心时明定的目标,让一切有情成佛。

  14.除了把功德回向成就佛果,还要以空性见来封守。

  15.思惟:「回向功德的人、回向的行为以及回向的对象,这一切都自性空。」这样,功德才不会被瞋心或邪见所摧毁。

  修心导论—四              海涛  辑

  1.一旦我们的生命逝去,不管是否有意义或浪费掉,一去就不复返。你无法加以弥补,只能在目前和未来着力。设法使你目前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如果检视自己的心,分析并质疑自己,将会发现只要心随欲念,则无真正的安乐可言。

  3.当欲望熏心,内心完全被欲望遮蔽时,你就没有办法禅修。即使你有一些空性的概念,也很难有任何空性的觉受。

  4.一切法自性空。任何一法都不是真实存在,只因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真实存在,你就误以为真。

  5.即使只是禅思空性一秒钟之久,就足以净除十不善业的重恶业。

  6.光是发愿听闻般若教法,就能够净除过去累积好多劫的重恶业。

  7.不管遭遇什么逆境,都不要把它看成困境,反而当做是可喜的事欢迎它。

  8.就在念死、无常的当下,我们立即获得和平、安乐和满足,因为那一切只会带来困扰且毫无必要的期望,全都一扫而空了。

  9.死亡来临时切莫胆怯,认为死亡是恐怖的,而应当思惟:「这是好的事情,最有利益,是我最大的成就。这提供我一个真正修行的机会。」

  10.忆念死亡,促使我们的修行清净,而非流于口头禅、装模作样的修行。这非常重要,最重要不过了。

  11.知道生命短暂,所以尽情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

  12.我们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

  13.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当下于此时,如实行谛观,行者住于斯,安稳无障碍。

  14.今日当精进,勿待明日迟,死亡不可期,吾当如何置。若有如是人,安住于正念,昼夜无间断,圣者遂称彼,了知胜独处。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