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04以佛为师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
来源: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06-004以佛为师

   以佛为师—一             海涛  辑

  1.一切的识都有一个本性,即是「明光」。非明光本质的因,不可能引发识。所以明光心叫作基本的固有意识,它与境交互作用,与外在事实交互作用,从而产生比较粗浅层次的意念。

  2.有些人如果在静坐禅修时抑制粗浅层次的意识作用力,便可以藉体验明光而增强深层微妙意识的力量。而这种经验可以帮他们清楚地忆起前世。

  3.意识的这种延续性有明与知的本质,是不会中止的。

  4.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生命三种不同境界的经验产生。最低层次的是欲界,其中的意念是很粗陋的,人们只受着外在对象的吸引。继而是色界,而为十六天,意念比欲界精微,也比较不受外物牵引。

  5.最高的是无色界,分为四天,又叫作四空处。这是暂时摆脱痛苦烦恼,甚至脱离喜悦与快感等感觉的存在状态,而快感经验通常会带来贪欲和不满。

  6.我们和地球是密切相互依存的,地球是我们天然栖居地。

  7.真正的预防措施就是衷心皈依三宝,尊重因果业报定律。

  8.皈依是决定你是不是佛弟子的因素。所以皈依是佛门的入口,是成为佛教徒的标记,也是以后发愿的正确基础。

  9.仰慕佛、法、僧的德能而信忍乐欲于三宝等净心不疑。

  10.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发无上道。

  11.修行越趋于精进,皈依的修持会越完善。掌握皈依因的人会把自己完全交托给三宝的庇护与指引,衷心依止。

  12.要想在皈依的修行上成功,首先必须产生皈依的根由,也就是先前讲过的恐惧与深信的因。希望得享幸福远离痛苦乃是人的本性,在心中蕴育佛法就可以帮你达成这个希望。

  13.静思皈依对象的伟大特质与无边能力,有助于建立稳固而以理性为基础的信念,这样的信念也经得起逻辑分析。

  以佛为师—二             海涛  辑

  1.佛法的意义在于藉修行达致觉悟。任何因素,只要能使你达到完全摆脱妄想和烦恼,并且能使你领悟灭谛,就是真佛法。

  2.灭除烦恼妄想并不是指妄想随时间而消逝,乃是指因为用了可以摧毁内心生起妄想的种种力量,终于达到灭受想的境界。这个灭谛便是佛法。

  3.佛法是导向解脱之路,也是能证寂灭之果的道路,所以是真正的依止处。达到这个证悟境界的人,便成为「尊者」。

  4.凡是能善用方法达到断除妄想烦恼能灭诸恶的人,都是德尊之人,是超越世俗的僧伽。

  5.面对有德行的人能激励我们的精进之心,所以僧伽对修行是有助益的。我们刚开始修行时都需要僧伽的陪伴。

  6.依赖德尊之人的扶助,可以使我们在修行中进步。僧伽已经证悟寂灭,凭他们的经验,可以给我们适切的导引。

  7.即便是在俗世的事务上,我们也需要已经明白道理的人教导。

  8.我们需要一位完成修行的上师引导,由他带领我们走上成就灭谛的道路,按照顺序逐步前进。

  9.因为,断烦恼因而无生死之患累的灭谛是渐进的了悟,不是一蹴可即的。所以一定要依赖一位精神上师或佛陀,也就是依赖一位通晓佛法义理而且慈悲心广及一切有情众生的上师。

  10.由于佛教修行者从事最终得解脱的道次第修行,并不只限于追求今生的圆满,所以必须有符合自己修行之路的一位上师。

  11.若以佛弟子的皈依而言,必须皈依佛陀。因为必须自身了悟空性真谛的人,才能够指引凭经验达到解脱境地的路,以及指引体悟解脱之道的义理。

  12.深深相信皈依的三宝能庄严世间,最上不变。观想三宝之后,要省思传授教法之师——佛陀——的殊胜特质。

  13.佛陀乃是成就无缘慈悲与一切智能而觉行圆满者。可知大慈悲大智能是佛陀的主要特质。

返回目录

-------------------------------------------------------------------------------------------------------------

更多海涛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