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修心要修「知而不评」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修心要修「知而不评」
我们有一种习性、一种不停歇的心理运作,它已经形成了习惯,使得我们不自觉地就要对很多人事物进行评估、判断:看到人,就要评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看到事件,就要评断是不是有什么陷阱……等等。
当你在评断时,你那天真的「好奇心」就会消失,你的「赤子之心」就会不见。因为逻辑思考使人像「法官」,那种精确的拿捏和管控,是拘束的、不自由的、给人压力的。当大家在开会、谈天时,如果都是评估来、评估去,整个气氛就会很凝重,天真的好奇心不会生出来,因为怕被人评估为幼稚、无知。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大家很在乎「懂不懂」、「知不知道」。如果一件事你早知道了、懂了,就神气得很;如果别人知道而你不知道,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觉得矮人一截。这种情况好像成了我们集体的习惯。
我觉得这真是很不必要,如果你知道却做不到,那有什么用?知道,有什么高人一等的?如果你不知道,却做得到,那才叫人佩服。
「知道」,不代表「做到」。华德福教育就主张不看电视,因为电视这种讯息传递的方式是速食的。别人花了好多精神、心力去实践才得到的东西,你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看完,会错以为自己也懂了;事实上,你只是知道了皮毛,要你做一定是做不出来的。如果能够亲身经历、一步一脚印,真的把一件事做出来,走过每个实际演化的过程。之后再看电视节目,即使你看到的是浮光掠影的片段,也会了解那背后的努力和深度。这时,你就不会妄加评断所有的事。
严重的「评断」就是「审判」,更进一步就是「定罪」,这和给人戴帽子、贴标签是相通的;有时候,不好意思公开讲,就在背后说长论短,这种情况更糟糕,因为这是「私刑」!以上都是「思惟的暴力」啊!是缺乏慈悲心的,而人们却常常不自觉。
这样的习性如果没有注意到、没有检讨到,就是没有在修行!我们修心,就是要修这种地方。我对这样的事,是很警觉的,也会精细地自我省查,对人尤其更为谨慎。而当我遇到别人胡乱评断我时,大部份情况,我会装聋作哑不予理会,也懒得去说明。如果你喜欢到处评断,而说自己是平等的,那是骗人的。
针对这种文化现象,有什么解决之道呢?我提出一个方法给大家:我们要做到「明白」,但没有「评断」;「了解」,但没有「审判」。对别人的好、坏、恶习、错误的选择……也都给与尊重,这样才是真的平等心。(摘录整理自20050307共修)(莉华、满妹整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