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生活修行之9 随喜化解嫉妒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生活修行之9 随喜化解嫉妒
什么是「嫉妒」?嫉妒是从「比较」与「计较」之后产生的,因为比较和计较之后,觉得自己不足,然后产生无力感,接着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自己会觉得很悲伤、不平、遗憾;另外一种反应就会对外,表现出他的攻击性、不满足,也就是嫉妒。
分析嫉妒背后的心理状态会有三种情形,一个是当别人的美好出现在我面前时,如果我会嫉妒,那是因为他的美好提醒了自己的不足、不好;另外一个情形是自己心里有「位置只有一个」的奇怪假设,所以当老师称赞某甲很优秀时,心里产生嫉妒的原因是以为老师心里放了某甲,就放不下我;第三个情况是「我是不足、不够的」,就像人家有钱,而我没有钱,我就嫉妒她,或像是别人很漂亮,而我不漂亮,我就嫉妒他。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嫉妒最大的问题是见不得别人好,别人好心理就不平衡。跟「慢」正好相反,「慢」是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好。当然「别人比我好」是我要在乎的项目,不是我在乎的项目就不会嫉妒。
消除的方法,佛经里面有,就是随喜,与有荣焉。所以随喜是佛教鼓励的方式,叫「随喜功德」,就像有人修行修得很好,不是嫉妒他,而是:「哇!你修得那么好,我认识修得那么好的人!真是与有荣焉。」所以只要随喜,嫉妒就会化解。
《华严经》文殊如来的净行品,凡看到不好的都做正面思考,从好的方面去想就是一种随喜。净行品当然更积极,他把不好的都变成好的来想,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治嫉妒的方法。
(摘整理自2003年12月7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