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网文摘:佛法贯穿每一天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9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网文摘:佛法贯穿每一天

 

  我这辈子干得最漂亮、最棒的一件事,是皈依三宝,受持佛法。

  自读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后,我就认定,能说出这么高尚、深刻、无私和智慧话语的人,一定情怀高贵,品格绝尘。这样的人,当得起人类最尊贵的崇仰。

  我后来知道,讲这部经的人,是佛陀。

  在阅读了其他佛典和大德们的开示后,我决心听从佛陀的教诲,如理如法的修习,以期有朝一日能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陀对我来说,有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我喜欢孔子,欣赏老子,称许庄子,赞同荀子,但能让我心甘情愿五体投地致以崇高敬仰的,唯有佛陀。

  热爱佛陀,就要实践他的教法,弘扬正信的佛教,将法雨遍洒裟婆。我知道,这只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它近乎于梦想。但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实践佛法,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却是不难做到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明白的了知,修行不仅仅是诵经、打坐,它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唱歌、品茶、爬山、呼吸、修剪花枝及做饭。工作时,我们在修行;散步时,我们在修行。清晨,或者深夜,我们都在实践佛法,沐浴在一片法喜里。

  如果佛法不能落实到生活中,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求解脱呢?

  现撷取几个段落,来说明佛法对我生活的影响。

  一、消融我慢

  我是一个我慢心比较重的人,无缘无故就觉得自己很聪明,而且优秀。因为天性喜爱文学、艺术、地理、历史,我认为自己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好象挺深刻。而朋友们每当在生活中需要作出一些较大抉择时,都会来和我沟通征求意见。甚至连装修房子,也来请我帮忙设计空间。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助长了我的骄慢。

  当佛光照进我的生命后,我开始沉淀,反思自己的行为,询问自己有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和苦痛。我慢的堆积如此轻易,而扫除它的智力之帚却只能浅试辄止。我知道,想转变自己的习性,必须要练习觉照,培养正念,浇灌心中本具的愉悦、理解和尊重的种子,使它们能发芽生长。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别无选择。

  往常当我在新村里遇到那个熟悉的陌生人——清洁工时,通常是一穿而过。我觉得,我和他,是两岸完全不同的灯火,根本不存在交汇点。现在呢,我每次看见他,都会点头微笑。一次,在他扫楼梯到我门口时,我特意开门,送给他几个水果,并真诚的对他说谢谢,谢谢他的辛勤劳作,给大家创造了如此清洁美丽的环境。这么做时,我满怀的欢乐由衷洋溢。

  以前,给乞丐钱财,我是住色布施,十分的著相。今在佛法的教导下虽已有了改变,但意识中仍会有施的念头。我正在学习用心去控制它,使它达至柔和、慈悲的状态,从而开放出智慧、同情的花朵。

  我知道,我和众生是互即互入,非人非我的。所谓心物如一,不异不二。别扭、不平、痛苦和开心事实上并不存在,美与丑,大和小,都只是虚妄的幻影。一架古筝的存在,意味着许多与之相关的事物的存在。同样的,一颗星星在闪烁,我们所看到的,是它在夏朝时发出的光芒,我们能观赏到它,也是由很多的因缘和合而成的。在一切众生的身上,我们都可以见到祖先的容颜、森林中的雨露、阳光还有小鸟的歌声。

  没有他们,我也不会存在。

  二、活在当下

  心不能安住于一境,是我的烦恼之一。

  我是个心念电转之人,一刹那间,可以上下五千年,鹏程六万里。以前,朋友们都说我思维快,创意多。他们将之视为优点。我自己呢,也不觉有什么不好,还常常笑说能够一心三用。

  修习佛法后,才知这本事岂止不是优点,更是修习禅定的大忌。不过,既然有这样的毛病,也别无他法,只有承认它,观照它的缘起,给自己修正的空间。我发现,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滋养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记得游玩云南时,昆明八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我却并没有完全安于当下,好好欣赏,反而不时想象着下一站大理的美景。坐在大理的马车上,我心里渴望见到的是丽江的旖旎。听着丽江的纳西古乐,我又开始憧憬泸沽湖的奇异风情了。瞧,我一直不能沉静的活在当下,对当下一刻生命中所展现的美只领略少分,而永远都在遥想下一刻的花开花落。

  活在当下是一件美妙的事,它意味着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善良、真诚及丑陋的事物保有清醒的认知。它铺展诗意和奇迹,使我们明白,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吟唱,而一个微笑、一片瓦、一株紫薇、几只蝴蝶,都是这吟唱的一部分。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就会处于喜悦、温暖和宁静之中。我们将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

  现在,我还不能做到一心一意的安住于当下,但起码,我已能在思虑过去和未来的同时,有意识的关注当下的心情、风景、人及物事。在香港南丫岛上,坐在海边,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海边,正在享受海水共长天一色的辽远。在三清山的司春女神像旁,品尝着当地土茶,心里了了分明我是在幽绝天下的三清山,正在与山同仁。

  佛陀说,生命只有在当下才能具足。我必须学习深入到生活中来,不被过去和未来所左右,以便注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去感受生命中真正的快乐。回到当下,零距离体会生命,我们会发现,自己是畅亮、和谐的,并且有力量给别人带去畅亮与和谐。

  三、无常无我

  三法印的概念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大量阅读文学、哲学、诗词、历史、天文及旅游书籍,也行过万里路,但我的思维概念从来没有脱离过“常、我”的束缚。在一个物体坏空之前,尽管我知道它终有坏的一天,但当它以“住”的形态呈现在我面前时,我还是不假思索地认为它是固定、不变的。我几乎没有怀疑过这认知的真实性。

  第一次阅读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时,我深深地震撼了。我近乎着迷地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

  走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我提醒自己,那么多神色匆匆的人都只是一个个不断生灭着的因缘和合物而已,他们是无常的,我是无常的,地球是无常的,森林和阳光同样无常,我与他们及自然的关系是无常的,他们与世界及彼此的因缘也无常。……,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着,都没有主宰性和永恒性,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表证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于是,我似乎触摸到了一切事物不生不灭的实相,这种触摸帮助我消除了大部分的忧惧,并为自己的生命赋予了某种意义。于是,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开始松动,对他人也抱有更宽和、包容的心态。

  我尝试着种植慈悲。大家都在无常无我之中,彼此的相遇是多么难得的缘,为什么不对别人好一点,也对自己好一点呢?

  有时候,当我听说某地的树木被砍伐,洁净的水源被污染,我仍然会生气。但在生气的同时,我立刻觉察到这个不善心所在生起。我对自己说,不能让嗔恨强大起来,必须削减它的力量,也许上网去灌水一篇言辞恳切的帖子是个好主意,它可以转化愤怒,并在时间的移动中滋润慈悲。同时,这件事本身更说明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人的认识有快有慢,格调有高有低,但二元僵硬的对立,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曾经,我喜欢购物,在专卖店和百货公司,服饰、包袋、口红、别针、饰品等等,我只要觉得好看,大都会买下。至于需不需要,则不在我的考虑之内。

  而现在去百货公司,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沉心慢慢走过,犹如风过群山,内心明净而饱满,我知道,这迷人的一切,看上去虽然很炫彩,但它们是无常的,它们呈现出的诱惑也是无常的,它们的真面目正冷静的存在于它们的假相中,从容不迫。

  我明白,衣服不仅仅是衣服,凉鞋也不止是凉鞋,透过冰淇淋,我们可以看到雪山、湖泊、草原和小黄花。而在牛仔裤的率性中,分明展现了海滩的夕阳、仙人掌及孩子的笑脸。

  我因此改变了自己的消费习性,不再目醉于外象的缤纷,不再只注重感觉,我开始因为需要而购买。我知道,过简单而健康的生活,是一种福气。

  这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很脆弱,不堪一击。唯因如此,才更激发起大家追求真理和自由的决心。消融了二元对立,而达至物我皆空的状态时,已经不再有一切人为的设定、名词与概念了。

  我是幸福的。走在春风中,我对自己说。

  我是幸福的。走在人群中,我对自己说。

  幸福与不幸只是感觉,它们不一不二。读着佛典,我对自己说。

  想想得遇佛法前的日子,想想得遇佛法后的日子,我暗自心惊:如果一生都没有机缘听闻并受持佛法,我的生命将是多么可怕的浪费。

  这种相遇是奇妙的芬芳,它所呈展的世界如此丰足辽阔,充满了光明、智慧、慈悲、和安详。我们行走在正法的道路上,专注而觉悟。当我们带着喜悦阅读佛经、修习佛法时,我们可以感知到我们的根本导师——佛陀,他在微笑。

  只有福慧双修积累一定的资粮后,我们才有机会从五蕴炽盛的此岸,航向清凉自在的彼岸,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一刻。

  诸佛菩萨,在那儿等着我们……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