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人间净土 「人间净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人间净土 「人间净土」是什么?

 

  「人间净土」是什么?

  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间净土,不是空中楼阁似的幻景和梦想,那是能够在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体验得到的事实。

  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不是要把信仰中的十方佛国净土,搬到地球世界上来;也不是要把《阿弥陀经》、《药师经》、《阿?佛国经》、《弥勒下生经》等所说的净土,景象以及《起世因本经》所说的北洲建设,展现在今天的地球世界,而是用佛法的观念,来净化人心,用佛教徒的生活芳范净化社会,通过思想的净化、生活的净化、心灵的净化,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逐步努力,来完成社会环境的净化和自然环境的净化。

  因此,我在许多场合,都强调:只要你的一念心净,此一念间,你便在净土;一天之中若能有十念、百念、千念的心灵清净,你便于此十念、百念、千念之间,体验到净土。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有一人的一念心清净,就有一人见到了一念的净土,若有志同道合的十人、百人、千人,愿意体验一念清净,就有十人、百人、千人见到了一念的净土。此在宋初永明延寿禅师(西元九○四—九七五年)的《宗镜录》内,常常说到:「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的观点;到了明末,蕅益智旭大师(西元一五九九—一六五五年)在其《灵峰宗论》内,也有多处引用了这两句话。

  到了近代,太虚大师主张人生佛教,倡导人间净土;先师东初老人继此思想而创办《人生》杂志,鼓吹人生佛教;现在的印顺长老主张「佛在人间」,是依据《增一阿含经》所说:「诸佛皆出人间。」我是跟随古圣先贤,提倡人间净土,除了用种种方式表达建设人间净土的实质性,也曾以专题演讲阐释建设人间净土工作的必要性。例如拙作《禅与悟》、《禅的世界》所收的两稿,《人生》杂志一四一期为印顺导师九秩嵩寿座谈会做的专辑,以及《法鼓杂志》八二期刊载我在法鼓山奠基典礼上的讲辞〈人间净土法鼓山〉等,多少已经表达了法鼓山所提倡的人间净土,便是人间佛教的全面推动与普遍落实。

  我们从佛教的原始圣典中,例如四种阿含经及诸部律藏,所见的释迦牟尼佛,是非常人性化的圣人,佛的言教身教,都是为了净化人心及净化社会的目的,教导人们如何生活得清净、精进、简朴、平安。例如《阿含经》揭示的主要内容,就是善、信、戒、定、慧的五种增上,鼓励大家,即使是俗人,至少当具备善、信及五戒(不杀生乃至不饮酒),加上定及慧,便能得解脱,如果世间人类,都能接受佛的劝告,纵然不能人人解脱,人与人之间,也不会有战争杀戮、尔虞我诈、恐怖邪恶等的行为了,那样的世界,不就是人间的净土了吗?诸部律典的对象,也都是为了人类行为的净化而作的规定,是跟《阿含经》彼此呼应的。

  在大乘经典之中,也处处提示,只要人的心念净化,行为净化,便可体验到这个世界,就是佛国净土。《华严经》开头就说:「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其地金刚,具足严净。」也就是说,佛初成佛,他所住的这世界,对佛而言,便是净土。

  《法华经‧方便品》说:「诸佛出于五浊恶世」的现实世界,以方便力,度此五浊恶世的人类众生「令入于佛道」,乃至教导:「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说,纵然是一个妄想杂念很重的凡夫,如能进入佛教的道场,乃至只称一句「南无佛」,他的这一念心,便与佛道相同,也同处于佛国。

  在《维摩经》的〈佛国品〉说:「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又说:「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此处所说的「佛慧」,性质与《阿含经》所示的慧增上的性质相同,在大小乘的诸圣典中,以戒定慧的三无漏学为基础,八正道、六度、三解脱门等,都以开发佛的智慧为学佛的目标。不论哪一宗哪一派,终极点,无一不是以开佛智慧为圆满。

  一旦用佛的智慧看世界,便见无处不是净土,凡夫虽然尚未开出佛慧,若能运用学习开启佛慧的观念及其方法,便可尽量地不存恶心,不作恶事,不造恶业,虽不能完全清净,总比不想接受佛法,不愿修学佛法的人,更容易避免从自己内心产生邪念及恶行。《杂阿含经》卷十第二六七经,有一连三次:「心净故众生净」的明示;大乘佛法的《维摩经》主张「随其心净则佛土」;《华严经》主张「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都是强调,由于人类的心,不净与心净,便能造成人生观及宇宙观的改变,便能决定其所处世界的或浊或净。

  因此,要想净化世界,首先要着重人心的净化;要拯救人类世界,必先要抢救人类的心志。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多年,为的也就是拯救人心。我们法鼓山也推出了一个「心灵环保」的运动,实则还是用释迦世尊的遗教,以苦、空、无常、无我的基本佛教教理,配合着传授菩萨戒,推广念佛、礼忏的修行活动,尤其是举办分层级分阶次的各项禅修营、成长营,提倡佛学研究与生活实践并重,慈悲与智慧兼顾,利他与自利平行。同时也为了由内心的净化发展为仪表的实践,由仪表的实践来展示内心的净化,所以推出了「礼仪环保」的运动,运用佛教的理念及方法,推广不良风俗的改革,以期提升人的品质,弘扬人的尊严。

  我们法鼓山是一个运用正知正见和正信的佛法,来净化人间的佛教团体,多年来就像所有正统正信的佛教徒们一样,都在做着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工作,我们的团体,是以计画性及组织化的方式来推动,成果虽还很少,但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为了做得更加具体和普及起见,我们除了继续以往的各项净化活动。特别以一九九七年定为「人间净土年」。《人生》杂志也配合此一年度的重点活动,特别开辟一个专栏,分别将从环保、艺术、社会问题、宗教、教育、医疗、政治、文化等各种角度,探讨「建设人间净土」的大事业,计画邀请各领域的专家配合我们的理念,提供他们的智慧,相信必会丰收。我们也盼望藉此专栏的推出,能将建设人间净土的工作,推广落实到每一个领域的每一个角落中去。故应主编之请,写了这编短文,以资拋砖引玉。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五日深夜完稿于纽约东初禅寺。本文现收录于《净土在人间》)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