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礼敬佛陀 消除我慢
传喜法师:礼敬佛陀 消除我慢
我们自己多么渺小啊!你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啊?那些出名的圣贤哪一个没有贡献啊?不是一般性贡献,人类为了怀念他们,祭奠他们,这个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时净饭王说我儿子现在是佛陀,是觉悟者,是人天导师,这个车不能直接进去啊。然后自己下来徒步走。
走着、走着看到佛了,佛放着光了。佛是不一样的,佛有一圈项光,一圈光圈照着。他的肉体已经完全真理化了,真理的人格化就叫佛,他的生命完全真理化。所以他放着光,脚底可以不沾地的,头上有光,脚是悬浮在地面上的。
所以国王看到佛放着威威的光的时候,更加生起恭敬心来说:“我走进去也不行了,我应该磕头过去啊!”你看,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拜过佛之后很奇怪,精神很好,甚至有时候病莫名其妙没有了。
你向佛礼拜,那还了得,放下你的身段,把你的身体伏在大地上,完全的向佛陀缴枪不杀。拜佛的这个姿势就是毫无防御的这种姿势。人最怕的是后面有人袭击你啊,人后面是最不安全的。但是一个趴在地上,整个把自己的头脸投在大地上,自己后面最不安全的地方暴露出来,这是对佛陀的一种彻底的放下和信任,防御系统全部解除,这就叫缴枪不杀。
对着佛所有的防御系统解除,完全的把我执的山,我慢的山崩塌掉,所以说礼佛如山倒啊!你的身体扑在地上的时候,我慢的山倒塌掉,倒掉了,彻底的礼拜在佛的足下。
所以当时国王这样子,他的臣民也都跟着这样。当时去的有八万四千士众啊,国王带着八万四千士众,大家全部就这样像朝山一样礼拜前进,进入林子大家长跪合掌。
三十二相世稀有
这个时候佛陀站起来,把爸爸搀起来。过去他们印度人都是席地而坐,国王会有一个垫子。大家就给佛陀垫一个更高的垫子,更高的一个座。然后佛陀就坐在最高的座上,他爸爸就跟佛陀对答,这在我们的经典里面就有—《观佛三昧海经》。
佛陀的记载里说是佛陀六年参访,六年苦修,是十二年。有的记载说是六年苦修,佛陀成道之后七年多回家,相当于国王有十多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儿子了,最心爱的儿子。所以当国王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都舍不得眨一下眼睛,看着释迦佛陀,从头到脚地看。
他这个时候不敢喊儿子的名字悉达多,就喊佛陀,佛陀啊,您的相貌我以前是最熟悉的,在你小时候我天天抱着你,看着你长大。但是现在你的相貌比以前更加的庄严,过去你的相貌是天下无双,没有人好比啊,现在更加没有办法比,你过去的相貌跟你现在也没有办法比。
过去看相的那个阿私陀仙人说:你的儿子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出家就要统治全世界,如果出家的话尊为三界中王,人天导师。但是作为爸爸来说,儿子做人天导师他没办法想像,他只希望我的儿子是国王,我的儿子能够统治全世界,做转轮圣王那最高兴了。他只能想像一个统治全世界的王的那种样子,没有办法想像三界中王的这种样子,所以他一心渴望以后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王位。但是这个阿私陀仙跟他说,你儿子的三十二相跟转轮圣王的相还是有所不同,你的儿子以后还是会成佛。
所以当净饭这个时候看到他的时候,内心里感受更加的强烈,所以他就请问佛:“您的这些相貌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对以后的人呢?以后的人怎么来想象您的相貌呢?”我们现在光讲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怎么想像呢?如果你不看佛亲自介绍自己相貌的这个经,我们很难想像的。所以当时父王就请问,国王是为了天下的人以后都能知道佛陀的相貌是怎么样的才问的。
这个时候佛陀才对大家讲解他的相貌。从头顶肉髻,佛陀头顶有无见顶相,一直到头发,头发是右旋海螺,螺髻相,颜色绀青色,头发是绀青色。然后头皮是什么颜色,额是什么样子的,高广的额头,眉如弯月,眼睛如牛王,鼻子高又挺。然后嘴的轮廓,像我们在座小姑娘描自己的唇线,那你多看看佛,佛的嘴长得是最圆满的,他是怎么样子的唇线,然后怎么样子的嘴唇。
佛陀有四十二个牙齿,我们在座的数数看,有三十二颗牙齿的就很少,不要说四十二颗牙齿。你如果有三十二颗牙齿好了,你这个人当官没有问题了。一性现在二十八啊,三十啊,三十二颗很少的。有一些尊者来人间就更多,三十六颗啊,三十八颗。
传说我们五明佛学院的前院长—法王如意宝,有四十颗牙齿,他被尊为我们佛教界太阳一样的,神通广大。人三百多斤,取伏藏的时候人“叭”飞起来,直接飞上悬崖,然后山神从地下涌出宝塔来供养他。在当今佛教界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个神通广大,事业都不得了。在2004年圆寂,这位老人家传说他有四十颗牙齿,佛陀有四十二颗牙齿。
然后舌头,佛陀的舌头如果这样子平摊出来,就是不显神通,他的舌头薄薄的,伸出来整个脸能够覆盖住。如果显神的话,佛陀的舌头能够把整个宇宙覆盖掉,所以叫广长舌相,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啊!佛陀的舌头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银河系,你看这么厉害!
然后佛陀的脖子是什么样,佛陀的喉结,佛陀的肩膀,手臂,手,手指,手指甲。
佛陀的手上面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佛陀的手指很细长,最特别的就是佛陀的手指之间有一个薄薄的薄膜,就像鹅掌一样。我们想到鹅掌就觉得那个很恶心,佛陀不是,很美很美,薄薄的,好像欧洲贵妇人戴的那种手套,当中有一个网一样,佛陀就有那种网状。佛陀的手指只要一叉开的时候,里面的网状会放光,你看多美啊!
手,我们中国人讲有过膝之相,佛陀也有过膝之相。过去帝王相是过膝之相,佛陀这个手过膝的。所以你看佛像,佛像的手都是过膝的。
然后佛陀再介绍脖子以下,佛陀的胸膛,胸膛当中有个万字相,这叫功德云海,平时是向外放光的。
脸上还有一个最不同的相,就是两眉之间有一个白毫,白毫相。这一掇白毫很长,比头发还长,把它拉开的时候它很长,手一放,它又旋回去了。我们平时拜佛观想,就是观想佛的白毫相。
这个白毫成螺旋状盘起来的,拉开之后里面是空心的,眼睛看进去好像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个万花筒一样,但是这不是万花筒,是什么呢?是十方诸佛菩萨的世界。好像有一个迷你的小电视机在里面,看进去之后十方佛的净土能够看到,你说厉害不厉害?所以佛是通整个宇宙的,这连网连得厉害了,但是平时这个白毫是旋起来的。
我们拜佛的时候主要观想这个,很多人拜佛还不知道观想佛的哪里,拜佛的时候就看佛的白毫相。佛就告诉我们,我们礼拜佛,观佛白毫相消无量罪,增加无量福报。
佛的胸中的万字相,叫万字功德云海相。然后到佛的肚子是什么样子,佛的肚脐是什么样的,佛的胯如鹿王臀相。然后腿是什么样子的,膝盖是什么样的,小腿,脚什么样的。
佛陀的脚不一样,佛陀啊,丈六金身啊!我们说丈六是古代的尺寸,非常高大。想了解佛多高大,从脚上可以看出来,佛陀在我们人间留下很多脚印。他的脚踩在石头上,让石头印下他的脚印,这在印度有。这次我从泰国回来亲自拜见到了,泰国也留有佛陀的脚印。
这在我们附近就有,阿育王寺,那个舍利丹文物室里面靠着墙有一块石碑,这个石碑上刻着佛的脚印,你们有空去看啊!拜阿育王寺,这个非常重要。除了你们去拜阿育王塔里面的这个顶,那个是头发的舍利,叫顶髻舍利,那个是佛陀的真身舍利,见到那个就像见到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宁波人福报大啊!我们宁波还没有宁波的时候,佛陀就已经来等着我们了。这个舍利在什么地方存在呢?相继出现在两亿人的地方,佛陀为了教化我们就先在那个地方等着我们。
一千七百多年前,佛陀的舍利从这里出土。二千三百多年前佛陀的舍利已经来我们宁波,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宁波,我们宁波建市只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佛陀预先一千多年就在这里等。
然后到一千七百多年前,刘萨诃得阎王爷的指点,复活过来,第一个就在我们这个地方求出佛陀舍利,佛陀舍利从地下涌出来,从地下放着光飞上来,所以我们现在有幸可以看到。
除了那个佛陀的舍利是世界级的宝之外,那个塔现在都是世界的宝。所以你们以后仔细地去看,然后就在那个舍利丹,舍利丹是他们的文物馆,文物馆靠墙有一块石碑,石碑记刻着佛的脚印和手上面的纹路,就是手纹。佛的脚印你看一眼,灭无量罪,增无量福,你看佛多慈悲啊!
就好像我们这台电脑一样,你只要跟佛拷贝一下,你这个电脑就不得了,马上你的电脑就升值了。
佛那么慈悲啊!无量劫修福德就为了给我们的。所以当时佛陀就从头到脚,从脚到头讲清楚,就讲了这部经,名字叫《观佛三昧海经》。
佛之示现 真实不虚
通过这样讲我们就知道,哦,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佛陀。这是考古学家,现在所谓唯物的历史观当中确实存在的人物,所以信佛是一点不迷信啊!
佛是真实存在的,佛的法是佛陀在世间真实讲过的话,是佛陀的思想,你说这有什么迷信的,又不是子虚乌有的。你信佛又不是信鬼,那鬼我们看不见,哪个考古学家考过它在不在?
释迦牟尼佛被当今世界尊为影响全球人类最伟大的人,排行榜里面佛陀排第一位的。所以学佛一点不迷信的,这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客观存在的。你不相信倒是迷信的、主观的,没了解你就说不相信,那不是很主观,很迷信啊!
佛是真实存在的,法是佛陀的思想、语言,乃至我们出家人,是从佛陀毫无间断的,两千三百五十多年前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间断过。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