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二十一世纪安定身心之道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心灵成长 如何因应崭新的21世纪 二十一世纪安定身心之道

 

  二十一世纪安定身心之道

  (一)信仰宗教-但不可依赖灵异现象及崇拜神格化人物

  面对急速变化又纷杂不已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宗教信仰,就不会知道现在与过去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但会对现在发生的事实不了解,也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担心不已,因此,社会就出现灵异及神格化人物的崇拜。

  事实上,对于展现灵异,为人解说三世因缘并显奇迹的旁门左道,并非只有台湾才有,世界各地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这样的人。只要是人心不安,需要安抚的时候,就会有如此的人物出现,他会告诉一些你所希望知道的事,并且似真似幻地表现出一些异象,还会教你修行一些他所发明的方法,有时也能谈论一些拟似的科学、冒牌的哲学、剽窃的佛学,使你觉得既有异能又有道理,这些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在未被揭发、未出事前,有人相信,大家就以为是真的,内幕爆发,出事后团体解散,主事者被告而进入牢中,才知是假的,迷信的宗教现象就是如此,不清楚时会以为是真的,了解之后就知道那是假的。连那些扮演神佛降世的人物,在屡次欺人成功之后,也会相信他们自己真的已是神佛化身了。

  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不可依赖神异现象及盲目的崇拜,应该要相信因果。因果就是在宇宙之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佛法说:「因果不可思议」,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我们凡夫的智慧不够,是无法透彻知晓。

  (二)求助哲学-但不能仅仅讨论问题和指出问题

  我们可以求助于哲学,以思想的、思辨的方式,针对人生问题及宇宙问题予以讨论,并且深思熟虑的探讨社会现象及其改善之道。可是哲学并不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因为哲学家往往因应时代而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学说;这个问题需要解决,那个问题需要考量,永远推陈出新,永远有新的哲学思想出现,结果人类的根本问题,还是在原点上兜圈踏步。

  佛法说:「因缘不可思议」,则是要我们用因缘的观念来处理问题,不论是人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宇宙的问题,用因缘的信仰心及因缘的观察态度,以「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四个层次步骤,便可以弥补哲学功能之不足。

  (三)期待科学-但不能指望以此解决超心理的问题

  目前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为人类带来许多的便利,但是,科学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现在有人将精神层面也纳入科学领域,譬如说,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甚至研讨更深层的超心理功能。

  但是,站在修行的观点,以及宗教现象的层面来看,完全用科学来分析人的问题,那是办不到的。因此,禅修的经验及宗教信仰,都有实质的内容及其功用,不是科学所能探索的范围,却可以补足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提倡文化艺术-却无法帮助人的终极关怀及生死问题

  我们虽然应该积极提倡文化艺术的陶冶,但这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死亡的问题,不能化解死亡的恐惧。

  过去的人,不愿意正面谈论死亡问题;但是在近三十年来,不论是东方、西方,都开始愿意正式面对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并拟出种种因应之道,所用的新名词「终极关怀」,就是关怀死亡、尊重死亡,告诉人们如何面对死亡、处理死亡事件。

  帮助临终的人在安详、宁静之中,怀着感谢、希望、喜悦而安全的心离开这个人间,这是需要宗教的安慰;站在佛教徒的立场,不但要让临终者对于既往有无限感恩,也要让他对于往生佛国净土有无比的信心。

  (五)提倡教育-人品重于财富,奉献重于积蓄,智慧重于技术

  提倡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是科技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及宗教教育,会为人类带来灾难。所以在提倡教育的同时,首要的着眼点,应该是人品重于财富、奉献重于积蓄、智慧重于技术。

  如果光有财富而缺少人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不幸的事;如果储蓄不只是自利,又更进一步能有布施奉献的观念,那便是将财富储蓄到社会、人群中去,那才是最可靠、最安全的幸福。

  此外,身有一技之长,固然可以获得生活的保障,但若还有智慧,将能帮助我们在精神上获得安定、健康及成长。因此,佛教向来提倡智慧和慈悲的教育;有慈悲,就能包容、奉献;有智慧,就不会制造烦恼、不会被他人困扰。所以「共勉语」中有两句话:「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