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参法师文集:用心赞美生活
延参法师文集:用心赞美生活
和一位朋友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话题说到了到神秀和六祖慧能当初的争论上。
世人皆知六祖慧能在墙壁上留下的那首偈语。当年慧能因听人诵读《金刚经》而决定上山求学,不想却被安排给一堆粗活去做。古圣人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知道慧能大师大字不识一个,是不是晓得这些圣贤书的道理。但一心求佛的他倒也没有嫌弃这劈柴槌米的差事,既然五祖弘忍如此安排,他也就如此做了。日子不知道过了多少,直到五祖决定传下衣钵时,在神秀前作的启发下,慧能才央人在后面跟着做了一首,题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然而世人皆以为慧能的作品是上乘,却忽视了神秀大师的作品。神秀的偈语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年神秀往廊檐下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是于夜半时分偷偷摸摸地起来写就的,第二天众人发现时神秀也并没有站出来声称是自己所为。为何?神秀不希望让五祖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出风头的人,世间万物一切讲究的是个因缘,若是上师因此诗而寻到了自己,这便是自己的缘分到了,何必非要强求。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太渴望成功了,每天看新闻,对于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眼羡不已。人人都梦想着能够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却从没有想着在取得任何成功之前所要付出的努力。因此也有了对六祖近乎狂热的崇拜,以至于对神秀的作品形成一致打压。殊不知,六祖若是没有了之前于柴房的劳作,没有累劫的修行,也不见得能有顿悟的瞬间。这就像是烧水一样,从零度到九十九度之间,我们单纯从水的外表上是看不出有任何的改变,直到一百度沸腾的一刻人们才开始欢呼。可若是丢掉了之前九十九度的变化,这第一百度的沸水也终将是毫无意义的空中楼阁。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在于,神秀的诗作恰似是一条导火线,是直接刺激六祖产生灵感的泉源。或许没有了神秀,也就没有六祖的产生。在因缘的关系网中,不存在究竟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世间的一切,是天下生活所给予我们的所有,包括成功,亦包括磨难。
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成功,正是因为它们才让人们有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这并不代表成功便是生活的唯一。这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就像是天气不总是晴朗一样,可为什么却偏偏在阴雨天会咒骂整个世界?路上堵车、上班迟到果真是天气的错吗?若真追究到此,恐怕没有人对给这个问题以肯定的答案。天气有何过错,过错的是我们心底缺少的一份情怀,一份在阴雨天堵车的路上依旧能够豁达看风景的态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从来没有因为你我的赞美和咒骂而改变过。每一天,太阳都会升起,甚至不用越来越花哨的闹钟催醒,就已经跃跃欲试地想要跳出东海。像个太阳一样从容的用心迎接每一天,这一天便没有了忧愁。心是快乐的,所有的事情也都会因此而蒙上了快乐的影子。心是平淡的,在忧愁的日子也像是流水一般,总能寻到自己的出路,何须急在当下?
就像是当年六祖得到了五祖传下来的衣钵后于市井中隐居数年,这几年的光景过得恐怕也并不怎么风光,慧能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变得突兀起来。一切都只是个普通人的模样,就像是你我似的同样会为了晚饭吃什么而难以抉择。生活也并没有因为曾有这么一个人得到了佛祖的衣钵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变化的只是周边人的心境,唯有生活本身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相比之下,我们理应是何等惭愧!
因而,慧能在讲经的时候,开口说道:“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明白人自然能看懂这句话的韵味,一切皆源于心迷,不是金钱权利对我们的诱惑,而是你我之心早就为这些外物痴迷,进而忘记了自我。
或许我们该回头想一想,这个时候生活本身到底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亦或者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生活不是吃糠咽菜,生活也不是燕窝鱼翅,生活需要的一种态度,一份最基本的尊敬。面对生活,我们最不需要展现的就是咒骂和怨恨,当那污秽之言出口的时候,首先污染的是自己的心灵,然后触及的是周边人的情绪,伤了和气,伤了感情,进而也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心情,换来的却是自己黯淡无光的生活。然而,若换一个思路,换一种理念,人生将是另一番景象。
生活需要的是赞美,怀着一颗热忱之心去过活,不必期待收到生活回馈的何等欣喜,因为我们的当下,便已经是最美。
- 相关文章
- 延参法师文集:走过寂寂夕阳
- 延参法师文集:路悠悠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