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对话:经济与环保的创新作为—台湾青年领袖促进和平论坛 和大自然永续共生
智慧对话:经济与环保的创新作为—台湾青年领袖促进和平论坛 和大自然永续共生
和大自然永续共生
主:朱教授是一位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经济学家,他把经济学的观念做一个很大的修正。他提到的「绿色国民所得」这个观念,此时的台湾需要好好考量。台湾如果要做为一个真正的人间净土,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提高,就必须要将环保永续发展的这个理念,永远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接着,请张教授就「环保」这个层面,提供他的宝贵意见。
张祖恩(以下称张):台湾确实在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好好兼顾环境保护的工作。环境污染问题不论在国际上或在国内,都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
刚才朱教授谈到,某些产业过去的思维重点在产品,而忽略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或是排放物;而且在追求永续发展的过程中,都只注重技术改良这个部分。但是国际上这三、五十年来大家在谈的,除了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圣严法师所提倡的「心灵环保」这个部分。
每一个人的欲求如果无限,在传统的经济社会体系,就会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然后大量被废弃,最后产生资源耗竭、环境被破坏的问题。于是大家都在谈:要不要建构一个循环型的社会?要不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要不要开发可再生的资源?
这些理念是国际上,也是我们国内需要去面对的。但我总觉得环境保护的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是「环境教育」,也就是要培养爱护环境的心,或是实践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等环境友善行为。如果不是真正从心里去感受,并且实际采取行动,光是口头上讨论、呼吁,是不太容易有效果的。
至于永续发展课题,国际上在讨论的所谓「循环」,就是希望我们使用过的东西,能够不断循环再利用。另外,所谓的「共生」,就是人和自然界所有万物应该是平等的,而且要互相尊重,才能够共生、永续。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为了追求永续发展,政府建立了四十几项永续评量指标。其中和环境污染议题相关的,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十三项。台湾土地狭小,人口两千三百多万,但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十。这说明了我们在追求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消耗了很多能源。
其次是垃圾量。这十几年来,国人的环保意识提升,因此在去物质化、循环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已经有了进步。一九九七、九八年,我们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平均一.一公斤;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降到每人○.七公斤以下。曾经有人说,要看一个地区的文明或是生活水准的高低,从垃圾量的多少就可以了解,这是比较讽刺的指标。现在的指标应该改为,回收再利用的比率愈高,代表社会愈文明、愈先进。
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环境伦理、环境友善行为。大家都很忙,无法静下来暸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必须透过环境教育、社会教育,让大家从心灵上的改变,转化成积极实践的推动力量。
总而言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环境保护,地球才不会生病。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身心就会舒畅、社会也会很祥和,而达到圣严法师所提倡的「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目标。
主:接下来请企业界代表施董事长,就这个议题提供看法。
施振荣(以下称施):主持人介绍我来自企业界,所以一开始我所要谈的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它的使命,利用有限的资源,透过管理不断地改善、创新,产生最大效益。如果从这个定义来思考,政府、公益团体都要具有企业精神。
基本上,企业是在经营一本帐,就是以财务为主的帐,看的是「投资报酬率」。投资报酬应该是在活动中创造,创造的价值除以你投入的成本愈大于一愈好。我在一九八九年提出科技岛的同时,也提到了竞争力简单的公式——价值除以成本。如果是小于一,就表示这个组织、这个企业,或者这些计画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等于对社会没有贡献。如何肯定企业是有效的经营呢?要从它对整个社会、世界贡献的角度来看。但是在追求经济的发展,自然会产生一个结果,也就是成本的提高,包括人力成本、增多休假、提高薪资等,环保意识也会使成本提高。
企业当然要不断地拥有竞争力,没有第二条路走。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是为了发展经济。品质提升、创新服务,也是在创造整个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是不是要开始做环保的会计帐呢?这不能只以国家的层次来思考,而要能让每个企业体有数据的估算,做为评估整个企业经营绩效、获利的指标。
未来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希望用比较少的环境、物质资源,产生更高价值、有利于人类福祉的一些经济活动;也就是投资报酬率高,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这些努力是永无止尽的。
最后,我要指出,如果希望环保和经济双平衡发展,这就和圣严法师所谈的「心灵环保」有关,一切以利他为出发点。利他不一定从人开始,也必须从组织、企业开始。我呼吁美国若要领导世界,就要从「利他」的观念来思考,并且尽快签署「京都议定书」。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