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受阴因相分第七十四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来源:   作者:乘一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受阴因相分第七十四

 

  受阴区宇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分义】此受阴区宇。行人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以耳门入流之观,亡所之止,空色俱忘,心光遍圆,十方洞开无暗,诸佛心即我妙觉明心,昭昭不昧,如明镜现像,是名色阴尽心相。此时于自心中,虽若有所得,然而蔽于受阴,不能称体发自在用,随缘应现。如睡中被魇之人,手足宛然,见闻清醒,但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所谓才出一屋,又进一屋。

  受阴尽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分义】此受阴尽相。自心为受阴所覆,如人被魇,受阴若破,即是魇咎销歇。故言若魇咎歇,自心脱离色身,能够反观自己的面目,来去自由,无所留碍,随缘应现发自在妙用,名为受阴尽相。身见为诸见之本,今受阴尽而自心离身,身见解脱,故能超越见浊。只有亲证方能现见心不在身内。回观受阴之所由生,是因妄想领纳,虚以发明以为其本。

  列示十阴境相

  一啼泣悲魔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列示十阴境相以辩魔境。初受阴第一境相。修禅定者,当色阴已尽,受阴将破未破之时,得大光耀,其心发明,以用心太急,内抑过分,忽然生出无穷悲心。凡见一切众生,乃至蚊虫,皆如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催太过,所显境相。若能即时觉悟,不失正念正受,正见分明,日久自然消歇。若以为是证得诸佛的同体大悲,则有悲魔入心,见人便啼泣,失去正受,当从堕落。

  【此中】指受阴将破未破之时。

  二夸逞狂魔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二境相。修禅定中,见色阴尽,受阴现前,如脱去外衣,而明见内衣。亲证己心同于诸佛妙觉之胜相,故感激过分。忽然心生大勇猛,今现见心佛无二,一念不生即如如佛。自谓三僧祇不历,一念能顿超,便成果地佛,此名有功用行,志欲陵跨佛乘。贸然以此自任,未免过分越礼。悟而止之,可复消魔于无过。若自谓同于诸佛,妄任我慢,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则有慢魔入心,失去正定,必堕何疑。

  【三僧祇】僧祇,此云无量数,三则包含过现未来之无央长时劫。

  【陵率过越】意谓陵蔑自强,陵跨佛乘,率尔自任,未免过越其分。

  三悬念忆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逈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三境相。受阴未破,故无新证。色阴已尽,故回归色身无可依居。当此进退两难之际,是故智力衰微,心志灰泯,心无所措。忽生大枯渴,则以沉忆为精进相,此名无慧自失。若能觉悟到是因慧少定多,而还复定慧等持,则无过咎。若作圣解,则有悬念忆魔入心,整天拘系悬念,失去正受,必堕魔道。

  【中隳地】色阴已消,受阴未尽,两者之间,杳无所依,灰心泯志,是为中隳地。

  【撮心】从朝至暮拘促其心,系于方寸,丝毫不敢放松,故全失去正受。

  四易知足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四境相。于修定中,慧多定少,过于尊重己灵,自言本来是佛,不须修证。故胜性怀心,怀疑自身即是卢舍那佛,妄以为足,更不前进,此名用心亡失恒审。不能恒审自德与佛德为有差别,以性碍修,溺于邪知邪见中。若能悟知不是证圣果,则无过咎。若自认为是证圣果,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心,见人便说自己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从此失去正受,心随魔转,自然沉沦堕落。

  【卢舍那】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恒审】恒常审察自己身份。

  五常忧愁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五境相。于禅定中,见色阴已破,受阴现前,虽得见佛心,但不能称性起自在妙用。观察色受二际之间,进退维谷,无法用心,恐遭退失,忽生无尽忧虑,欲早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若能悟知此是失智慧观照,而产生的过分恐惧忧愁,只是幻境,不必忧愁,则无过咎。若不知其非,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妄起邪见,沉沦堕落。

  六好喜乐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六境相。行人在修禅定中,色消受明,身心清净安隐,忽生欢喜自不能止,此名轻安无慧自持。若悟察此是浅证,何须深乐?喜风自止。若以为是证圣果,留恋不舍,则好喜乐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当从沦堕。此是慧少定多之过。

  七大我慢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花,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七境相。色消受明,定力研穷,激发慢习,是故忽有无端大我慢起。骄慢计有七种: (一)恃己凌人,叫做我慢。(二)同德相傲,是为傲慢。(三)于同争胜,是名过慢。(四)无胜谓胜,名慢过慢。(五)未得谓得,名增上慢。(六)以卑自矜,是卑劣慢。(七)无德谓德,叫做邪慢。总由慢习而发,故轻佛骂祖,此名见胜无慧自救,缺乏观察自救的智慧。若不悟其非,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失去正受,堕无间狱。

  八好轻清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清轻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谤后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八境相。修禅定中,色消受现,于识精明元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圆悟精明真理,得无挂碍。是故其心忽生无量轻安,于是自言已成圣果,得大解脱,此名因慧获诸轻清。非为圣证,若不悟其非,则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如无闻比丘,未证谓证,未得谓得,等到衰相现前,便诽谤三宝,贻误众生,断菩提种,堕阿鼻地狱。

  九谤戒空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九境相。行人于修禅定中,色阴消受阴现,十方洞开,豁然明朗,虚明心性,现在眼前。心中忽起寂灭净空,无作无受,无一法可得,故归向永灭,拨无因果,遂堕入断灭空见。若悟此是取著虚明,失却慧照观察所至,不是究竟真空圣境,便无过咎。若不悟其非,则有空魔入其心腑,摄其神识,遂谤持戒,毁佛律仪,失于正受,堕入魔道。

  十行淫欲魔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分义】此受阴第十境相。修禅定的人,受阴将尽内外虚明,就贪著虚明胜境,深入心骨。心中忽生无限爱欲,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是因定力激发贪习种子而致发狂,此名定境安顺入心。以无慧照破,不能保持定慧均等,而误入诸欲。若能觉悟,不贪著虚明胜境,则无过咎。若不悟其非,则有欲魔入其心腑,欲鬼所摄,广行淫欲。魔心厌离,陷于王难,失于正受,必从沦堕。

  受阴通结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分义】此受阴通结,诫勉深防。如是十种禅那现境,是修禅定人,在受阴将破未破之时,以禅观和妄想两相交战,以定力精严,无明未尽,习随定观,故有这些境相现前。只是众生迷顽,不知自量,遇此境相,迷而不识,心起邪见,妄言证圣,自从堕落。诫令将如来语,传示末法诸修禅定人,开悟斯义,勿令天魔得便。

返回目录

----------------------------------------------------------------------------------------------------------------

更多乘一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