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六根清净和六根互用(润慈)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润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六根清净和六根互用(润慈)

   六根清净和六根互用

  润慈

  佛教著名的《心经》说到这么一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里眼耳鼻舌身意即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佛教把六尘称为六贼,因为六尘常趁无明黑暗劫掠众生中的善法,故称为贼。六尘依六根为媒介,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等,六根犹如恶奴,引贼入室,自劫家宝。为了防止六贼劫掠家宝,就必须守护六根,使其面对六尘时勿生贪欲: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得到了解脱,便是自由、清净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所以“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使六根对境时,不生攀援追逐的意识,只要剔除眼耳见闻的粘着性,纵然声色纷纭,也丝毫影响不了心性的澄明,所以“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只要六根不为境转,就能显发妙用,所谓“六根门头昼夜放大光明,照破山河大地。”

  这也是一种对诸法空相的认识,一般人没有修证是无法体验的。洞山禅师小的时候诵读《心经》,读到“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一地方,忽然以手扪面,问师父说:“我脸上明明有眼耳鼻舌,身体也好端端地坐在这儿,思想意识也有,为什么经文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师父不能回答,于是指示他参谒禅宗大德,终于究明本心。云门大师指出,只要对境无心,即可剔除六根对六尘的粘着性,从而六根清净,六尘不染,这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

  体证诸法空相,先要获得内空(六根空)、外空(六尘空),然后根尘相对,应物无心,达到这种甚深微妙的禅境,才能谈得上六根清净。所以慧觉禅师说:“内空故‘无眼耳鼻舌身意’,外空故无‘色声香味触法’”。

  有了清净自由的六根,彼此就可以互用而不分界限了。六根互用即六根互显,它是佛菩萨之六根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当六根离染污得清净的时候,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备其它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楞严经》卷四说到:“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侨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这是因为圣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已离染污得清净,故一一根有互具他根的作用。

  《法华经》和《涅槃经》中都说到,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观世音菩萨就具有六根互显的神力。世间种种音声相,一般人只能用耳朵去听,而不能用眼睛去看,观音菩萨却能够用眼看。观音菩萨在用慧眼观照时,由于他对所有境界都毫不粘滞,心地虚明洞彻,如同十方虚空,故能神力无边,眼可作耳用,耳可作鼻用,鼻可作舌用,舌可作身用。总之,菩萨的六根妙用无穷,当之无愧“观自在”的称号。

  六根互用并不是神乎其神的神话,六根的器官代偿功能,残疾人也有,他们可以“以手代目”,“以鼻代目”等等,听觉、嗅觉、触觉是盲人重要的近距离感觉,也相当人的六根互用。而且,六根中的意根也不是专指大脑,据记载,自1910年以来,有医疗档案记载的无脑人已发现了300多个。非但无大脑,而且无小脑。这种无脑人的头颅与常人无异,都有正常的思维能力,有些还有发明创造。当代科学家发现肠脏也有思维功能,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还能发现指甲、头发也有思维功能。所以意根究竟长在什么地方不是靠人的器官来判定的。按照佛学“六根互用”的理论,人体器官、细胞、包括人体之外的“场”,无一不具思维功能。当然,这只是类比推理判断而已,佛法的妙处只有当我们修证以后才能彻底了知。

  六根互用是菩萨的境界,凡夫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是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众生就是在眼色耳声,根尘一一相对的时候,眼随色转,耳逐声流,因此颠倒迷己逐物,难以进入绝对的空性中,体验六根的妙境。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