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慧对话: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3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慧对话:生命的价值—圣严法师与单国玺枢机主教、吴若权、陶喆的对话 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刘丽惠:看见别人的不足,会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其实是现在很多家庭最缺乏的一个观念。我特别想提的是,孩子们在暴力倾向之外,那些被欺负的、忍气吞声的好孩子,最后很可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一些资优生,即使已经是第一名,还是觉得不够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就从楼上一跃了结此生。针对这样的事件,是不是请吴先生谈一谈,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念头?

  吴若权:刚才两位大师谈到自杀跟杀人的问题,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在教小朋友面对问题的时候,通常是消灭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没有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直接消灭问题。

  譬如说,一对年轻的父母如果带的孩子在路上踢到石头跌倒了,妈妈或爸爸可能会打这个路面说:「这个石头坏坏,害我小孩跌倒了。」他不会教小孩子以后怎么走路,才可以避免跌倒,只是把石头丢掉,怪罪都是石头讨厌、石头坏,这就是消灭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杀人或自杀的孩子们就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直接去消灭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事实上,自杀问题在亚洲青少年当中是最普遍的。在中国大陆,自杀是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例如:河北省有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童,因为考试成绩不及格,被老师罚钱,只是几毛钱的人民币,他回去就服毒自杀;另外,吉林省有一个初一的女生,被老师辱骂行为像个小太妹,她就选择卧轨自杀;广东一个初三的男孩子,爸妈不准他玩电脑游戏机,他选择的方式是上吊。

  再来看看香港的情况,香港青少年自杀占总人口数的千分之○‧四二,就是十万人里面有四个青少年会自杀。据专家统计,因为地形的关系,香港青少年最喜欢用跳楼来自杀。

  在台湾十大死因里,自杀一直是很高。十五岁到十九岁青少年的自杀比率是所有自杀人口的第三位,如果往下推到更年轻的十岁到十四岁的少年,也是所有自杀总人口的第四位。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知道,其实台湾青少年自杀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过有时候会被父母亲或新闻媒体,把他们掩饰为不慎失足坠楼,或是其他的原因。

  在政府的统计资料里,台湾的青少年有过自杀念头的是百分之五十,这里面大概有四成以上的人曾经想采取行动。另外,我常常跟一些朋友开玩笑说,台湾的青少年很多是选择慢性自杀,譬如说到摇头店去吃摇头丸、跳舞,这就是另一种慢性自杀。

  吴若权:至于青少年自杀的成因,大概有下面这五种:第一是我们刚才已经提过的「期望太高」,不论是父母还是对自我的期望,当他的学业成绩没办法得到想要的水准时,他就会想要自杀。

  第二个是我们台湾地区的青少年过度自我中心,可能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溺爱,从小就在电视机前看到一种广告,叫做「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当青少年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并以这样的思考做为生命的价值时,一旦遭受挫折很容易就采取自杀的手段。因为他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别人的看法。当被父母责骂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人,他不知道父母生下他,还要养育他,父母比他更痛苦。因为忽略别人的感受,所以会让自我价值变得非常脆弱。

  第三个原因,是媒体影响了青少年,很多媒体详细报导自杀方式或死亡方式,往往会让小孩子觉得,死亡不过就是这样,是件很简单的事。

  此外,二十四小时的即时新闻,也让青少年很容易模仿,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平常不受重视,一旦自杀后就举世皆知,所以这也是青少年容易自杀的第四个原因。

  第五个原因,其实是大家都忽略的,就是青少年自杀跟忧郁症的关系,这部分是近代医学,尤其精神科学上常常研究的。根据国外的统计,青少年自杀的人口里,九成以上都具有隐藏的忧郁症倾向,只不过一直都没被发现。原因在于一般的父母亲,都会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我的小朋友不可能有问题,他又不是神经病,我怎么能带他去看精神科。」事实上,当小孩子很不快乐的时候,其实就隐含有忧郁症的状况。

  至于解决之道,依我个人的建议,还是防患于未然。依据学者专家的统计,小孩自杀,八成以上事先都会有征兆,譬如:不想上学,常常哭泣,不想跟朋友出去玩,或者在家里常跟父母顶嘴吵架,这些都是有迹可寻的,所以应该事先注意他们的行为迹象。

  第二个建议便是两位宗教领袖常常提倡的「死亡教育」,这也是我们的教育里最缺乏的。诚如刚才枢机主教所说,要让孩子们去看那些很穷很饿的人,他们才会知道穷跟饿的滋味;同样的道理,如果能让孩子们接受死亡教育,他们才会从中更了解生命的价值,明白死亡是何其庄严、隆重、慎重的事情,他们会因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第三个建议,我刚才也提到过了,就是要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去消灭问题,或是逃避问题。最近几年社会弥漫的享乐主义、快乐主义,让青少年们觉得生活应该就是要快乐;可是,以我这个年纪来讲,我觉得快乐跟痛苦常常是并存的,面对痛苦、接受痛苦,也是一种快乐。如果我们常跟孩子们说,你每天都要很快乐,那他们反倒会觉得,自己不快乐好象就是不正常的。事实上,不快乐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要告诉孩子们,如何去面对痛苦。

  第四个建议就是,我们应该让青少年朋友重新定义成功的内容。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有钱、有权位,或者是有五光十色的光环,才是成功。我建议父母亲,可以用另一种定义来教育我们的青少年,那就是「成全」便是一种成功。尽自己的力量去成全别人的愿望,成全别人越多,成功就越多。如果能改变成功价值的话,我想应该能有效防治青少年轻易寻短的问题。以上便是我的建议。

  刘丽惠:听你这么说我很紧张,百分之五十的青少年有过了结自己的念头,家里有小孩子的话,是不是得多关照一点?我开始担心自己三岁的儿子了。我想,只要每位父母多注意自己的孩子,可能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就能避免让他们走上自杀这条路。我想从宗教方面来请教两位大师,是不是先请法师跟我们谈谈您对自杀的看法。

  圣严法师:现在年轻人,有些受到小说影响,譬如说,有的年轻人说要好好闯一番。怎么闯?就是拚命嘛!拚了命如果死掉,他会说:「没关系,杀一个头只有碗大一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种想法非常可怕。也许年轻人认为,死无所谓,可是站在佛教徒的立场,死了,十八年后是不是又是条好汉?恐怕未必。如果是杀人的话,那是要到地狱去,要受很长时间的罪,因为这是犯了大罪,很难再转生为人。

  另外,从佛教徒的立场来说,每个人到人间来,都是有任务的,一个是来还愿,另一个是来还报,自杀是逃避自己责任的行为。还报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要清偿的债务,要在这一生当中清偿完,如果没有清偿就逃掉了,这就是逃债。事实上,逃到什么地方去都没有用,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是还愿来的,自己过去承诺要做什么事,可是现在却悔约,不还这个愿,也就等于说不去实践自己的承诺了,这是失信于人的事,也属于逃避行为。所以对佛教徒来讲,自杀、杀人都是犯罪行为,任何人不但没有权利杀人,也没有权利自杀,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痛苦的结果。

  单国玺枢机主教:父母、老师、亲友都可以帮助青少年解决自杀问题。最重要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了解生命的可贵,明白生命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只要有生命,就可以创造美丽的前途;有生命,就可以让梦想成真;有生命,就可以为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为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生命教育在天主教学校里已经推行了十多年,而教育部目前也委托天主教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的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

  其实具有正确的宗教信仰,就能够避免自杀。因为生命是上天最大的恩赐,有了生命,「我」才可以存在。很多人理想过高达不到,就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就要毁灭自己;或是在学业、感情以及其他方面遭受失败,或是觉得受了冤枉、受了责骂,就想要自杀。总之,小孩子想不开而自杀的原因很多,但假使从小时候我们便灌输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明白每个人都有特殊才能,只要在某方面努力,找到自己的特长、兴趣,努力地去发展,就能出人头地、出类拔萃。这也是我常常跟学生提起的观念。

  在高雄,我们有一个教会学校,大家都知道,私立学校招到的学生都是未被联招录取的,但我们相信,假使能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一样可以表现杰出。比方像今年,举办了全国「环保e大使比赛」,一共有七十六个学校参加,我们有两队,男生叫「水管工人队」,女生叫「花街草巷队」。

  因为今年上半年缺水,所以「水管工人队」的几个学生就在想: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省水?发明什么东西可以省水?这几位国中二年级的学生就一起用电脑来研究。后来,他们研究发明出如何将使用过的水净化,如何将水资源再利用。由于这个发明跟民生有实质关系,因此得到全国冠军,更代表台湾到瑞典去参加全世界的环保e大使比赛。

  「花街草巷」队则是研究怎么样保护路树、怎么样让路树长得更好,以美化这个都市的环境,也使空气清新等,这也得到了全国的奖项。

  他们在学业上虽不及一流的名校,但是他(她)们却发挥不同的专长和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青少年这样的观念,尽量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一定在学业方面,也不一定在技术方面,只要你有正当的兴趣,在任何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现代家庭的小孩很少,他们在家里有问题也不跟父母谈,于是就找朋友,所以,我们可以在学校里多设立社团,让他们有机会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例如,可以设立一些为社会服务的社团,关心救助那些边缘的、贫穷的人们。许多天主教学校,都有仁爱济贫运动,让学生去认养一些孤儿、老人家,把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帮助别人。多参加社团服务,藉由关怀别人,也可以避免很多青少年自杀。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