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秉承佛陀精神,开启人间佛教的南宗禅(晏斌)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2日
来源:   作者:晏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秉承佛陀精神,开启人间佛教的南宗禅(晏斌)

 

  禅宗(在此主要指惠能及以后成熟形态的南宗禅)与佛陀关系渊源的问题,一直是中国佛教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最早关于佛陀与禅宗关系的记载,见《五灯会元》卷一  (释迦牟尼佛)中,“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个著名传说,被禅宗作为自己可以上溯到释迦牟尼佛的依据。

  此后,南宗禅的一些禅师偶尔在自己的禅法中以佛陀思想作为自己的渊源。但在禅宗的历史上,由于它广泛融和了中国儒、道二家的思想,而常常被其他数派视作为旁门左道。到了现代,又有人将中国禅宗视为梵我外道。

  究竟南宗禅属不属于梵我外道,它又与佛陀之间存在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普门学报》第十三期刊发了慧昭法师的〈论《金刚经》人间佛教思想对南宗禅的影响与发展)。这是一篇有见地的论文,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佛陀与南宗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在论文中,慧昭法师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开始问题探讨,即通过对《金刚经》中有关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南宗禅不同时期的思想进行了点与点之间的对比研究,通过这种条分缕析的研究,事实清楚地论证了南宗禅与佛陀之间不仅不是梵我外道的关系,而且还清楚地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种脉络清晰的承绩关系。

  那么,佛陀与南宗禅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承续关系呢?

  在这里,慧昭法师把其定为“人间佛教思想”。

  人间佛教是一场佛教改革运动,始发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后由印顺法师在理论上加以发展,至星云大师时,人问佛教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完整地建构起来。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应时代之机,对偏离佛陀本怀的山林佛教加以改造,倡导佛法在人问,主张将佛法与生活融为一体,使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

  星云大师关于人问佛教理论的提出,一直可追溯到释迦牟尼佛。如慧昭法师在论文中指出的那样,《金刚经》就是一部人间佛教思想的圣典。这本记录释迦牟尼佛与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经书,在经文的序中便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思想。

  在《金刚经》序分一开头即说到: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街国只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一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

  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妹,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光藏·般若藏·金刚经外五部》,第五页)

  从这段序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已经具足六种神通的佛陀,却过著平常人一样的生活、乞食、吃饭、洗足‘正如星云大师在《金刚经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佛陀在本经中示现的日常生活,旨要吾人打开昏蒙的心眼,在人间生活中开展观般若的光明。

  但是,佛陀的人间佛教思想,并没有被所有的敦派认识到。有的把遁入山林、追求世外的清净作为自己的宗旨,有的又认为佛性并非人人具足,从而把佛教高高地置于芸芸众生之卜,这些宗旨主张,都脱离了佛陀人问佛教思想的基本精神。

  对佛陀人间佛教思想认识深刻和身体力行的当推惠能及以后的南宗禅。在惠能那里,通过对传统佛教的理路改造,带来参悟方式的彻底改变,从而使过去脱离众生的佛教又回归人间。

  在惠能看来,污染心灵的尘缘都是虚幻,都是人的妄念所造,所以清除“心”,并不是用抹布把?心”擦干净,而是在意识中感悟到“心”本来就是干净的,尘埃却是虚幻假相。“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于是“悟”与“迷”就只是心灵中的一念之转。这就叫“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悟,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即长劫轮回”,只要人做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

  佛性理路的转变,为众生大开了求佛的方便之门,参禅小二正要朗读经书,打坐入定,只要不执著颠倒想,悟出本心即佛,便是佛的境界。

  惠能以后,南宗禅发展成为荷泽神会、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三系灯脉。三系基本上继承了惠能的禅学思想,但到了马祖道一时期,惠能的禅学思想又有了一次大的变革。

  南岳怀让门下的马祖道一,是惠能之后南宗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位法师,他不但对惠能的见性成佛理路进行修证,就是对惠能“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修行方式也进行了重新确证。在马祖道一看来,惠能时期的“心”也是不存在的。

  本来,《楞伽经》中就有“无相之虚宗”的因素,汤用彤先生曾说它“虽为法相有宗之典籍,但其说法,处处著眼在破除妄想,显示实相”。在前期禅门那里,这实相在一行三味的消解下唯是一相,而这一相即是非相,所以很容易转向空相,但是毕竞还是守住了最后一道壁垒的,所以它仍与瓦解一切归之于“空”的《般若经》不同。首先,《愣伽经》虽标志“佛语心”,但是,在抽象的“心”这里,“心”却是有分别的。其次,《楞伽经》由于认定观实人心有障碍,所以强调修行,它说“虽自性净,客尘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但马祖却并不强调人的具体修行而著重人的自然,  “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心,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再次,《楞伽经》是承认“心”本有的,由于“真心”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所以要分别迷悟,要收心敛性,修习禅法,而马祖则根据般若思想把“心”也看成“空”的,所以说“达本性空,更无一法”,并不要分别,也无须修习。

  经马祖的进一步改造,宗教修炼形式脱胎换骨成了人人都容易把握的日常生活经验。普通人也好,士大夫也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只要是自由适意,便是参禅。至此,南宗禅完全地融人到了世间生活。

  作为临济宗系的星云大师,面对后现代社会物质日常丰富,人心却日益空虚,精神闩益颓废的现世情况,继承发扬南宗禅人间佛教思想的传统,提出了要用人间佛教为烦暑的心带来清凉,用佛法的雨露滋润枯竭的精神。

  星云大师的倡议正日益受到众多有识人士的支持和赞扬,我们相信,在人问佛教思想的关怀下,人类终究会找回失去的车福乐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