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江子)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1日
来源:   作者:江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江子)

   走进精神公园

  ——访王雷泉副教授

  江子

  王雷泉先生是近年来我国宗教研究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译著有《神与西方思想》、《禅与精神分析》、《特异心理学纵横谈》及大批学术论文。今年二月,他受国家宗教事务局之托,率在复旦大学宗教干部专修科学习的部分省市宗教干部来湘,赣两省考察佛教禅宗传播网络,记者就有关学术问题采访了他。

  记:禅学在当代中国已有重兴的势头,可望与西方禅学研究热遥相呼应了吗?

  王:中国是禅学的故乡,但当代对它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禅是本世纪初,通过日本铃木大拙博士等人传到美国、欧洲去的,以至于有些西方禅者认为是日本“产品”,大批欧美人士到日本学禅,台湾的法师只能去日本才能拿到学位。蕴藏禅文化丰富传统、遗址的中国在世界禅学热中竟被冷落,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美国已有几十所禅学中心,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也都建有禅学研究机构,禅学在西方确实声势较大。今年三月北京大学将召开的中日禅学研讨会,也只好由日本学者唱主角。现在禅由“出口转内销”了,一批西方学者的禅学著作已被翻译过来,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信徒来中国寻根礼祖。历史上,六祖慧能创立的南禅从广东进入湖南、江西,湘、赣是南禅的兴盛之地。但遗憾的是,今天这些遗址大都倾圮破坏。日本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四十多位师生来湖南祭祖,在醴陵云岩寺废墟挖出一块禅宗宗祖墓碑。他们感叹:这在日本是国宝,在中国却如一钱不值的一坯黄土。国内曾极左地将宗教作“精神鸦片”批判,这确实抑制了人们对禅文化进行客观的认识与研究的可能性。

  记:有学者称,宗教是一种信仰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它把握的是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已控力量与未控力量之间永恒存在的“空白地带”,宗教的消亡,至少在可见的将来是不可能的,禅在西方的“热”,是否可引起一些启发?

  王:西方的禅热,有几个原因。西方的哲学传统,是主客两分的二元论:人与自然、人与上帝、精神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互相对立。一次大战后,西方价值观念发生危机,理性文化发生崩溃,尼采喊出了西方人共同的声音:上帝死了!一种空前的怀疑意识弥漫西方思想界,禅作为东方思想一部分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禅宗认为,这个世界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没有任何部分可以真正脱离其余部分。这对精神与物质、意识与潜意识方面一向有重大分裂的西方文化,可以提供深刻而清新的有完整感的世界观。加上禅与维特根斯坦哲学、存在主义、玄妙语言学、科学哲学及心理治疗等纯粹西方产物具有相似性、亲和力。因此,巴瑞特称:“禅对西方人确有一些殷切需要的福音。”

  禅是佛教的精华,铃木大拙说:“禅就是觉悟的修行。”觉悟并不意味着摆脱尘世,而相反是要积极介入生活。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日常生活就是觉悟之路。完美的人,应是动物性、社会性、超越性的统一,禅的经验归根结底就是超越,但它将人的内在性与超越性紧紧结合,成佛不离世间,草木皆可成佛,佛就是觉悟了的人。

  禅是研究与实践人的超越性的,这不光是宗教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因此,禅自有其生命力。

  记:中国气功素有儒、道、释、医、武五大主要流派,气功曾与宗教结下不解之缘。气功与禅有什么关系?

  王:在我看来,气功有三个层次:硬气功是低级阶段,道家气功是中期阶段,佛家气功是高级阶段。所谓“练体还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很清楚地说明了三个阶段。道家功追求打通大小周天,炼丹,还不忘“执着”。气功的核心在练神不在练气,佛家功破“执着”而重神思,因此我认为它高于道家功。气功不同于宗教,它主要是强健身体的手段,国内”气功热”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目前推动气功热的流行功法。不是高级功法。气功本身要发展,必须有高深的东西来引导。禅能起提高作用,它的“定学”可以说是气功,但又不是一般所说的气功,主要是完整的“练神”。西方人从他们的观念出发,认为“禅既不是一种哲学,又不是一种秘教,既非泛神论,又非一神论”,但他们都建立很多的禅定中心,每天去打坐几小时,他们并不教这是练“气功”,从中却得到很多益处。

  记:中国禅学的再兴,可成为联接东西方思想的纽带,它的作用除此之外……?

  王:我国在思想文化方面正在放弃旧时“大统一”观念,鼓励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局面,不管是什么思潮,只要能稳定社会,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就有其存在的意义。现实是:商品经济过程中带来的负面价值,造成道德观念混乱。先哲曾说:资本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必须有东西来克制它。我认为精神生活的平衡就是克制的办法,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治理,应建立一些“精神公园”。各种各样的“公园”都应有,澄清人的思想境界,促人向上。禅强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自言“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体现他反对任何权威,反偶像反教条,注重个体自由,高扬人的主体性。禅把修行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有积极意义的。有些人可以接受禅的思想,禅便起到了保持“精神生态平衡”的作用。

  (原载1989年3月23日湖南《新闻图片报》)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