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测不准」原理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0日
来源:   作者:梁乃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测不准」原理

   讲到「测不准」原理之前,我们先问测量是什么?测量是「人的心智」运用「仪器方法」衡量「被测物」,所以「人的心智」贯穿整个测量过程。比如一个人用尺测量楼房的高度,这个人必须具备知识和智慧,才能测出正确的高度。这个人少了心智,他就没有认知判断的能力,也就无法测量楼房的高度。

  有的物理学家以为测量只要包含「仪器方法」和「被测物」两个部份就可以了,尤其是现在有了电脑仪器,更认为测量不需要「人的心智」。其实,电脑仪器所显示的数值,如果没有人去阅读,测量就没有办法完成,更何况电脑仪器还需要人去操作。所以测量一定要有「人的心智」参与其中,透过测量,心智才能和物质关联在一起。测量是「心」与「物」的联络管道。

  测量之后必然产生「测不准」,因为测量会改变「被测物」的状态。比如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会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的温度改变了一点点。使得测量不准确,也就产生「测不准」。

  此外,测量的准确度不是无限制的。比如测量一个人的身高一点七五公尺,这是三位有效数字;增加准确度,可测得一点七五四公尺四位有效数字;再增加,可测得一点七五四三公尺五位有效数字。虽然我们还可以再提升几位有效数字,但是不可能无限增加,这是产生「测不准」的一个原因。

  在量子力学,「测不准」更是基础原理,它隐含两个物理意义:第一个定义是相等或相同。比如身高一点七五公尺,若「测不准」的范围是零点零一公尺,则身高一点七四五至一点七五四公尺的人,均被视为一点七五公尺。

  第二个规范物理现象成有限世界,因为「测不准」是我们的边界,它把我们框在有限的世界中。

  记得胡适大师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邀请差不多先生第二天见面吃饭,差不多先生心想:明天和后天差不多,所以后天才去赴约,结果当然见不到人,吃不到饭。这时,他又想:见到和见不到也差不多,所以没有什么烦恼。「差不多」合了「测不准」范围之内是相同的原则,只是差不多先生的范围未免太大了。

  现代的生活,时间以秒计,和差不多先生比起来,准确多了。不过我们虽然讥讽他,可是在快速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很向往山中无岁月的悠闲日子。(1999.4.23)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