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相对到绝对(善果)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相对到绝对(善果)
从相对到绝对
善果
佛法是依佛陀所证悟的境界而方便施设的。佛所证悟的是缘起的正法,本不可以言说来表示(绝对),但不说,不能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于是不得不方便假说(相对)。《中论·观四谛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二谛就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第一义谛又叫胜义谛,指圣者自觉的特殊境界,非凡夫所共知的(绝对)。世俗谛是凡夫的常识境界,如世间各式各样的虚妄流变的事相;凡夫所认识的一切,颠倒虚妄,本来不成其为谛,因为在凡夫的心境上,有着真实相现起,执为实有,所以为了随顺世间也就说为真实。虽然从世俗谛上讲,这一切是真实的,其实是不可靠的。佛陀告诉我们世间的—切假相都是虚妄不实,唯其认识到一切皆是虚妄,才能证得第一义谛,显示圣者自觉的真实。
世间有生就有死,有苦即有乐。这一切相对的事物为凡夫所执著,于是无法从概念的束缚上解脱出来。因为在相对的事物上产生执著,所以没有办法达到涅槃绝对境界。
道家的绝圣弃智是相对,佛家的凡圣不二是绝对。老子认为事物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的(这相似于佛教缘起理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一方不存在,对方也就不存在;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对立并可相互转化,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五章),都是相互对立而存在。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对的同时又可以相互转化。佛家讲凡圣同一、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中论·观因缘品》开始就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只有绝对的境界,才是第一义谛的境界,才是平等不二。
一切事物是相对的,人也是相对的,相对的东西,永远也得不到自由,要被统治。人一生下来就被自然所统治、被国家民族所统治、被他自己的欲望所统治,甚至被人所统治,被儿女所统治,作为绝对的统治者,所以人是最忠实的相对者。
叔本华要否定人生,但结果是给人生所否定;尼采要肯定人生,结果亦是给人生否定;苏格拉底要追求人生,认识人生,结果亦是给人生所否定。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 但都落入了相对之中,有相对就会出现痛苦、烦恼、对立。
相对之理可以用言语来诠释;而绝对之旨,则非言语所能诠释。虽然,相对之终止就是绝对的开始,故能够穷相对之非,破相对之见的话,则绝对之旨就能显现。其实相对界应该用相对来解释,绝对界应该用绝对来表示。但相对界根本是相对的、假立的,解释了等于没有解释;而绝对界本来不可用语言来表示,表示了等于没有表示。
相对就是世俗谛。又可叫有为法、有漏法、现象世界。相对本来是没有,因比较而有,相互依立,变幻不实,言语所能说明,故名相对。绝对就是第一义谛。又叫胜义谛、无为法、无漏法。体绝对待,不假思量,超越时空,否定一切,而不被否定,非言语所能说明,离四句绝百非,乃最究极之真实,故名绝对。
依相对的世俗谛,才能达到绝对的第一义谛。凡夫众生,无始劫来被现象界的假立迷住,不知真相,强烈的我执起主导作用,不能观照缘起事物的假有。佛法讲相对的事物,即是相互依靠才能存在,既然要相互依靠就是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怎能是真实呢?但有情众生假如不依相对的道理,就没有办法理解绝对的境界,证得绝对的涅槃。所以,佛教的最终目的是绝对,但必须先要从相对逐渐到绝对。故《中论·观四谛品》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谛,则不得涅槃”。因此看来,相对的东西虽无自性,然而还是从相对到绝对,在相对的过程中到绝对的解脱上。且不能认指为月,亦即不可有定性执见。指(相对)只是达到看月(绝对)的目的,月既见则指要忘,如庄子所说“得鱼忘筌’。三藏十二部只是为到这绝对之方便,示月之所在。如果但见于指而不见于月,或误认为指即是月,则指不但无功,反将成为障碍。《金刚经》说:“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故相对之理最终是为显绝对之境。
在相对的世俗谛上,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色空绝不能相互混淆。而在绝对的第一义谛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达到平等一如,就是二者的统一,即是绝对。佛对执空者说有,对执有者说空,都是相待假名,无有自性,但看似对立,同时又是统一的。对空说有,对有说空,谈空不住空,闻有不著有,“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空有四通,相即无碍,超越一切言语教相,是最极之绝对。
相对是因对比而有,如生与灭,有与无,善与恶,美与丑……。通过对立而存在,这就说明相待的东西是无有自性,必须依靠一方,两者才能相互存在,若离了任何一方则一切不成。此即说明相对的事物皆是无常,没有自性。只有绝对的事物,才能超越思想感觉作用,超越无始无明之境,所以就无生灭、真妄、善恶、美丑等相,无有交易,无能否定,如如不动,平等不二。
能所是相对。有能相才有所相,所相因能相而有;离开能相,所相不得成立,所相没有能相不成为所相。能所对立,离开任何一方不成其为能所。《中论·观六种品》云:“相法无有故,可相法亦无;可相法无故,相法亦复无。”可见因缘存在的东西都是没有自性,现在既然没有了相法,也就没有了可相法,离了相可相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是真实自体的呢?所以,相对的能所是没有自性的。而绝对的境界,是超越了能所对立,行于中道,法尔如是,契合如来本性。
时空是相对,所以就有过去、现在、未来、生、住、灭、大小、长短、高低……。而绝对是超越了时空,没有过去、现在、末来、生、住、灭、大小、长短、高低之分,不被时空所限制。这种相对的真理,只存于时间和空间之中,于某时某地为真理,事过境迁,则非真理,是无常变幻,不是永恒的。而绝对之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于过去为真理,现在亦为真理,未来还是真理;于此地是真理,于彼地亦是真理,甚至在其它的星球世界,非世界,也无不是真理。此绝对的真理,即真如佛性,遍满十方法界、虚空界。
当我们否定它时,一妄一切皆妄;当承认它时,一真一切皆真。没有离开相对,一切都是相对;已经进入绝对,则一切皆是绝对。所以说秽土即净土,地狱即是天堂,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诸佛。相对即是绝对,一切平等不二,此即是绝对之最高境,是任何其它教派所不能及。
总而言之,绝对之境,不是思想所能及,也不是言语所能诠,《圆觉经》云:“以思量心测度如来境界,如取萤火以烧须弥山,终不能着。”故唯有遵照释迦如来所悟的直接证入方法,冲破无明障褥,才能够到达。到达之后,清楚明晓,言忘虑绝,谓之顿悟成佛。
凡是一切的相对之境都是无自性,只是方便到达这一顿悟威佛的绝对境界而已。
摘自《邢台佛教》2003年第3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