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1 被“我执”蒙蔽了双眼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来源:   作者:嘎玛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嘎玛仁波切:与心对话 第二章 放下 1 被“我执”蒙蔽了双眼

 

  要讲放下,得先从“我”是从哪儿来的说起。人也好,动物也好,总有个“我”是存在的。“我”的概念是说,只要是生命体,“我”就是存在的;因为“我”存在,产生很多围绕“我”的需求。因为有“我”,所以就有“我的身体”,就延伸出来一些看起来跟“我们”不相关、不痛不痒、但又属于“我们”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头发、我们的指甲,它们没有感官,所以剪这些东西是不会痛的;但因为跟我们的身体连在一起,我们也会把它们当做身体的一部分。等渐渐长大,就有了“我的衣服”、“我的食物”、“我的亲人”、“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就有了“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

  所有这些,是要让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们活在这个世界,是一个独立体,从生命诞生那天开始就在往死亡那条线上走,在所走的过程中一直想拥有很多东西,虽然很多东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小孩生下来没多久就会使用他的表情撒谎以得到他需求的东西。由此我们可以肯定,人出生后,“我”的要求会随着“我”的欲望而越来越大。

  来到这个世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不一定是后天大人教会他的。一些小朋友刚学会爬,看到昆虫就想把它打死——对他来讲,玩就是把它打死。但也有很多小朋友,看到这些小生物时对它们宠爱得不得了,把它们放在手掌心,对着它讲话。童年时代的想法渐渐会产生“执著”,也可以称之为“欲望”。很多欲望都是后天来的。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并不懂得要那么多东西,是大人灌输给他的,如需要什么颜色的衣服穿起来才好看、讲话要怎样才会好听、拥有什么东西才叫富有、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会有学问等等。通过这些灌输,孩子的欲望就随着他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身体所碰触到的事物逐渐膨胀起来。也就是说,他通过自己对色声香味触的感受,欲望日益强烈。这种强烈的欲望,我们叫它“妄念”。

  “妄念”就是还没有成功、但我们又想要的一种想法。妄念会带给我们很多情绪上的痛苦和身心的煎熬。随着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并不只是为了生活那么简单。所有生物里人类是最复杂的,人类称自己为高级动物,实际上人的高级在于情绪太复杂。正面来讲,人懂得反省,懂得去分析,由分析懂得冷暖。人的情感可以说比别的动物丰富。简单来讲,这些都是因为人在动物里是高贵的。

  人的高贵在哪里呢?人遇到痛苦,会想出改变痛苦的方法,会有很多念头,努力去解决问题,还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动物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比如人吃饭,就不仅仅是为了温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欲望,为了满足视觉享受,为了满足听觉享受而吃。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有钱人,他吃饭并不是因为喜欢吃才去吃的,而是希望听到别人说“那个大老板天天吃鲍鱼,天天喝名酒”。有些人其实不懂得品酒,但他会做一个很大的酒窖,表示自己很有品位。抽着雪茄,喝洋酒,让人家觉得他是个有品位的老板——这就是为了自己听着好听,满足自己的耳朵,用耳朵在生活,也就是别人怎么说他怎么生活。有的人是靠眼睛。很多人喜欢包包,像什么、LV、CUCCI等世界名牌。真的是我们喜欢这些东西吗?不一定,大多数人根本搞不清楚这些东西好处在哪儿、为什么好,只知道它贵;别人说它贵,他耳朵听见了,看到人家拿名牌包,于是想自己也拎一个,就显得自己上档次了。其实这仅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在模仿高贵追时髦中,人们忽略了名牌产品所积淀的真正文化内涵。为了一点点视觉享受而追求表面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高贵。

  欲望透过眼睛、耳朵又传达到我们心中。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先了解为什么我们会执著。

  透过眼睛和耳朵,后又想满足鼻子的味道,有些食物就是我们真的想吃它——闻到人家炒菜的味道很香,我们就会有欲望去吃。人类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会为欲望而去杀生。

  正常来讲,作为人,我们自称是智商最高的一种动物,生命体本身是必须尊重的。但是人会因为欲望而杀生。有些动物的肉并不是真好吃,但如果有人说那种动物肉是贵重的,为了达到欲望,有人也会去杀生。因为欲望,大家会去杀那么多的野生动物,会去吃,这就是一种执著,执著于名声,执著于颜色,执著于味道,执著于为满足欲望而去杀生。人会杀豹、水獭、貂、大象、老虎等,说起来是用这些动物身上的东西治病,真的有非常好的疗效吗?其实不一定,只是拥有这些动物身上的珍稀东西,有的人只是想让人觉得自己有这种能力,是一种占有欲的满足,而这种做法的实质,恰恰是对生命不尊重的表现,是不应该提倡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