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对话: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量子世界与心识业力
智慧对话:佛心、宇宙与觉醒—圣严法师与太空人米契尔博士的对话 量子世界与心识业力
量子世界与心识业力
主:您们两位谈得确实非常接近,虽然还不能说可以从科学的观点来证实。接着,我们要来探讨人类的心识,那是您的研究所三十多年来专门探讨的课题。
米:是的,还有很多新观念还没谈到,我很乐意与大家分享,这和量子世界的论题有关,将会触及量子世界的问题。我们会探讨意愿和专注,这是十分根本的,因为已经有实验的证据了。
主:我认为您提到大爆炸理论正在式微之中,那是很重要的声明。
米:我希望那不只是个人的意见,不过现在似乎有不少科学家正开始挑战、也愿意挑战大爆炸理论,怀疑它的正确性。我是其中之一,我提出挑战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其他的人现在也看到了证据,所以比较倾向于挑战这项理论。也许还要一、二十年,整个学术界才会松动,不过我认为他们一定会松动的。
主:我觉得对许多终其一生,以大爆炸理论为基础来做研究的物理学家,要突然之间放弃它是很困难的。
米:大部分用来建立或证实大爆炸理论的证据,也可以由别的途径来证实,亦即背景辐射之类的东西,那也一样有效,但是不一定要大爆炸,才会产生那种东西。
主:对于爱因斯坦提出「光速是速度的绝对极限」的这项假设,您有什么评论?
米:结果证明并非如此。量子非定域性的整个过程显示,量子的讯号确实比光速走得更快。虽然那还是模糊不清的领域,不过,量子非定域性已经在实验室中被再三地证明,所以是个正确的概念,表示这些量子关系是瞬间性的。非定域性的理论,意味着在一个无限的空间瞬间出没,然而我们还不能确实地说就是如此。我个人曾经对月球做过超感知觉(ESP)的实验,所以我们知道它的速度至少是每秒二十四万英哩。不过,理论却说是无限的,而无限是很大的,大得不得了,虽然还没有被证明,但那是理论架构所显示的。
主:「量子纠缠」的意义是,当两个物体相缠时,不管是粒子或人,如果其中一个物体有所变化,另一个会立刻同时知道。米契尔博士,您知道佛陀的业力理论,那么您如何把科学的、基本的转移跟佛教的业力观念连结在一起?
米:对我来说,业力就是一种基本的因果关系。我们做任何事都会有个后果。我觉得以自然界构成的方式来看,那实在很正确。我对业力的法则不是很清楚,科学还没对它加以量化,但是因果关系是有的,我们的行动的确有其后果。对我来说,这就是业力的定义。
主:圣严法师,我们刚刚提到:任何两个东西,不管是一个量子、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很大的东西,当他们互相影响的时候,这边一个东西一动,另外一个马上就知道,所以在这个情形之下,爱因斯坦所说光速是极限速度的假设不存在。这好象跟佛法里的业力法则有关系,您是不是可以从业力或者因果关系来做回应?
师:「业」的梵文是Karma,是一种行为,任何心理动作、生理动作或者是物理动作,只要有动作,就叫作「业」。可是,如果这些动作与我们的心念、意识不相应或没有关系,那就不能构成业,因此「业」与「识」一定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只要业动,我们的识便会跟着改变,业不动,我们的识也就没有影响。这与量子纠缠定律有相同的地方。
识是我们的精神体,从佛教来讲,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解释,主要的、基本的解释就是「业识」。如果从唯识学来说,它分析得非常详细,有七十五法、一百法,从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第六识「意识」,一直发展到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
「业」究竟是什么?造业的时候,一定与「识」有关系,也就是第六识,又称「分别识」,亦即自己知道有动作,分别、晓得这是善的、恶的,这是好的、不好的,这是我喜欢的、我不喜欢的。前五识没有这种功能,只是觉知,譬如从身体知道有痛、痒,从眼睛看到每一样东西,但是没有什么好坏或讨厌不讨厌的感受,在这种状况下,不会构成业的力量,因此,要构成业的力量,一定是经过第六识。
构成业以后,在这一生之中,可能会得到果报,亦即现世报——造了什么样的因,就得到什么样的果。所以犯罪的人,往往在这一生便可能会受到司法的审判而坐牢;做了好事的人,则有可能受到表扬,受到许多人的歌颂、赞叹,这是一生之中的因果。至于来生之后的果报,即是因为我们现在所造的业到了第八识。所以,现生的果报是第六识制造,第六识接受,但是未来的果报,则是贮存在第八识。第八识又称「藏识」,贮藏业力。这一生业的力量存在第八识里,死后就到下一生去接受另外的果报。
人从这一生到下一生中,只有一样东西存在—第八识,这在人的生命之中、真正活着的时候,当然也是存在的,因此,构成生命的条件有三项:寿、暖、识。寿是寿命,也就是说,在时间里,有其生命的意义在;暖则是身体有暖气存在的时候,这也是生命。死亡的时候,首先是暖离开,然后是寿,最后才是第八识离开。第八识离开,便是要接受之后的果报。然而,这是指凡夫,圣人则没有第八识,我们修行就是要转第八识成智慧。
主:假如不是圣人,像是我们的话,业要如何消解?
师:只要将第八识变成智慧,那第八识便不叫「识」,也就不是凡夫,而是圣人、是佛了。要证阿罗汉果或是成佛,必定要修行。然而,有的人需要藉由打坐来修行,有的人不打坐也可以修行。
主:能否请米契尔博士从科学的观点来谈心识?
米:从科学的观点来说,我们没有像圣严法师对业力所做的广泛论述,尽管我们用完全相同的用语,也熟悉他提出的所有观念,但是,我们还无法用科学的工具来证明心识的持续性,这是试图证明业力所遇到的第二个主要障碍。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证明,那或许必须停留在爱、美丽,以及所有我们无法予以数量化的事物的领域内。不过在这些领域之中的某几项,我们已经相当接近了。
当然,圣严法师谈到的微细业力、业果,以及生死之间的转移等问题相当微妙,就科学而论,仍然难以捉摸。因此在这些领域,我现在完全无法做权威性的发言,必须听从传统的信仰。
我自己的经验是,在每一个我研究过的传统中、文化中,不管是萨满巫师、巫医、修道僧、佛教徒等,不分传统,其根本基础都是在超越自我,找到内心的平静、快乐,追寻一个超越的境界等观念。然而,这些都在各个文化传统之内,被赋予各自的解释。因此,我接受每一个文化都有它各自的传统,以及各自对这些微妙效应的解释。
我们还无法用科学的工具来证实这一切。可是我们在这里谈到的,正好进入量子纠缠和非定域性的领域。依照爱因斯坦所说光速是速度的绝对极限的假设,亦即光速就是光速,光速无法超过光速。可是我们知道讯息影响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那就是所谓「量子讯息」的观念。
关于这一点,我想听听圣严法师的回应。在英语中,我们用「直觉」(intuition)这个字,通常这是指人的第六感,但在这里,它是被自然界的量子效应所掌控的,其实应该称为「第一感」,即是法师刚刚所谈论的。我知道在对谈中,您谈论的是比核心机制层次更深的认知,在量子的世界里,直觉的世界或是量子讯息也是在较深层次。
虽然现在刚开始了解,不过我们了解情况正是如此。爱因斯坦错了,在那个层次的量子影响比光速快出许多,而且它们是前后连贯的。最近在那个领域所发现到的,称为「量子全像」,它是前后连贯的讯号。在场的许多听众都知道「雷射」是什么,还有「雷射全像」是怎么一回事。其实量子全像与雷射全像非常相似,只是自然界早在我们发现、发明雷射之前,就产生这种现象了。
量子全像结构,是一种讯息结构,它是我们的心灵机制、直觉、还有您刚刚谈论的事物的根本基础。我们是从科学的观点和工具来探究、理解它,也才刚开始运用量子世界、量子非定域性、量子全像等观念,而这些观念真正开始碰触您们的法则所具备的神秘性质,那亘古以来即是如此的性质。
主:圣严法师,米契尔博士说现在科学正开始探讨直觉。从量子全体观来看,直觉是一种很深的东西,那么从佛法的观点来说,佛陀本身是不是一种「直觉」?亦即他根本就是知道,而不需要经过不同的意识来理解。
师:我不知道英文「intuition」这个字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但是据我了解,中文「直觉」的意思,是指一见到、一看到、一听到,马上反应,不需要用头脑去思考或研究,便能够晓得这是什么。如果说这样就是开悟,是有问题的。譬如精神异常的人,他所看到很奇怪的东西,都是来自他的直觉;还有一些无知的人,他看到这个世界的表象,便认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这种无知的直觉是有问题的。所以,直觉并不等于开悟。
我想量子力学讲的问题与直觉,不是这样的意思,而是如同我所说的,悟境是通过放下自我中心而达到的,自我的主观意识能够放得愈淡愈好,主观意识愈少,客观的认知就愈正确。那么,有纯粹的客观、绝对的客观吗?没有。有客观就有主观。因此,以直觉来看任何东西,认为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是一种自我的经验,以自我的立场来看东西。至于是否正确,那就要看教育程度,以及对人生观的认知、对宇宙观的了解,了解得愈深,直觉的正确性愈高,否则直觉会有问题。我不知道量子力学里的直觉是不是纯粹的客观,或者根本是超越主观与客观的认知,如果是,这种认知可以说就是「直观」了,这样的话,我想就是正确的。
米:我完完全全同意法师的观点。我使用「直觉」的定义只是讯息,与核心机制分属不同层次的讯息,不过如您所说,它仍然只是讯息。这种讯息可诠释为从背景、先前的学习等等观点来赋予意义,它不是开悟。虽然如此,希望随着人类进化,学习着更擅于利用我们的身心机制,将能够把直觉与核心讯息整合得愈来愈好。可是对我而言,我确信当我们达到那种超越自我的境界,能够以不同方式来看事情时,这种「开悟」跟佛教的开悟是相同的、相似的。
您说得对。我们总是有自我,不过但愿大部分时候,在开悟的情况下,我们至少能够把自我摆开一阵子,以便运作得更好、更开明豁达。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