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来源:   作者:郭耀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按论文章节顺序)

  [1]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2] 法尊法师.《法尊法师论文集》.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

  [3]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智慧境界》.台北:大千出版社,2002年..

  [4] 钦饶降巴.《七宝藏论·宗派藏》(班班多杰译).四川:德格印经院,木刻版.

  [5] 敦珠法王、义成仁波切等.《九乘次第论集》.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

  [7] 龙钦饶降巴.《四法宝鬘》(谈锡永导读).台北:全佛文化,1999年.

  [8] 郭若扎西.《郭扎佛教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

  [9] 智悲光尊者﹒《大圆胜慧本觉心要修行次第》(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0] 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大圆满传承源流蓝宝石》.台北:全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

  [11]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2] 谈锡永.《大中观论集(上)(下)》.香港:香港密乘佛学会,1998年.

  [13] (唐)不空译.《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大正藏》第十八册.

  [14] 欧阳锺裕.《一乘圆教与大圆满见》.台北:慧炬出版社,2001年.

  [15] 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宁玛派源流》(克珠群佩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16] 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 西安:陕西师范出版社,2007年.

  [17] 洪启嵩.《莲师大圆满教授讲记》.台北:全佛文化公司,2007年.

  [18] 方力脩.《大圆满法·基松聂德》.台北:慧炬出版社,2003年

  [19]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20] 刘立千.《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及密宗漫谈》.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1]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

  [22]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禅定休息论清净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23] 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宗派源流与教义善说晶镜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4年,藏文版.

  [24] 那喇曲智尊者.《龙钦巴如意宝传奇·三信路径》(堪布罗珠桑波译).台湾:莲华圆满出版社,2007年.

  [25] 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成就者之歌》,台北:橡实文化,2008年.

  [26] 事业洲尊者.《六中有自解脱导引·寂忿密意自解脱》(谈锡永译).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7]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 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

  [28] 达赖喇嘛.《大圆满》.台北:台北心灵工坊出版社,2004年.

  [29]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出版,2001年.

  [30] 贝玛仁增.《世界心精华宝》.台北:橡树林文化出版,2009年.

  [31] 刘立千.《大圆满法语浅解》.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32] 不败尊者.《决定宝灯》(谈锡永译,邵颂雄导论).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33]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普明菩萨品四十三:“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34]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知识汪洋》(知识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藏文版)。

  [35]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36] 摧魔州尊者.《无修佛道·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义成活佛序一).台北:全佛文化,2009年.

  [37] 弘学.《藏传佛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 邱陵.《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 台北:新智出版,1995年.

  [39] 江嘎主编.《大圆满》(郭元兴撰稿)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40] 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决宝藏库》(晋美彭措上师注疏,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8年.

  [41] 拉喇•索朗曲珠.《发现雪山的全知法王》(李学愚译). 台北:大千出版社, 2008年.

  [42] 扎呷.《藏文大藏经概论》.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43] 布顿.《布顿佛教史》.(蒲文成译). 台北:大千出版社, 2006年.

  [44] 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 东京:珠式会社平文社, 昭和45年(1970年).

  [45] (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嘱累品第二十二,《大正藏》第九册.

  [46] (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四,法师品第十,《大正藏》第九册.

  [47] (唐)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一,幻喻品第二十六,《大正藏》第八册.

  [48] (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六九,第六分法性品第六,《大正藏》第七册,.

  [49] 失译.《大乘悲分陀利经》,入三昧门品第二十九,《大正藏》第三册,.

  [50] (唐)提云般若等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

  [51] (宋)施护译.《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三,显示世间品第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八册.

  [52] (陈)月婆首那译.《胜天王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现相品第七,《大正藏》第八册.

  [53] (西秦)圣坚译.《佛说罗摩伽经》卷下,《大正藏》卷十.

  [54]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四,第二无边庄严会无上陀罗尼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55] (北魏)昙摩流支译.《信力入印法门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56] (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藏品第八之一所问品,《大正藏》第十三册.

  [57] (唐)不空译.《大方广如来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58] (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59] (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60]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

  [61]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八十二释大方便品第六十九,《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62] (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卷八,摩诃般若密功德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63] (后秦)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六,发趣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64]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65] 《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66] (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67] (北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

  [68]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隋那连提耶舍译,《大正藏》第十四册.

  [69] 大唐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卷上,《大正藏》第十八册.

  [70] 《普贤菩萨行愿赞》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71] (北齐)那连提耶舍译.《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

  [72] (西晋)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卷六,摩诃般若波罗蜜三昧品第十六,《大正藏》第八册.

  [73] (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卷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累教品第二十五,《大正藏》第八册.

  [74] (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75]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来兴显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册.

  [76]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77] (后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五,本末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十六册.

  [78] (唐)地婆诃罗译.《大乘密严经》卷上,密严道场品第一,《大正藏》第十六册.

  [79] (北魏)勒那摩提译.《究竟一乘宝性论》卷二,僧宝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0] (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

  [81] (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转*轮品第二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三册.

  [82] (梁)曼陀罗仙译.《宝云经》(《大乘宝云经》)卷五,《大正藏》第十六册.

  [83] (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法集经》卷六,《大正藏》第十七册.

  [84] 无著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七,教授品第十五,《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5] (隋)豆那掘多译.《佛说文殊师利行经》(《佛说文殊尸利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86] (梁)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如来界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87]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说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真实义品第四,《大正藏》第三十册.

  [88] 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成唯识论》卷第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89] (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十九,车匿等还品中,《大正藏》第三册.

  [90] (后秦)鸠摩罗什译.《灯指因缘经》,《大正藏》第三册.

  [91] (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大正藏》第四册.

  [92] (后秦)弗若多罗、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二十四,七法中安居法第四,《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93] 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

  [94] (宋)施护等译.《佛说尼拘陀梵志经》卷下,《大正藏》第一册.

  [95] (宋)施护译.《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七册.

  [96] (东晋)僧伽提婆译.《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声闻品第二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97] (宋)法护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九,如来心密不思议品第九,《大正藏》第十一册.

  [98]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

  [99]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无希望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00] (唐)玄奘译.《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十四,五法品第六之四,《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101] 无著菩萨造(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02]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03] 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04]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达摩多罗禅经》卷下,修行观入第十六,《大正藏》第十五册.

  [105] (宋)施护译.《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正藏》第二十册.

  [106]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中论》卷三,观有无品第十五、观业品第十七,《大正藏》第三十册.

  [107] (唐)达摩流支译.《佛说宝雨经》卷三,《大正藏》第十六册.

  [108]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三上,《大正藏》第三十四册.

  [109] (唐)尸罗达摩译.《佛说十地经》卷六,菩萨不动地第八,《大正藏》第十册.

  [110] (唐)地婆诃罗等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卷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11] (宋)智吉祥等译.《佛说大乘智印经》卷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112]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13] 无着造,(唐)玄奘译.《显扬圣教论》卷三,摄事品第一之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14] (唐)玄奘译.《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三,抉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15]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一,集一切法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16]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17] (宋)法天译.《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六册.

  [118] 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

  [119] (宋)法护等译.《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十一,《大正藏》第十四册.

  [120] (宋)翔公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

  [121] (北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奋迅王问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三册.

  [122] (隋)那连提耶舍译.《力庄严三昧经》卷中,《大正藏》第十五册.

  [123] (北魏)菩提流支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24]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大正藏》第十六册.

  [125] (宋)金总持等译.《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卷下,《大正藏》第二十册.

  [126] (唐)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八十二,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九,《大正藏》第二十七册.

  [127]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一,净信童女会第四十,《大正藏》第十一册.

  [128] (隋)阇那崛多译.《商主天子所问经》,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大正藏》第十五册.

  [129] (北宋)施护等译.《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金刚界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八册.

  [130] 法贤译.《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四,佛说瑜伽大教王经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八册.

  [131] (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大正藏》第八册.

  [132]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大法鼓经》卷上,《大正藏》第九册.

  [133]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之四,《大正藏》第十六册.

  [134] (北宋)施护译.《诸教决定名义论》卷第二,圣慈氏菩萨造,《大正藏》第三十二册.

  [135] (唐)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二,分别三身品第三,《大正藏》第十三册.

  [136] (唐)般若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大正藏》第三册.

  [137] (北宋)施护译.《佛说护国尊者所问经》卷第二,《大正藏》第十二册.

  [138] 梁天竺三藏真谛译.《佛说无上依经》卷上,无上依经菩提品第三,《大正藏》第十六册.

  [139] (唐)般若共牟尼室利译.《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四,入如来大悲不思议品第四,《大正藏》第十九册.

  [140] (唐)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卷第三,问疾品第五,《大正藏》第十四册.

  [141] 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唯识三十论》,《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42] 法护等译.《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如来不思议品四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43]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第二十六,《大正藏》第二册.

  [144] 惟净等译.《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第十九,阿阇世王问答品第二十二之二,《大正藏》第十一册.

  [145] 惟净等译.《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九,《大正藏》第十三册.

  [146] (隋)释宝贵合梁真谛译.《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

  [147] (唐)施护译.《佛说法集名数经》,《大正藏》第十七册.

  [148] (唐)善无畏集译.《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八册.

  [149] 圣勇菩萨等造,(宋)绍德慧询等译.《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大正藏》第三册.

  [150] (后秦)鸠摩罗什译.《梵网经》卷下,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大正藏》第二十四册.

  [151] (唐)不空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菩萨行品第三,《大正藏》第八册.

  [1522] 法天译.《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大正藏》第十册..

  [153] 坚慧菩萨造,(唐)提云般若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如来藏论)一卷,《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154] (宋)知礼述.《观音玄义记》卷七,《大正藏》第34册.

  [155] 法天译.《佛说七佛经》,《大正藏》第一册.

  [156] (后秦)鸠摩罗什译.《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深心求菩提品第二十,《大正藏》第八册.

  [157]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卷第六,《大正藏》第十三册.

  [158] (元)沙啰巴译.《佛说文殊菩萨最胜真实名义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59] (北凉)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六,杂揵度爱敬品第四,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大正藏》第二十八册.

  [160] (唐)不空译.《略述金刚顶瑜伽分别圣位修证法门》卷第二,《大正藏》第十八册.

  [161] 法贤译.《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一切如来大三昧曼拏罗仪轨分第二十二,《大正藏》第八册.

  [162] (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六,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大正藏》第九册.

  [163] 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如来现相品第二,《大正藏》第十册.

  [164] (北齐)那连提耶舍译.《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大正藏》第十一册.

  [165] (唐)玄奘译.《佛说佛地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166] (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释习相应品卷第三十七,圣者龙树造,《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7]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大正藏》第十四册.

  [168] (北凉)昙无谶译,《大智度论》释信谤品第四十一之余,大智度论释叹净品第四十二,《大正藏》第二十五册.

  [169] 月官菩萨《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林崇安译).高雄:谛听文化,2001年.

  [170] (元)释智译.《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大正藏》第二十册.

  [171] (唐)菩提流志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二册.

  [172] (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阿阇世王经》,《大正藏》第十五册.

  [173]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魔逆经》,《大正藏》第十三册.

  [174]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上.

  [175] (北魏)毗目智仙、般若流支译.《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

  [176] (梁)僧伽婆罗译.《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

  [177] (梁)僧伽婆罗等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大正藏》第十二册.

  [178] (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卷第四,《大正藏》第二册.

  [179]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大正藏》第十四册.

  [180] (姚秦)鸠摩罗什译.《思益梵天所问经》,《大正藏》第15册.

  [181] (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大正藏》第十四册.

  [182] (唐)不空译.《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大正藏》十一册.

  [183] (西晋)竺法护译.《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大正藏》第十一册.

  [184] (梁)曼陀罗仙译.《大宝积经·文殊师利说般若会第四十六之二》卷第一百一十六,《大正藏》第十一册.

  [185] (西晋)竺法护译.《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正士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五册.

  [186] (东汉)支娄迦谶译.《阿閦佛国经》,《大正藏》第十一册.

  [187] 弘学.《密宗指要》.四川:巴蜀书社,2006年.

  [188] 《首楞严三昧经》卷下称为龙种上如来,净土称为平等世界;姚秦竺佛念译《菩萨璎珞经》卷四称为大身如来,净土称为空寂世界;《菩萨处胎经》文殊身变化品第六十七称为升仙尊佛,净土称为无碍世界。

  [189] 许得存.《大圆满法及其与禅宗思想的关系提要》.2001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

  [190] (元)宗宝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第四十八册.

  [191] 班班多杰.《禅宗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传播和对后弘期的影响》,北京:《历史研究》杂志,2008年6月.316期第62页.《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此文本汉文有两种版本,一本篇幅较长,一本篇幅较短,均载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伯]1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24~125页;《敦煌宝藏》[伯]13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年,第299~300页。藏译本见陈践、王尧编:《敦煌本古藏文文书汇编》,第299页~251页。本文采用的是篇幅较长的版本。以下引文均在其中,故不再注明页数。从藏文译文看,两种版本的汉文本尚不足藏译文的一半篇幅,说明汉文本不是足本。

  [192] (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卷第五,无常品第三之余,大周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03页上.实叉难陀重视意译,强调简约顺畅。

  [193] 无著菩萨造玄奘译.《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二,《大正藏》第31册.

  [194] (唐)般剌蜜帝译.《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大正藏》第19册.

  [195] (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大正藏》第17册.

  [196] 谈锡永、邵颂雄.《如来藏二谛见—不败尊者说如来藏》(谈锡永、邵颂雄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197] 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8] 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湾新竹:正闻出版社,1981年.

  [199] 萧平实.《真实如来藏》.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

  [200] (北魏)菩提流支译.《佛说不增不减经》,《大正藏》第十六册.

  [201] (姚秦)鸠摩罗什等译.《禅法要解》卷上,《大正藏》第十五册.

  [202] (唐)玄奘译.《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正藏》第十六册.

  [203] (唐)佛陀多罗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17册.

  [204] 天亲菩萨造,北魏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205] 尕藏加.《雪域的宗教》(上册).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206] 夏嘉玲.《15天不吃不喝不拉 印度研究DNA》. 台湾联合报引用法新社阿美达巴德10日电, 2010年5月11日,A16版。

  [207] 王春华.《藏密瑜伽的奥秘与传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

  [208]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之书》(郑振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9] 求那跋驮罗译.《杂阿含经》卷十八,《大正藏》第二册.

  [210] 《杂阿含经》,《大正藏》第二册,第70页下.佛陀说:“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211] (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大正藏》,第一册.

  [212] 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毗达磨俱舍论》,《大藏经》第二十九册.

  [213] 《中部·圣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一,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相应于《中阿含经‧罗摩经》,在《大正藏》第一册.

  [214] 《小部·大品》第十二章《二种随观经》,《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典二,高雄: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3年.

  [215] 郭良鋆,《佛教涅槃论》,《南亚研究》,1994年,第四期.

  [216] 参见(后秦)昙摩耶舍、昙摩崛多译.《舍利弗阿毗昙论》卷十六,《大正藏》第二十八册,第633页上中.“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槃。如比丘,思惟涅槃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如是六空,是名空定。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槃为境界,是名无相定。复次无相定,行有相,涅槃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槃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如是行有相,涅槃无相,涅槃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燋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

  [217] (元)金总持等译.《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七册。

  [218] 牟宗三.《佛性与般若》(修订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219]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局,1992年.苯教将《般若十万颂》改为《康勤》,《般若两万五千颂》改为《康穹》,《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改为《苯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白黑等龙经》等。

  [220] 顿珠拉杰.《西藏本教简史》.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年.

  [221] 宁艳娟.《雍仲苯教大师》.台北:橡实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2] 贡珠·云丹嘉措.《蒋扬钦哲旺波传》(张炜明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223] 周锡银、望潮.《藏族原始宗教》.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4] 巴珠(巴楚)仁波切.《普贤上师言教》(佐钦寺熙日森佛学院译).西藏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版.

  [225] Longchen Rabjam,The Precious Treasury of the Way of biding,transla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E. Chagdud Tulku Rinpoche by Richard Barron (Chokyi Nyima) andedited by Padma Translation Committee,Junction City:Padma Publishing,1998

  [226] Patrul Rinpoche, 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with commentary by  Dilgo Khyentse,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2

  [227] Patrul Rinpoche, The Words of My Perfect Teacher, translated by The 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 Boston:Shambhala,1998

  [228] Reynolds,John Myrdhin,Bonpo Dzogchen Teachings according to LOPON  TENZIN  NAMDAK,Vajra Publications,Kathmandu,Nepal,2006.

  [229] ANNE  CAROLYN  KLEIN,GESHE  TENZIN  WANGYAL  RINPOCHE,Unbounded  Wholeness-Dzogchen,Bon,and the Logic of the Nonconceptu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2006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