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五节 虚空、虚空自然智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来源:   作者:郭耀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五节 虚空、虚空自然智

   第五节 虚空、虚空自然智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虚空、虚空自然智

  (一)虚空

  诸法根本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众喻如虚空,虚空界中一切尽包容,无有勤修犹如本性净,无作超出一切思虑境,所现一切大放是关键,外内诸法悉摄元成中。[1]

  (二)虚空

  如是放下法性如虚空,无转变故无动与不动,无合离界最胜极广博,此非言诠表示所行境,般若涌现觉性自起现,虽是多闻要无世俗心,无言超越思境瑜伽士,诠与不诠皆可作决断,修与修事皆不可得故,不需特别清除沉掉敌。[2]

  (三)虚空

  种种诸法无相觉性体,无有善恶因果清净故,无有精勤如虚空之义,初章分辨宝疏今已说,最胜十夫最胜之善根,多闻具胜净修诸智者,愿掌持明天非天咒师,守誓护法海众皆欢喜。[3]

  (四)虚空

  其内部之虚空,如天窗空阔,与虚空相并而住。眼根清澄,犹如天窗,觉性亦成澄彻,二者相联系。当舍去躯壳时,此三者则无有差别,混合于一元成之中,如室坏灭,外内中三种虚空混合为一。[4]

  (五)虚空

  《声应成续》云:“界有内外之分别,外者认为无云空,内界即是炬光道。”

  由于觉性专注于外境虚空,故现起彼之清净空明之证境,与之相应此则说为虚空。

  《声应成续》云:“彼之境要有如是,则在无云外境空,住瑜伽空之鸟道,要不离彼乃法性。”

  《集经》云:“此义为何应观虚空。”

  《中品般若经》云:“欲修般若智慧度,故应修虚空瑜伽。”

  《大虚空续》云:“瑜伽住于空鸟道,空即空寂无有生,故无生即如虚空。”

  《声应成续》云:“显观对境之性相,蔚蓝色之天空中,光与颜色及法界,明现五智之自现。”

  如是于外境太虚之空中显现内境法界者,此则名为“现空无二之界”。

  《大虚空续》云:“内外皆为法之界,而是清净所行境,佛与有情无二别,岂能由业来改治。”

  如是应观境为虚空,空为法界相,法界之范围内把觉性连环链安然不动而置观之,即是大圆满法门所专注的目标,直观现实之本面,则承认此为所谓“界觉无二之密意”。[5]

  (六)、虚空

  轮回唯名超因果勤修,无有善恶损益空之性,解脱唯名亦无有涅槃,以十自性无有勤与修。[6]

  二、北传佛经相关内容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虚空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尔时文殊师利。以偈答言。

  诸佛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生相,诸佛如虚空,虚空无色相,法犹如虚空,如来妙法身,智慧如虚空,如来大智身,如来无碍智,不执不可触,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有相,解脱则如来,空寂无所有,汝央掘魔罗,云何能了知。[7]

  (二)虚空智

  虚空无自性,世间亦如是,有性无性法,平等如虚空,一方便庄严,观世间虚空,悉知三世法,犹如虚空性,菩萨智慧身,音声如虚空,身性亦虚空,安住虚空智,是名十种忍,佛子具足行,心安住忍力,广为十方说,真佛子善学,超成智慧力,法力定智力,随顺修菩提,深入此忍门,成就无碍智。[8]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实法海故。等虚空界,智慧所行,悉清净故,无所依止,随众生心,现色身故,除灭痴翳。了众生界,无众生故,等虚空智,以大光网,照法界故。[9]

  (三)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性皆如虚空都不可得,是为菩萨摩诃萨应远离一切法执。[10]

  (四)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譬如虚空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大乘亦尔,普能含受无数无量无边有情,又如虚空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大乘亦尔,无来无去无住可见,又如虚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11]

  (五)初地菩萨除一切恶身,与诸菩萨同是名等身,二地菩萨得清净身,以持戒清净故,三地菩萨得无尽身,付除瞋恼害故,四地菩萨得久积一切善身,以修集一切佛法故,五地菩萨得于法身,以禅定力知一切佛法故,六地菩萨非世间算数筹量所不能知身,以深远故,七地菩萨得不思议身以善方便故,八地菩萨得寂灭身善除调戏尽一切烦恼故,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故,十地菩萨得妙智身,何以故,遍知一切菩萨诸地法故。[12]

  --------------------------------------------------------------------------------

  [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98页.

  [2] 同上,第39页.

  [3] 同上,第63页.

  [4]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5]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6]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6页.

  [7] 《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8]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八,十忍品第二十,《大正藏》第九册,第580页下.

  [9]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大正藏》第十册,第319页上.

  [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四,初分辨大乘品第十五之四,《大正藏》第五册,第306页.

  [1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12] 《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返回目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