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
附录三(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1
第六节 《妙法莲华经》与大圆满法
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1]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第八节 从《华严经‧入法界品》谈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最早出现的大乘经典,接续在《阿含经》时代,佛陀提过的法界概念,是毗卢遮那佛法界,大幻化网镜面反射重重交叠,宇宙佛国大华严世界,诸佛菩萨共同演化的一部经典,气魄雄魂,在汉地传承中演变成“华严宗”。“入法界品”中有文殊菩萨指导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如何修行开悟解脱的过程,可以与大圆满法互参,此外笔者也引用其它品经文印证大圆满法修行。
一、法界光明、菩提
尔时,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智身非是身,无碍难思议;设有思议者,一切无能及。从不思议业,起此清净身,殊特妙庄严,不着于三界。光明照一切,法界悉清净,开佛菩提门,出生众智慧。譬如世间日,普放慧光明,远离诸尘垢,灭除一切障,普净三有处,永绝生死流,成就菩萨道,出生无上觉。示现无边色,此色无依处;所现虽无量,一切不思议。菩提一念顷,能觉一切法;云何欲测量,如来智边际,一念悉明达,一切三世法;故说佛智慧,无尽无能坏。智者应如是,专思佛菩提;此思难思议,思之不可得。菩提不可说,超过语言路;诸佛从此生,是法难思议。”[2]以上经文,破一切魔军智幢王菩萨,提到光明照一切,法界悉清净,这是大圆满法界部、口诀部修持的特色,大圆满法特别强调光明报身,实修实证虹光身。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光明、菩提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九节及附录一。
二、自解脱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以斯净智。观诸世间皆幻住。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法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三界皆幻住。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生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殊胜智心及诸行愿之所成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及智所摄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思议。善男子。我等二人。但能知此菩萨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诸善根力不思议故。令善财身。柔软光泽。[3]以上经文,童子童女提到自性解脱的方法,一切三界皆幻住,见一切皆幻而解脱,大圆满法虚空自然智,看一切皆空性、法性运作,大圆满法正行自性自解脱。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解脱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四节及附录一。
三、自然智慧
(一)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则能以平等智,知无量法,则能以正直心,离诸分别,则能以胜欲乐,现见诸佛,则能以作意力,入平等虚空界,则能以自在念,行无边法界,则能以智慧力,具一切功德,则能以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则能以菩提心,入一切十方网,则能以大观察,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则能以善根回向智,普入如是法,不入而入,不于一法,而有攀缘,恒以一法,观一切法,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少作功力,得无师自然智。[4]这段经文说明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是一种无师自然智,见虚空平等,法界平等,以平等法性观察一切,能以菩提智慧遍入十方三界,任运妙用自在。这也是大圆满法修持的特质。
(二)诸佛子,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直心深心淳至,量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趣向无碍智,随顺自然智,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发如是心,实时过凡夫地,入菩萨地。[5]菩萨以广大虚空法界平等,起大悲心教化十方三界,随顺自然智修行,大圆满法同样以虚空法界为修行依归,以自然智观照一切,依本净修行彻却脱嘎,以三身任运为成就之果,大悲救护众生,与以上经文描述一致。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自然智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
四、法界、普贤法界
尔时,普贤菩萨观察一切大众,欲重开发,显现照明;以法界等方便,广说师子奋迅三昧;法界等、虚空界等、三世等、一切众生界等、一切劫等、一切业性等、众生希望等、众生欲等、法光明等、随时教化等、一切众生根等,为诸菩萨十种广说师子奋迅三昧。
何等为十?所谓:广说一切法界中,一切佛剎微尘等佛,次第兴世,演说正法;广说虚空界等,一切佛剎中,尽未来劫一切诸佛所说;广说一切佛剎中,一切如来现成正觉;广说虚空界等,一切佛剎中,佛坐道场,眷属围绕,菩萨大众,皆悉往诣;广说一念中,三世一切佛出变化身,充满一切法界;广说一身充满一切世界海、一切佛剎海,平等照持。[6]以上经文,普贤菩萨以法界光明遍照十方虚空、三界众生,化身充满法界,这也是大圆满法三身任运,五身五智妙用,平等光照,虚空平等,一切无住、无执的境界。大圆满法穷尽法性虹光化现时,化身千万,遍布虚空,大悲周遍,光明无限。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界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十一节及附录一。
第九节 从《解深密经》谈起
一、自性
吾当为汝说诸法相,谓诸法相略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遍计所执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圆成实相,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法名假安立自性差别,乃至为令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相?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则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招集纯大苦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于此真如,诸菩萨众勇猛精进为因缘故。如理作意无倒思惟,为因缘故乃能通达,于此通达渐渐修集,乃至无上正等菩提方证圆满。[7]
自性相者,谓我所说有行有缘,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谓念住等,如是名为彼自性相,彼果相者,谓若世间若出世间诸烦恼断,及所引发世出世间诸果功德,如是名为得彼果相。[8]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9]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10]
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11]
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二、三身
世尊,我当云何应知如来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一切如来化身作业,如世界起一切种类,如来功德众所庄严住持为相,当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无有生起。”[12]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成等正觉,转正*轮,入大涅槃,如是三种当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当知此三皆无二相,谓非成等正觉非不成等正觉,非转正*轮,非不转正*轮,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来法身究竟净故,如来化身常示现故。[13]
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三、无有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词能善悟入。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凡夫异生,于麁重身执着诸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别随眠妄见,以为缘故计我我所,由此妄见谓我见我闻我嗅我甞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如是等类邪加行转,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麁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14]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与义相,若于其名及名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于其名于句于文,于一切义当知亦尔,乃至于界及界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世尊,诸所了知真如义相,此真如相亦可遣不?善男子,于所了知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无所得,当何所遣。善男子,我说了知真如义时,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此了达余所能伏。”[15]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四、无作意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麁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于彼相虽无麁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16]
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五、菩提无作意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邻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17]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二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六、无分别智
“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18]
请参考第二章第一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七、大悲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19]
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八、无自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20]
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及附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见解以及相关佛经。
--------------------------------------------------------------------------------
[1]《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35页.
[2]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325页下.另同文也见于1、《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八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十册,第600页上.2、《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九册,第138页.
[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般若译.《大正藏》第十册,第877页.
[4]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大正藏》第十册,第277页.
[5] 同上,第277页.
[6]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二,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大正藏》第十四册,第683页.
[7] 《解深密经》卷第二,诏译一切法相品第四,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693页.
[8]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9]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6页.
[10] 同上,第706页.
[11]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1页.
[12]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8页.
[13] 同上,第710页.
[14] 《解深密经》卷第五,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10页.
[15] 《解深密经》卷第三,分别瑜伽品第六,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0页.
[16] 同上,第699页.
[17]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4页.
[18] 《解深密经》卷第四,地波罗蜜多品第七,大唐玄奘译,《大正藏》第十六册,第705页.
[19] 同上,第707页.
[20] 同上,第707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