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众生皆有佛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6日
来源:   作者:证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众生皆有佛性

 

  佛性圆觉住常寂光

  为度众生回入娑婆

  应众生法随机应缘

  住灵山会化缘成就

  这是释迦牟尼佛,他觉悟之后,能够体会了本性,我们人人都是有我们的本性,我们能够与我们的本性相会,那就是最圆满的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个最圆满的觉悟。

  人人的觉性就是如此的光明,智慧就不会受烦恼所遮蔽,我们过去不是说过,十地菩萨,只是在十地就有焰慧地,焰慧地就是智慧发光,何况是到佛的境界,但是到佛的境界,他的智慧之光,那就是真正的寂静了。

  佛的圆觉是常住寂光,就是真正的寂静光明,所以常涅槃,我们说佛陀的圆寂叫做涅槃,其实佛陀他的心境,永远都是在寂光土中,不生不灭,这样才是叫做圆觉。

  所以为度众生、回入娑婆,示相生灭,现这个形象来度众生,应众生法,应着众生的法,日常的生活都和众生一样,凡夫衣、食、住、行,佛陀也就是与众生一样,这样的生活,这无非就是要走入人群去,随机应缘。

  住灵山会化缘成就,要讲这部经的时候,是在灵鹫山,其实在灵鹫山,不只是讲《法华经》,很多经典都是住灵鹫山演说的,不过这一次,住灵鹫山所说的教法,那就是与过去不同,是圆教。

  就是在六成就里面,其中特别提出的六成就之一:

  六成就:

  1 如是:信成就

  2 我闻:闻成就

  3 一时:时成就

  4 佛:主成就

  5 在某处:处成就

  6 与众若干人俱:众成就

  佛陀,佛就是讲法的人,他是已经自觉,什么叫做自觉?自知有佛性,自己先知道自己有佛性,相信人人,我们要来修行,我们自己也应该要自知,相信自己有佛性,我们才愿意来修行。

  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来回归我们的本性自觉呢?这就是我们要自己先知道,所以叫做自觉,自知有佛性。

  你看还有多少人,迷迷茫茫在生活中,你跟他说,有佛,人人有佛性,他不相信,不相信人人有佛性,他怎么会想要修行呢?有的人是因缘不够,连「佛」这个字都不曾听过,他怎么知道还有佛的觉性呢?更不知道了。

  所以我们大家很有福,生在这个地方,而且佛法这样能够流传中国,从中国很多的大德祖师,将佛法再流传来到台湾,我们生在台湾这个时代,生活很平顺、安稳,让我们能够听到佛法。

  在安稳中的生活里,我们知道要自觉,我们知道要来修行,我们既然自觉了,我们更要觉他,觉他就是了解,不只是自己有佛性,其实众生悉有佛性,不是只有人类而已,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这是佛所说的法,所以他很尊重众生的生命,他很疼惜众生,因为所有有生命的东西,他都是知道他有佛性。

  所以佛的《本生经》,什么样的动物,他都有经历过,他生在那种动物中,这样来化度人类,化度同道的生物,在六道中他来来回回,这样无不都是为了觉他。

  所以,回入娑婆,大家都知道,娑婆就是堪忍的世界,这个堪忍的世界是很苦的,他已经清明自在,但是还是再回入,就是要应众生的根机来度化,所以自觉,还要再觉他,才能够觉行圆满。

  所以修行、修行,修心养性,端正行为,这样叫做修行,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我们既然有与佛同等的佛性,我们也能够成佛,不过我们外行要端正,端正行为,佛陀的教规,我们到底是不是信受奉行,奉行着佛陀的教规,我们如果能有这样,这就是行。

  佛陀的时代,他如愿,他将他的愿,发心如愿开始,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六道中,不断度化众生,这就是他的愿、他的行,所以「愿行」,愿是在内心,行就是实践实行,所以为了现相度众生,让人人知道有佛性,自己也不断一一去启发,这样去觉他,这就是行动,在行动中看到人人可以觉悟,这样叫做觉行圆满。

  圆满就是自他无二的佛性,已经大家都知道,我的本性行和佛的本性平等,这就是我们人人都要了解的。

  又《涅槃经》云

  自觉自知有佛性

  觉他众生悉有佛性

  圆满自他无二佛性

  所以自觉是别于凡夫,我们现在既然自觉,那就是和这些凡夫不同了,因为凡夫还在懵懂中,他不想去求,第一,不知道,第二,不想去精进,这就是凡夫,还是生活在懵懂中。

  觉他就是别于二乘,和二乘不同,二乘就是自觉,独善其身,只是觉悟我自己就好了,我自己守得住,都不去管别人,别人是怎么样的行为,不要管他,这样不对,看到别人在造业堕落,这样要起不忍心,我们要用同事度、同修度,一起共修同处,我们应该要用方法,如何来摄度众生。

  不要看众生在造业,我们还是一样由他去,这样就不可以了,有缘的,我们就要赶快度化他,不要独善其身,我们修行就要修大乘法,所以自己自觉,了解之后,我们要赶快,让大家也愿意来了解,我们能修善法,我们也要牵引人人来修善法,这才是我们真正修行的目标,所以觉他是别于二乘。

  圆满是别于菩萨,菩萨还没有很圆满,还是在学地之中,我一边学,上求佛道,我要下化众生,我们还不知道的地方还是有,那种微分的烦恼还存在。

  看看,我们大家是不是,都是发心来修行呢?是不是还有,我,我的见解还存在呢?日常的生活中,你这样做不对,是我这样才对,什么人怎么样,什么人不对,好像我们还有这个微分的烦恼,我们还有微分,还没有真正透彻了解,所以还有微分的烦恼。

  虽然我们发菩萨心,行菩萨道,不过我们还没有很圆,还没有彻底到佛的境界,所以圆满就是,已经真正很透彻圆融,这才是真正的圆觉,所以是非我们要分得清楚,不只是做好人,有的人是一种滥好人,只知道要做好人,是非分不清,有时候自误误人,这样也不对,这就是没有智慧,智慧还没有很圆满。

  所以我们圆满,就是要在菩萨的境界再超越,不管什么样的境界现前,我们的心要安然自在,但是为众生所造作的行动,要积极,这样才能慢慢到圆觉的境界。

  自觉别于凡夫觉他别于二乘

  圆满别于菩萨

  又灵山会说法主

  迦毗罗卫国

  净饭王太子出家成道

  别号释迦牟尼

  若非大圣觉者

  孰能演此一乘大法

  故云主成就

  尼泊尔是佛陀的故乡,在过去古代叫做迦毗罗卫国,哪怕是佛陀的故乡,同样是在这个地球上,众生若有造业,众生共业,同样还是会受灾难,佛陀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因娑婆世界苦难偏多,何况众生不断地共业愈来愈大,所以现在的地球,频频都有灾难,地、水、火、风,四大不调。

  所以在迦毗罗卫国那个国家,还是一样,在尼泊尔常常都有灾难,佛是在二千多年前,净饭王的太子,他的思想观念别于凡夫,与凡夫不同,他能体会到,人生为什么怎么不平等。

  人生为什么有四大苦、生、老、病、死,哪怕身为国王,他看到他的父王,一年以比一年老了,一年比一年的身体不如了,这样的老苦,接下来就是身体欠安,病也是苦,尽头呢?那就是自然法则,那就是死,生离死别也是苦,哪怕身为国王,拥有他的国土天下,还是一样不离开这个四大苦。

  所以他开始要去追求,要如何才能脱离了这四大苦,如何才能,不要有四姓阶级的分别,人要如何才能平等,互相尊重,这也就是他的目标,所以去追求真理,出家修行,终于成道了。

  所以觉悟之后,别号叫做释迦牟尼佛,这就是释家族的觉者,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这叫做「能仁」是智慧慈悲,悲智双运的觉者,所以叫做释迦牟尼佛。

  想想看在这个,《法华经》灵山会上的讲主,就是说法主,若不是大乘觉者,怎么有办法将人间法,世出世法,怎么样能将它铺出一条,菩萨康庄的大道,让人人向着这条大道走,这就是这位大觉者他做得到,他能将这些法入人人的心,将人人的心中,开出一条觉道出来,这叫做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觉者。

  就是这个法华会,就是灵山会的讲主,讲法主,也是说法主,这六成就中叫做「主成就」,佛就是讲法主成就。

  各位学佛,自觉、觉他、觉行要圆满,才算是真修行者,我们大家要知道佛性圆觉住常寂光,我们的心要常常寂静光明,显露出来,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学佛,我们自己与佛平等,我们也有常寂光的本性在,佛陀就是为了度众生,他才会回入娑婆,现相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就是要随机应缘。

  所以现在己经因缘成熟,住在灵山会,与大众说法,所以请大家既是学佛,我们一定要时时多用心。

返回目录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