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念佛至要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念佛至要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达摩四行观》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所谓「理入」,便是藉由经典来深入义理,而悟本心之方法。所谓「行入」,是透过各种修行,来契入清净的本心。不论用何种方式,最终的目的便是,明心见性。
此「法门」,是指理入;此「行门」,是指行入。一切由理而入的法门,当以明心见性为主要。一切透过实修的行门,当以清净本心为重要。
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彻悟禅师曾言:「此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
下节录彻悟禅师行略:
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靡弗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悟幻质无常,发出世志。
病已,至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越明年,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圆具。次年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开演圆觉,师预会焉。晨夕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全经大旨。复依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后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法华、楞严、金刚等经,圆解顿开。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旨,了无滞碍。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也。
三十八年,粹翁迁万寿寺。师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每忆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日课十万弥陀,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遂栖心净土,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此惟礼拜持念而已。五十七年,迁觉生寺,住持八年,百废尽举。于净业堂外,别立三堂,曰涅槃,曰安养,曰学士,俾老病者有所依托,初学便于诵习。
师于禅净宗旨,皆深造其精奥。律己甚严,望人甚切。开导说法,如瓶泻云兴。与众精修,莲风大扇。遐迩仰化,道俗归心,当时法门为第一人。嘉庆五年,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以期终岁。衲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师为法为人,心终无厌。遂复留众,俄成丛席。担柴运水,泥壁补屋,一饮一餐,与众共之,如是者又十年。
十五年二月,诣万寿寺扫粹祖塔,辞诸山外护。嘱曰:「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三月还山,命预办荼毗事物。十月十七日,集众付院务,命弟子松泉领众主持。诫曰:「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临示寂半月前,觉身微疾,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乃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以住世相劝。师曰:「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十二月十六日,命监院师贯一,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众称佛号愈厉,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丰满。发白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门弟子遵遗命,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
师生于乾隆六年十月十四日未时,终于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九,法腊四十有三。所著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
禅师是一位圆解顿开之大师,以过来人的行持,恳劝一切修行人:明心之要诀,莫过于念佛。为何呢?禅师引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来加以解释。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此为事一心念佛。若众生的心,于日常生活,来去坐卧,能时时忆念佛,现在或未来,必定能亲见弥陀。就现前而言:念佛功夫纯熟时,于定中可见佛,如慧远大师,一生三睹弥陀;或于梦中见佛,《法华经》云:「若于梦中,见诸如来,坐师子座,围绕说法。」于未来而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持名念佛,必见佛、菩萨来迎。《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为理一心念佛。不假借其他方便法门,便可自得心开悟解。正如《法华经》云:「正直舍方便。」《坛经》亦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样的直接了当!
由此可知,念佛至顿至圆,无非是明心之要诀!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再说,净心之要诀,亦莫过于念佛。为何呢?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性本清净,念念自性佛,不就归于清净。若能从一念至念念与佛相应,又岂能不净心!
又譬如:「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清水之珠,下于浊水,浊水因清珠之关系,所以不得不,由浊转清。以喻佛号,能治乱心,故言:「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由此可知,念佛至简至捷,无非是净心之要诀!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妙哉!一句佛号,涵盖「解门」与「行门」之心要。举悟来说,若无深信,又岂能理解;举修来说,若无实修,又岂能证入。
所以说一句佛号,总摄成佛的次第:信、解、行、证。故言:「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
那就是说,一句「阿弥陀佛」,无非是一切修行人,入道最妙之心要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