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中的佛(君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心中的佛(君冈)
心中的佛
君冈
今年是佛历2550年,释迦牟尼诞生至今已经二千五百五十年了!当今世界上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到对佛礼拜的普通人,都对佛怀有崇敬、感恩的心情。“众生难度誓愿度”,佛就是为度众生而来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人在佛面前都是平等的,众生对佛的敬仰十分自然。但是人们心中对佛的认识与理解却同各自不同的因缘并不一致,关于这一点我想得很多。
陈秉之先生曾多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工作,作为教务方面的负责人他接触到了大量现象与事实,同时也深深地认知了佛祖的深意。他写道:
“巍巍足下俯群生,室盖幡幢簇众神,倘使当年身到此,应惊南面是何人?”
佛陀以慈悲与智慧使众生崇拜、敬仰,二千五百年来信众日益增多。有的人是因为生存目标不明,需要依靠,求佛寻找寄托;有的人是因为得了善报对佛感恩;有的人是因为做了错事害怕报应产生恐惧;也有的人只是一种说不出的心情,这都反映了大雄释迦的威与力。但这不完全是佛祖的原意,佛是不提倡偶像崇拜的,拜佛只是众生的需要。为度众生视众生一律平等的佛不会拒绝众生,“倘使当年身到此”见到这些佛像自然会不知是何人,这一点他写得妙!但佛祖知道众生心中对佛法的理解各有不同,需要应机地去度,这样陈先生就写了第二首:
“七宝楼台耀紫宸,尊严天上瑞云腾。香花顶礼期神佑,谁识恒河一老僧。”
第三首:
“慧炬高擎哲理深,恒河光涌法云升。推尊岂在矜神异,在有传心破昧灯。”
我很理解也赞同这首诗中的意思,这是陈先生心中的佛。智慧不是神异,佛要破除众生的愚昧而不只是给予应答与回报,愚昧只能用智慧去破除。神异只是现象,解决不了众生的困惑与烦恼。贫穷的状况是需要改变的,但愚昧要比贫穷危险不知多少倍,愚昧的富有是没有快乐可言的。“穷算命,富烧香”,有一些富翁热衷于烧香,不一定只是想富了再富,往往也是在求精神上能少一点贫困吧!
爱因斯坦说“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对我来说,人类应该感谢释迦牟尼佛和耶稣那样的人物,远比应该感谢所有创造性的、好奇的、头脑的成就要多得多。”
爱因斯坦说的是“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并没有说慈悲与智慧不能,而他说的“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恰恰是需要有慈心和破除愚昧具有智慧才能认识的,我想这传播者正是爱因斯坦心中的释迦牟尼佛。
我又想到前两年看到当代着名的哲学家周国平写的《岁月与性情》,他称为“心灵自传”的一本书。由于特殊的因缘他曾与郭沫若有较亲近的关系,郭老表示对他“非常羡慕”,认为“他现在的路才是真正的路。”从他的“心灵自传”中可以看到他大量的时间接触到的都是卢梭、尼采、萨特、夏多布里昂这些西方的思想家,对佛经、佛传似乎了解不多。而他在书中所提到的“心目中的上帝”也不可能和释迦牟尼佛这一东方的伟大智者、觉者有什么关系。但是在这本“自传”中第一部第六节却是“为释迦牟尼流泪”而这只是他读小学时一堂历史课上一位男老师给他们讲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引发的。这件事不但引他落泪,令他难忘,更使人感动的是他由这事产生的对佛的认识很贴切,这说明他自小的悟性。那位小学老师的叙述很了不起,幼小的周国平听着听着,想象着“佛为死亡问题而苦恼”,好像看见佛怀着这种苦恼离家出走,去寻找能让人摆脱死亡的极乐世界,还看见佛“冥思苦想”后“终于大彻大悟毅然抛弃当世的一切欢乐。”以后,他常常思索,并对佛“怀着无与伦比的同情和理解,深为不能与他同时代并相识而憾恨。”而每当如此遐想时他“发现自己已经热泪盈眶。”
我比周国平先生大十岁,却完全没有他那样的才气与成就,但看到这段文章时我觉得自己与他是相印的。尽管双方未曾谋面,但这就是佛缘。
待到他成长并成为一位“哲人”的时候,他从女儿身上发现自己童年的那种思想、困惑仍然存在,并未得到解决。他写到女儿常常问:“我生出来之前在哪里?死了会变成什么?为什么时间会过去?”这类问题,他认为这些问题“提得很棒,而且自己的确回答不出。”他认为对于“人生最重大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保持勇于面对的和开放的心态,肯定有百利无一弊,有助于……灵魂中生长起一种根本的诚实。”
佛“为一人间根本大事而来”,那就是“了脱生死。”他提到的这些问题都与佛教所述相关。而“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这种终极关怀正是人类宗教情结的本质。他从小到今天的这种思想恰是小学老师的一个故事在他心中种下的佛因。
学佛就是学佛走过的路,学佛者首先心中要信任佛、尊敬佛、理解佛、行佛所指出的路,并努力去得到应证。我想,要能做到这些应该时时检视自己心中对佛的认识与理解。
现在很多媒体都有互动话题,《佛教文化》若能建一个“我心中的佛”专栏,交流各自的因缘、认识、体会岂不很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