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嘎玛仁波切:用好你的富缘 贫富之间,相互善待尊重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来源:   作者:嘎玛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嘎玛仁波切:用好你的富缘 贫富之间,相互善待尊重

 

  为什么人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没有正面的信仰。

  如果有好的信仰,就不会有那些缺德事发生,做了黑心事的人就会良心发现。奶粉里掺有毒的东西,对孩子身体不好,让人家穿垃圾衣服,超标的细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他本人也会受到报应。

  也是因为缺乏信仰,我们中间很多人用更缺德的方式对待别人。看到人家富有,就去偷盗、打劫、绑票,用这些方式让自己成为富豪。

  如果一个地方失去信仰,就好像整个大街上走的都是魔鬼,你不知道魔鬼会用什么方式去伤人,而即使看到有人正在被伤害,周围的人依然麻木不仁。

  可能有人会说,对这些人我们只能用法律来约束。当然,法律一定会惩罚他;但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法律,那已经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到了最后底线。

  作为人类,还是应该有起码的智商和道德水准,即使帮不了别人,也不要去伤害别人,更不应该用灭绝人性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很多煤老板为了攫取财富,不顾矿工安危,让工人们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结果矿难事故不断,死伤好多。在广东一带,很多人以处理洋垃圾和有污染的电器为生,有的得了癌症。这些人为了生活,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缺德的老板不会告诉他们,这到底对身体有多大的伤害。

  所以,如果有人有能力带动大家致富,首先应想到:最贵重的是人的生命。在给人提供工作机会时,先要想到的是他的健康。

  现在很多富人,因为没有信仰,完全没有道德约束,只要他认为法律还没有惩罚到他,就我行我素;或者诈骗或者偷税漏税,只要能够让财富增长,他就有可能去做。很多呼风唤雨的大老板,自以为是“牛人”,不懂得珍惜别人,不懂得珍惜国家给他的这种好机缘,辜负了别人对他们的信任,浪费了社会资源,自食苦果。

  财富和权力容易使人膨胀,有智慧的人会控制管理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人要懂得惜福。一个社会能够太平不容易。当社会太平,我们拥有这么好的生存机会,要懂得珍惜。做老板的要珍惜员工,反过来,对经济上比较弱的人而言,如果有人给了我们改善生活的机会,我们也要感恩。

  拥有财富的人应该自重,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价值;而经济能力有限的人,也应该珍惜尊重那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人。

  现在大家都喜欢八卦那些富人、演艺圈的人,关注他们的一切消息。全民喜欢八卦,而不是正面去看名人对社会贡献了多少。比如一个企业家,他的企业给国家税收多少,养了多少工人,对社会做了多少奉献,你报道了也少有人关心。每次遇到灾难,很多名人冲在前面,呼吁大家捐物捐款,他们做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好像他们当名人是我们给的荣耀,而不是他们通过努力得到的。所以,他们做正面的事,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一旦有负面的,我们就百倍放大,议论纷纷。对他们到了刻薄的程度,实际上也是不应该的。比如有人只能捐出一块钱,人家就能拿出那么多,只要有这颗心,多少都一样,但是有些人会不平衡,这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从正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就非常重要。人性本来就是这样。你可能喜欢关注他们的八卦、私生活,其实应该多关注他们对社会的奉献等一些正面的东西,他们做这些事情对社会带来各方面的正面效应。也许他们有时真的是有目的地做一些事,但又有什么错呢?难道他们一做慈善事业,就说他们是为了打知名度搞宣传?当我们用肯定的方式、感恩的心态去看待,结论就不一样了。也许你就是受帮助的人中的一个。你“给”了他们多少,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给”他们,而他们“给”我们的可能是全部。比如邓丽君,几十年间唱的歌影响多少代的人,到了现在有机构评选近代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女性,她还以80% 多的投票率占在第一位。多少见过或没有见过她的人都对她心存记忆,这就是她留给世间的珍贵东西。应该对能带给人真善美、各种心理帮助或物质帮助的人采取正面的态度,善待这种对社会有比较大能量的人。

  目前很多富有的人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愿意为社会回馈自己的财富,这样很好。台湾有一位女法师,叫证严,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通过她个人的影响力,带动成百上千的人在全世界无私做奉献。她不分地区,不分宗教,不分肤色,哪里有灾难,她在哪里出现。特里莎修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全世界人心目中是个伟大的女性,她帮助了很多印度贫民窟的穷人,但只是帮助和她相同信仰的人,与证严法师相比就有她的局限性。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台湾南部风灾后,很多原住民搬下山,“慈济”不但帮他们盖房子,还帮他们盖教堂,盖得非常漂亮,而这些受灾的人却说那上面是佛教团体的标志,不愿意住进去。证严法师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就把慈济功德会盖的房子所有写“慈济”的标记全部去掉。

  佛教徒的胸怀是最宽广的。无论是哪个种族、何种信仰,只要你是一个生命,他遇到了,就会用最大的能力去帮助。

  我从来不要求人一定要选择什么宗教,我会把宗教的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告诉他们。佛教有雄心,实际上在佛教里不是找爱,是找慈悲。爱的范围是很小的,最多就是爱自己喜欢的人。单纯的爱是很狭隘的,佛教里说慈悲是需要智慧的,慈悲是要去爱你不爱的人,对所有的人、一切众生一视同仁。相比慈悲,爱是有限的。

  没有智慧,慈悲不了。如果我们没有慈悲,只是有爱,我们怎么对不喜欢的人慈悲?怎么付出爱?他跟我们完全不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与我们的行为准则、喜好等完全不一样,我们怎么去爱?慈悲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佛教里的那种大慈悲是用无私的智慧同理心去思维,不管你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跟你共同信仰的人、跟你非共同信仰的人,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每个人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平等不代表他的福报平等。有人是富人,有人是穷人,有人是高智商,有人智商稍低,但每个人生命的价值是平等的。爱是可以选择,慈悲是没有选择的。

  我们有智慧才能无私,只有无私才能做到慈悲。如果有私心,只能做到爱,有爱,只能做到对自己认同的主义的信仰,爱是有限的。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