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三节 相对种与同类种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二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第三节 相对种与同类种
智顗还把佛性(佛种)分为两类:相对的和同类的,他说:
种者,三道是三德种。净名云:「一切烦恼之俦为如来种」,此明由烦恼道即有般若也。又云:「五无间皆生解脱相」,此由不善即有善法解脱也。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可覆灭,此即生死为法身也。此就相对论种,若就类论种,一切低头举手悉是解脱种,一切世智三乘解心即般若种。夫有心者皆当作佛,即法身种。〔注释:《妙法莲华经文句》卷7上,《大正藏》第34卷,94页中、下。〕
「种」,因,成佛的因,也称「佛种」或「佛性」。「三道」,如前所述,指苦道、惑道、业道。「三德」,指法身、般若、解脱。「五无间」,最苦的阿鼻地狱。意思是说,佛性有两类,一类是相对种,对立的因,相即转化为佛果,如一切烦恼(惑道)即般若,一切苦即解脱,一切众生即涅槃(或法身)。一类是同类种,指成就佛果的佛种。如低头举手的日常动作是种下解脱的因,世间智慧因与般若智慧相应不离,是般若的因,众生有心开显觉性是成就法身的因。智顗所说的同类因是指众生善性开发显现,种种善因终将得到善果的报应,也就是说这种佛性与佛果是同类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智顗在这段话中,明确提出了「相对种」的概念。把苦、惑、业三道确定为佛种即成佛的原因。在智顗看来,一切烦恼虽会使众生趋于向下轮回,但也可使众生向上超升。烦恼是轮回或超升的契机,若能当下排除,即显般若之光。对于五无间苦,若能了悟它的空性,当下即获得解脱。众生处于生灭相中,若能从中体悟不生不灭,是为生死即是涅槃。相对种大体上是指恶性,而恶不离善,善不离恶,恶可转化为善;没有恶,没有恶的转化,就没有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善恶是相即的。这是以相对种为成佛必要条件,在善恶两极的开展中实现转化、统一。
后来,宋代知礼进一步把相对种改称为「敌对种」,他这样说:
夫言种者,凡有二义:一敌对论种,如三道是三德种:二类例论种,如缘、了是智断种,性德法身为修德法身种,此二皆取绝生之义也。若以二空为种即类例义,若以二执为种即敌对义。〔注释:《观音玄义记》卷1,《大正藏》第34卷,898页中。〕
观人、法二空为「缘、了种」,「二执」指人执、法执。知礼认为,作为三德种的三道是敌对种。敌对种与同类种的区别在于,一者是以二执为种,一者是以二空为种。知礼批评那种「偏指清净真如为佛性」的观点,是「只知类种,全不识敌对种」〔注释:《四明十义书》卷上,《大正藏》第46卷,835页中。〕在知礼看来,这不仅是片面的,也不可能真正了解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涵义。天台宗人强调除了由善因生善果之外,还应从染法恶性角度论佛性,阐发了恶与善、染与净、因与果相对(敌对)相即,相互转化,相反相成的原理,这就突破了以往只从净法善性角度论佛性的传统模式,具有重要的辩证思维意义,并且也使本宗的性具善恶说增添了现实性的品格。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