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与茶的因缘(刘容儿)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与茶的因缘(刘容儿)
佛教与茶的因缘
刘容儿
摘自:禅刊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
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陆 容
茶这棵大树已在中国扎根了几千年之久。纵观中国积淀厚重、横亘悠久的历史,茶与华夏民族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茶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人的国饮,无论在高贵奢华的宫廷还是在寻常百姓之家,都是无可取代的礼敬、待客之物。诚如茶神陆羽在《茶经》开篇中所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嘉者,佳也。“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因而,茶亦为僧侣、修行人之首选饮品。若深入了解茶的历史及其文化,就会发现佛教与茶有着甚深的关系。
首先看茶的历史及其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佛教的关系。佛教自汉朝传入我国以来,便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的历史及文化隽永而深沉,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在道德、伦理、宗教、艺术等诸方面的人文理念。因此,饮茶不单纯是为了解渴,它已经升华为人们对某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饮茶可使我们轻松宁静,自在喜悦,涤除我们的凡尘之杂念,使我们得以身心安然。正所谓“为饮涤尘烦”是也。佛教也是为了涤净心灵之凡尘,以求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为目的。所以,单就此目标而言,佛教与茶有着某种精神的契合。因此,自古僧人喜好饮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据《茶经》记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到了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便趋于规范。在清寂、古朴的禅堂内,以茶敬佛,以茶清心,以茶待客,所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唐朝时禅僧的传记和语录如《五灯会元》中,还有诸多关于茶的记录,多是以茶为问答应对,以求悟明心性。可见茶的作用在僧人生活中的深入。
再后来经茶人和文人的提升,饮茶逐渐地演变为修养身性、品味人生、参悟真理,求得人格完美的一种方便--于是中国茶道便形成了。提及茶道,如今精致细腻的日本茶道应感恩于中国人,因为据确凿的史实记载,日本茶道是由我国宋朝余杭的径山寺传过去的。至今,每年仍有不少日本僧人、茶人来径山朝拜祖庭。第一位将中国茶籽带到日本国的是一位和尚,他就是后来创立了日本天台宗的最澄和尚。可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茶与佛教有着悠久的亲缘关系,茶道所提倡的人文精神恰与佛教是相通的。在茶道的发展过程中,出家人发挥了极为重要、且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下面我们选几种名茶,来看看它们的由来与佛教的关系。
龙井。“西湖龙井”堪称绿茶之首。人们多以为“龙井”仅是茶名,殊不知,“龙井者,泉名,寺名,茶名是也。”传说龙井泉的涓涓泉水汇聚于井中,古人认为其中有龙,遂称之为龙井。后依此泉而建了寺院,取名龙井寺。时至北宋后期,寺中来了一位名叫辨才的和尚,既会讲经说法,又会治病救人,因此龙井寺的香火日渐鼎盛,僧侣多达千人。辨才和尚率领僧众在狮峰山麓开辟了茶园,狮峰龙井茶便是从那时开始出名的。为了缅怀这位辨才和尚对龙井茶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龙井寺仍旧开辟了专门的茶室,供来往茶客品茗之用。
庐山云雾茶。此茶有“振枯还童”之说,亦是绿茶中之名品。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庐山便有寺院三百余座,一时僧侣云集于此。其间有个叫僧惠运的和尚,在此山居住了三十余年,他聚集僧徒在山中栽种茶树,采制茶叶,这便是早期的云雾茶了。
惠明茶。惠明茶曾获1915年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此茶最初出自赤木山惠明寺之开山祖师惠明和尚之手。相传唐朝年间,在赤木山中有一位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得道高僧,他一路云游,行至景宁,便搭寮为寺,辟地植茶。他请流浪异乡的雷氏父子一同在惠明寺周边辟地种茶,精心采摘炒制,这便是“神僧种子忘年代,灵根妙蕴先天春”、享誉中外的惠明茶。赤木山便因惠明和尚而有了自己自豪的历史。
人们常讲,“自古名寺出名茶”,此说确实不为过。如,黄山毛峰主产于云谷寺、松谷庵,“六安瓜片”产于齐山水井庵等等,便是众茶人公认的史实。
最后略说说乌龙极品——铁观音。此茶得名于它“美如观音沉如铁”之故。相传清乾隆年间,有一虔诚佛子,每日清晨必以清茶一杯供奉于观音大士像前。数日后,他在山中发现了一株叶色光亮暗沉的茶树,挖回来后,经精心培制,不想味道清甜、气味芳香,遂认为是观音大士显灵所赐,故名之为“铁观音”。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说到饮茶,自然免不了要对承载茶、水之器做一番考究。茶器种类繁多,不必说有“假白玉”之称的白瓷茶器,也不必说印花雅致的青花瓷器,浙江余姚、德清一带特产的古朴厚重的黑瓷茶器,还有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器,乃至金属茶具,凡此种种,其中最有品位者,莫过于紫砂了。所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老者又莫过于阳羡(紫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记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因为用紫砂泡茶,茶味特别清香,“用以盛茶,不失元味”。所以明朝时,宜兴紫砂的身价是非常高的,所谓“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即可见一斑。此种茶具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身,有一种自然、质朴、稳重、闲雅、温和的意蕴。
那么,宜兴紫砂与佛教又有何渊源呢?据说在江苏宜兴街头,有一天,有个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买者定会得大富贵!”众人听了,跟着僧人来到一处山地,只见一堆呈紫、绿、红三色的泥土,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于是,工匠们便将这堆泥搬回家中,经精心烧烤,制出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茶具,江苏宜兴因此而名闻天下。
千百年来,宜兴涌现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制出了无数稀世罕见的紫砂茶壶。据史料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的供春。供春本是一书童,他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便帮寺内老和尚抟泥制壶。老和尚见他天资聪颖,虚心好学,便将平生技艺倾囊相授。供春不负重望,在寺院中朝夕揣摩,终于有一天在观赏参天的银杏时得到了灵感,制出了令无数工匠拍案叫绝的“胜如黄金”的传世之作--供春壶。人们只知供春壶价可抵金,其徒弟时大彬的作品也珍贵异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供春之技艺始传于金沙寺的和尚,第一把壶亦是出自于寺院之内。
由上可见,茶、茶具与佛教和出家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禅茶一味”想必就是因此而来的吧。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